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沙娜常莎娜 “沙漠之花”花开敦煌 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沙漠之花"花开敦煌 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人民大会堂是北京的象征之一,而曾经参与了大会堂内饰设计的艺术设计家常沙娜,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也因为从敦煌壁画得来的灵感设计出的"圆形浮雕花灯"一举成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中,无论是壁画临摹.花卉写生还是应用设计作品,也都带有浓浓的"敦煌印记".如今,86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仍坚守着这座散落在沙漠中的艺术宝库,"是敦煌的风土培

原标题:“沙漠之花”花开敦煌 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开幕

人民大会堂是北京的象征之一,而曾经参与了大会堂内饰设计的艺术设计家常沙娜,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也因为从敦煌壁画得来的灵感设计出的“圆形浮雕花灯”一举成名。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中,无论是壁画临摹、花卉写生还是应用设计作品,也都带有浓浓的“敦煌印记”。

如今,86岁高龄的常沙娜先生仍坚守着这座散落在沙漠中的艺术宝库,“是敦煌的风土培育了我做人应有的淳厚,是敦煌的艺术给予了我学习传统艺术的功底。”

名字注定敦煌情缘

1931年3月26日,常沙娜生于法国里昂,父亲常书鸿、母亲陈芝秀都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留法艺术家。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评价常沙娜在敦煌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如果说常书鸿在敦煌看到了传统艺术的崇高,张大千在敦煌收获了青绿山水的画境,董希文悟得了民族绘画的韵味,那么,常沙娜则在其中发现了古典艺术的优雅与庄重、装饰世界的丰富与多姿。她随父亲由西方的古罗马旧地归来,回到这曾经辉煌的艺术圣地,对于她来说,父辈的选择奠定了她的一生。”

装饰图案带入设计

1945年至1948年,跟随父亲临摹敦煌历代壁画。除了父亲常书鸿,邵芳、董希文等都是她在敦煌日子的老师。常沙娜从少女时代就有个梦想,把那些美丽的装饰图案,带到千里之外的世俗生活中去。“真正的艺术品,应该在人们衣食住行中再获新生,让美的感受在人们的生活里滋生、成长。

”20世纪50年代末,身为年轻教师的常沙娜参加了首都“十大建筑”的建筑装饰设计。其中,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顶由于空间跨度过大,一直没有找寻到合适的设计,她从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图案获得灵感,设计出有唐代风范的圆形浮雕花灯,得到全票通过。

年过80仍追求“真实的临摹”

在敦煌大漠的时光,生活虽然困苦,却因此使常沙娜学会欣赏事物美好的一面。在展览的第三部分“传承”中,灵动的黄鸢尾、婀娜的凤眼莲,还有温婉可人的向日葵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

展览开幕当天,常沙娜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24件个人艺术作品,其中包括5幅以《观无量寿经变》为代表的早年敦煌临摹代表作,18件花卉写生作品,以及1件特意为此次展览重新绘制的《文殊变》。为了达到“真实的临摹”境界,也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86岁高龄的常沙娜在2016年末再提画笔,历时两个月工笔细作,并在作品完成后,将一早一晚两幅《文殊变》一并捐赠。

而面对众人的赞扬,86岁的常沙娜显得有点“不自在”,她笑着说,“年纪大了能干什么尽量干什么,不要说我老了我走不动了我不干了,‘老牛已知黄昏暖,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能干多少就干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