张启发是中国的罪人 司马氏是中国历史的大罪人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历了近百年军阀混战和割据,公元280年终于三国归晋,对应了<三国演义>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这句著名结论.可惜这次统一为时甚

经历了近百年军阀混战和割据,公元280年终于三国归晋,对应了《三国演义》中“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这句著名结论。可惜这次统一为时甚短,仅十几年便又天下纷乱,随之进入27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代。以西晋为起点,此后中国一再出现南北朝对峙,几乎都是北强南弱,导致南征屡屡胜利,北伐总是无功。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靠体力拼搏,农耕民族自然不如游牧民族强悍。不过中原统一王朝的政权组织力和兵器制造业应胜于分散的游牧部落,若再能培养尚武精神并发展马政,并非不可到塞外一决雌雄。不过令后人为之长叹的是,曹魏后期至西晋时期,士族厌武倦战,玄学清谈、摆阔斗富成为风气,导致华夏尚武精神从此衰落。

司马炎篡魏自立为晋帝后,纳嫔妃竟达1.5万人之多,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后宫之盛的最高纪录。除了世风颓靡,司马氏家族又上演了一出“八王之战”的互杀闹剧,从291年开始为争权夺位而混战,持续了16年。北方游牧民族趁机南下掠夺关内的富庶区域,致使天下崩坏,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司马炎之孙)最终投降匈奴,当了俘虏。

晋皇室遗族司马睿逃亡江东后,被士族拥立,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南渡君臣虽常北望故乡.并一再有志士组织北伐,却至多能到黄河。除了南方骑兵不足的客观条件外,想恢复中原的志士们总得不到偏安小朝廷及士大夫支持。南渡移民的后代适应南方气候后,更感江南鱼米之乡远胜北方。江南望族依赖朝廷扶助,也不希望皇室北还。

东晋末年,军阀刘裕曾利用北方政权分裂出师北伐,于416年、417年收复洛阳、长安,宋代词人辛弃疾曾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容这一支南军的罕见战果。在华夏可能一统的机遇面前,建康豪族们却群起反对北迁,刘裕进退两难,只好返回建康,留下部分军队负责守卫。留守的江南子弟一遇寒冬,军心动摇,面对胡骑进攻一战即溃。刘裕得知败绩后大怒,决定再次北伐,士族们却苦劝阻拦,使他最终只有“登高北望,慷慨流涕”。

东晋灭亡后,南朝的宋、齐、梁、陈4代,皇室士族都谈佛论道,醉生梦死。杨坚统一北方建立隋朝后,南进成功便顺理成章~短期的隋唐统一局面后,五代和宋朝叉出现长期南北分裂,而且始终是北强南弱。宋儒空谈败坏民气武功,尤甚于魏晋遗风,.宗泽高呼“渡河”,岳飞怒发冲冠想“踏破贺兰山”,直至陆游临终仍想“王师北定中原”,都扭转不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的颓败世风。

西晋为转折点的南北强弱易位,并非偶然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封建体制已趋于沉腐,偏安苟且的衰败基因代代相传。不尚武的政权,最终只能受强势者欺凌,北方草原民族对中原征服又一再造成中华科技进步的停滞乃至倒退。回首引发内乱又迁往江东的晋王朝,实是奢靡苟安带坏社会风气的始作俑者,司马氏在中国历史上罪过之大,莫此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