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怎么读 谭嗣同后人究竟是谁 谭嗣同与妻书写了什么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谭嗣同作为一代英雄人物,他舍身就义,慷慨救国的事迹可以说是一直激励着华夏儿女,然而对于大多数听着谭嗣同故事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英雄谭嗣同后代的问题了,很多人都想知道谭嗣同有没有嫡亲的后代,可以将其精神以及气概流传千古.谭嗣同怎么读 谭嗣同后人究竟是谁 谭嗣同与妻书写了什么谭嗣同故居内景"前尘往事不可追,一层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分衡水间",想必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这是谭嗣同的妻子在谭嗣同被处死之后,因为极度的思念谭嗣同的情况下写的一首小诗,既然有妻子,那么谭嗣同后

谭嗣同作为一代英雄人物,他舍身就义,慷慨救国的事迹可以说是一直激励着华夏儿女,然而对于大多数听着谭嗣同故事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英雄谭嗣同后代的问题了,很多人都想知道谭嗣同有没有嫡亲的后代,可以将其精神以及气概流传千古。

谭嗣同怎么读 谭嗣同后人究竟是谁 谭嗣同与妻书写了什么

谭嗣同故居内景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层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分衡水间”,想必大多数的人都会知道,这是谭嗣同的妻子在谭嗣同被处死之后,因为极度的思念谭嗣同的情况下写的一首小诗,既然有妻子,那么谭嗣同后人就势必会有眉目了。

谭嗣同怎么读 谭嗣同后人究竟是谁 谭嗣同与妻书写了什么

据传谭嗣同的妻子在嫁与谭嗣同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在儿子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因为生病夭折在兰州了,后来二人一直都没有孩子,妻子李闰因为思念丈夫,但是苦于一直没有给丈夫再生一个儿子,所以就和谭嗣同二哥商量,把二哥的孩子过继给了自己。

谭嗣同怎么读 谭嗣同后人究竟是谁 谭嗣同与妻书写了什么

这是历史上关于谭嗣同后人的唯一记载了,虽然当时在过继二哥孩子的时候,谭嗣同已经就义了,然而按照当时社会的说法来,过继的孩子即是谭嗣同的亲生儿子,也就是说谭嗣同在自己舍身就义之后拥有了自己的唯一血脉,虽然这个血脉是过继的,但同样也意味着谭嗣同后继有人。

只是历史上对于谭嗣同后人,也就是这个过继儿子的记录少之又少,但是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英雄还有后人,英雄的气节还有人可以一直继承下去,不管如何,英雄在其就义之后总算可以有一丝的心灵安慰,而其妻子的下半生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谭嗣同与妻书

一般来说,有才之人与亲人的诀别方式都是不同的,就像谭嗣同,他在死前与妻子的告别方式就是仿照了前人的方法,给他的妻子特地写了一封书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谭嗣同与妻书。

谭嗣同图片

谭嗣同的妻子名字是叫李闰,他死的时候与他的妻子已经结婚了,并且已经在一起相守了15年之久,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好,所以在他死时给妻子留下的书信中,表现出的是对妻子深深的眷恋之情,还有就是对于自己没办法陪妻子一起老去的愧疚之情以及怕妻子太过伤心,对妻子的种种安慰之情。

在这封谭嗣同与妻书中,有那么几句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他说“手书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就这么一句,很轻易地就将两人阴阳相隔的无奈表现无疑,给人一种深深的心痛感。他也说“惟念此生虽去,此情不渝”,这句恐怕是众多小女孩的泪点所在,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句情话,说他自己死了也不会忘记与妻子的感情,这是真感情啊,怎么能不印象深刻呢?

当然他毕竟是有一腔热血的人,所以这封谭嗣同与妻书除了表达真感情,也表达了自己的洒脱。他说“小我虽灭,大我犹存”,这是他对当时革命伙伴的信任,又说“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这是对妻子的劝慰,也是对当时为他伤心之人的劝慰,更是他敢于牺牲的表现,是他洒脱的表现。

世上之人,心非草木,所以面对死亡,没有人可以真正洒脱到不管不顾。包括谭嗣同,他自己可以视死如归,可以不怕死,但是仍然对于自己的妻子有各种放不下,所以他才会特地为妻子留书。

谭嗣同思想

自从清朝开始,外国在思想上就已经超过了我国,特别是在我国受到外国欺辱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对策创新,谭嗣同则是清朝末年很有影响的人。他一生追求创新改革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谭嗣同思想在当时是非常的先前。同时还有和他一起变法的“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出生在官宦的家里,从小比较的聪明而且好学,他的师父也是当时有很大名气的人,并且他的师父本身就有着一种爱国的思想,影响了谭嗣同,于是他长大之后也开始追寻变革方法。

从小就对传统的文字很反感,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外,看到了很多事情,看到了老百姓被当时清朝的压迫,也给他思想上带来了一种激励,很有斗争性的思维。后来在当时很有名的人物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当时思想比较先进人物的书,从中学到了民主性情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从朋友手中看西方的一些书籍,开始了他的变革。

谭嗣同是信佛的,他比较追求仁学,把佛家的“慈悲”作为他理解的“仁学”的根本,谭嗣同的“仁学”从思想形式而言,内容烦杂,兼有中西,并且反对礼教纲常,但就其实质而言仍没有摆脱传统儒学。

谭嗣同对于法国大革命当时的口号是非常的赞赏的,这种反对君主制的态度,也表明了谭嗣同思想里却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谭嗣同戊戌变法

大多数人对谭嗣同的认识应该都是开始于历史课本中的谭嗣同戊戌变法,他是英豪之人,一生之追求就是变法,所以他的死完全是因为戊戌变法。

谭嗣同戊戌变法画像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时期的一个变法,它总共维持了一百多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就是这场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也是这场变法的主要牺牲之人。

在此之前,谭嗣同等人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们主张改变现有军队,训练新式军队,主张发展农业,而且还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当时皇帝很赞同他们的变法。可惜他们变法中的有一些建议对当时真正的执掌权利之人的利益造成了威胁,所以变法提出并进行了不久之后,他们所倚靠的靠山,也就是当时的皇帝就被他的母亲给软禁起来。

在那个人们思想还在很封闭,统治的主要力量也还是迂腐的封建势力的时代,他们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其实也就意味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破灭,也就是谭嗣同戊戌变法的失败。当时的旧势力为了绝后患,要将他们杀死,所以将他们一一抓捕了。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逃跑,可是谭嗣同却说,变法都是要牺牲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人,他要来做这第一人,所以他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断头台,义无反顾的做了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

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行为无法理解,毕竟如果生命在的话,谭嗣同戊戌变法还可以继续,死了就什么都没办法做了。其实这与当时中国国人的麻木有关,他是希望自己的血可以唤醒国人,无论作用大小,至少可以唤醒一部分,所以他敢视死如归。

谭嗣同梁启超

大家都知道,谭嗣同梁启超是戊戌变革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梁启超是变革的领导人和引导人,同时在失败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谭嗣同则是戊戌变革中的思想引导和组织人员,梁启超并没有因此而死,但是谭嗣同却是六君子中最先死的人。

谭嗣同墓

很多人认为他们两个人同样因为失败,但是选择的路不同,谭嗣同选择了死亡,而梁启超选择了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逃走了,可是他的目标和观点并没有改变,很多人认为梁启超是害怕死亡而因此逃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选择的不同,在当时的情况下,梁启超是有机会逃走的,而谭嗣同已经被抓走,抓走了难逃一死所以谭嗣同面对了现实,而梁启超还有活路,那么虽然失败了但是只要坚持还是会有希望的,所以梁启超其实没有错。

自外国人欺辱我国的时候,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就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改变我国当时的状况,与旧的制度作斗争,这一点上来讲他们是同样的目标。

但是现在的人们对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对比有很大的差异,认为谭嗣同的死是比较正确的,正好体现了当时与旧派的斗争,而梁启超则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活了下来。

其实从第一次失败之后,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便以新的变革来改变当时的形势,同样的都是代表着资产阶级民主的思想而去作斗争,这一点上是正确的,目标是相同的。

虽然这一场变革最终失败了,无论他们两人之间的过程如何,可是都引起了更多的人与旧派作斗争,他们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