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代表作 朱耷作品全集

2018-1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上花图卷>,纸本,墨笔.纵47厘米,横1292.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兰竹点缀其间.画尾自赋<河上花歌>37行,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款署:"八大山人."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朱耷72岁古稀之年所作.朱耷代表作 朱耷作品全集荷上花图卷富阳山水卷古木双鹰图古木双鹰图,纸本 水墨 轴,属水墨画类,纵168cm,

《河上花图卷》,纸本,墨笔。纵47厘米,横1292.5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兰竹点缀其间。画尾自赋《河上花歌》37行,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款署:“八大山人。”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朱耷72岁古稀之年所作。

朱耷代表作 朱耷作品全集

荷上花图卷

富阳山水卷

古木双鹰图

古木双鹰图,纸本 水墨 轴,属水墨画类,纵168cm,横80cm。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前一时期题款中常见的“八大山人画”的“画”字,此时已经改为“写”字,这是画家后期典型的写法,而双鹰也是晚期常见的绘画题材。

朱耷代表作 朱耷作品全集

作为画面主体的双鹰憩息于盘石之上,一瑟索凝伫,一神情如铸,外形与神情均十分到位,笔墨造型上几乎无懈可击。不过与先贤林良有所不同的是,画家似乎并不仅仅着意于对禽鸟状貌的真实再现,作为画家笔下的一个艺术符号,它们更多传达的是孤傲荒寒的心灵感悟。

朱耷代表作 朱耷作品全集

画面背景古木寒槎,虬干疏枝,树身用劲笔复笔,益见沧桑枯寂之感。下方盘石内方外圆,危如累卵,益增险仄之势。画家借助古木、怪石这些元代大师们常绘的主题,辅以静默凝重的禽鸟,暗示出生命的枯涸风蚀,苛刻寂寥,笔墨极简而意境丰满,元气充溢,体现了凝重、冷峻、朗润、含蓄、静谧的艺术特征。

海棠春秋图

黄澥诸峰图

朱耷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作品故事: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 1、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 2、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

” 3、也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

4、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5.清代著名画家八大山人和牛石慧是从兄弟,他们姓朱,本名朱耷和朱道明,是明宁王朱权后裔,后将朱字拆开成“牛”(上半)与“八”(下半)两字

猫石图

猫石图,水墨,纵34厘米 横21.8厘米,作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朱耷已七十一岁。作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朱耷已七十一岁。画中的荷花、兰花、岩石皆在极其简单的笔墨中展开了它们极为美妙的身态,这番功力,凡人那可企及。观察其中面带笑意的胖猫,虽然睡矣啜浓,但形态极为可爱,令人捧笑。它是难得的一佳作。

天光云景图册

清初的画坛,活跃着两种画派:一是以“四王”为代表的摹古派,一是以“四僧”为代表的创新派。八大山人即为创新派的“四僧”之一。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文人的处境很危险。所以,大多数的文人只能用绘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艺术,在反映现实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是其它时期的绘画难以企及的,而这恰恰是心有所积、愤而为艺的结果。

观明末清初文人画家的整个情况,这种“愤然作画”的态度非常普遍,社会现实的黑暗与高压统治,使这一时期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创作风格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

“愤而为艺”的社会现实使得明、清文人画中的情感形式有了较元以来深刻的变化,开始成了自己悲苦、悸动心灵的自我写照,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深深打上了画家自身个性的烙印。表现在绘画上,体现为画家强烈情感的冲动,出现了“自我表现”的狂潮。

杨柳浴禽图

杨柳浴禽图,轴,纸本水墨纵119厘米横58.4厘米,故宫收藏。此幅是前幅《树石八哥图》的变体。八哥的姿势画法完全相同,可见八大山人自己对这一形象的塑造相当满意,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八大山人那些潇洒随意,看似漫不经心的作品是经过了如何仔细推敲才创造出来的。

在构图处理上与前幅不同,以八哥为全画视觉中心,采取上虚下实的手法,而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即他自己所说的"阴骘阳受"的处理手法。如下部树干、湖石、土坡中留出三大块空白。

上部杨柳枝条迎风摇曳,寥寥数笔,又分割出若干块空间,虽虚而实,有密不透风之感。最后题款和印章与主体八哥成倚角之势,以补虚中之不足。此幅画面笔墨虽简而构图饱满,境界廓大,表现了春风和熙、万物萌动的无限生意,与前幅情调大异其趣。

鱼石图

鱼石图卷,水墨纸本,纵58.3厘米,横48.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八大山人朱耷晚期代表作。以简练的笔法,画怪石一块、鱼一尾,无背景。其中怪石取岌岌可危之势,鱼的眼珠点在眼眶的上方。笔意冷逸,构图大胆、新颖。《鱼石图》造型十分简练,笔墨浓淡处理却十分考究。画中的鱼儿翻着白眼,一副“白眼看他世上人”的冷漠表情,透露出一种藐视现实的孤傲狂气。

朱耷创作旺盛时期,在南昌城郊潮王洲上,搭盖了一所草房,题名为“寤歌草”。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 朱耷就是在这所草屋中度过了他孤寂、贫困的晚年,直至去世。一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牛石慧墓在青云谱南将军岭,墓中有骨灰一罐,解放后亦迁葬于青云谱内吐珠山。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

朱耷花鸟册

朱耷的花鸟题材十分广泛,从他现存的作品来看,有花卉、蔬果、虫鸟及畜兽等50余种。他的花鸟画意境幽冷清奇,构图和用笔均极简疏,郑板桥说他“纯用减笔”,秦祖永说“山人画以简略胜”,往往只用三两笔就完成一个形象,“笔简形具”。

朱耷的花鸟画以水墨大写意而出名,他不但继承了古人的破笔飞白之法,而且还把古人的“湿笔”拿捏得恰到好处,如画鸟,描绘鸟身时用缓笔,使羽毛有绒绒之感;画苔石,则尽量控制用水,使人感觉画中苔藓阴湿,明暗可辨;画山石、苔点,大胆运用中锋,以表现物象的圆滑体积,富有含蓄的味道。朱耷擅用拟人化手法,所画鱼鸟常“白眼向人”,反映了他不肯向现实妥协和不甘屈辱的心情。

朱耷山水立轴

长期以来,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所以不为人所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他画山水起步较晚。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其花鸟画早巳斐声画坛,但其山水画却大约出于康熙十一年(1681年)前后1。五十余岁后的山水画为其早期花鸟画确已有之的盛誉所掩,也是自然的事。但是,或许因为已过“知天命”之年,多年勤学不辍,加之积年花鸟画笔墨之修养,使八大的山水画直达登堂人室之境,艺术品格之高远显而易见,其风格、意绪、境界自当傲视一般。

《山水册》,大都会艺术馆藏。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所以不为人所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他画山水起步较晚。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其花鸟画早巳斐声画坛,但其山水画却大约出于康熙十一年(1681年)前后1。五十余岁后的山水画为其早期花鸟画确已有之的盛誉所掩,也是自然的事。

但是,或许因为已过“知天命”之年,多年勤学不辍,加之积年花鸟画笔墨之修养,使八大的山水画直达登堂人室之境,艺术品格之高远显而易见,其风格、意绪、境界自当傲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