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为什么结四次婚?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四)木牌蹊跷

2018-07-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三次亲征,周世宗取得了统一战争的首战胜利,占领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的土地.后周的经济实力由此大大增强.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带着征伐南唐的累累硕果,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都城大梁,后周对南唐三年多的持续攻伐,暂时告一个段落.王立群为什么结四次婚?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四)木牌蹊跷按照周世宗统一天下的计划,下一步就要发兵长江以南.但是回到开封以后,周世宗突然改变了计划,不打长江以南的土地了,而要北征,打契丹, 这是什么原因呢?周世宗为什么会突然北征呢?    周世宗想北征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三次亲征,周世宗取得了统一战争的首战胜利,占领南唐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的土地。后周的经济实力由此大大增强。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带着征伐南唐的累累硕果,满心欢喜地回到了都城大梁,后周对南唐三年多的持续攻伐,暂时告一个段落。

王立群为什么结四次婚?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四)木牌蹊跷

按照周世宗统一天下的计划,下一步就要发兵长江以南。但是回到开封以后,周世宗突然改变了计划,不打长江以南的土地了,而要北征,打契丹, 这是什么原因呢?周世宗为什么会突然北征呢?

    周世宗想北征,原因概括起来两方面:一是远因,过去的一些原因,契丹这时占领燕云十六州,相当于北京天津加上河北山西北部,这一片的地理位置恰恰是从战国以来到秦汉修建长城的地方。

王立群为什么结四次婚?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四)木牌蹊跷

这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界线。对中原汉民族威胁大。其实十六州的丢失与有名的石敬瑭有关。这是后唐的河东节度使。后来为了自己称帝,向契丹借兵,然后自己称了帝,给契丹的国主订了盟约,称为儿皇帝,两年后拱手送了契丹。

王立群为什么结四次婚? 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四)木牌蹊跷

石敬瑭出卖了这儿。周世宗临时改变计划。这是远因。后因是契丹跟后周过不去。契丹与北汉联手进攻,才有高平之战。把北汉与契丹打败了。后来后周获胜了,契丹与北汉该消停一下,还不断骚扰。

周世宗南征中,契丹不断骚扰边境。周世宗把淮河流域摆平后,就要打契丹。这个北征,周世宗也是一路凯歌。把河北的北部基本打了下来。下一个目标瞄准了河北的固安,这离北京近。从天安门往南五十公里,就是固安。周世宗开会,会上出现分歧。

几乎所有人反对。意见是连续北进,非常顺利,再走就是幽州,北边是契丹重兵集结处。如果再前进,形势会非常危险。众多将领主张不要打。但是周世宗还是坚持北攻,拿下固安的当天,周世宗感到身体不舒服,停止前进。到了五月初八,周世宗病情加重,决定南下,不再北征。五月三十,回到开封,六月十九,三十九岁的周世宗撒手人寰。

    周世宗从河北往河南撤军途中出现怪事。在两部史书中都有记载。《旧五代史》记载,一天发现地上一块木板,上边三个字,叫“点检做”。《宋史》记载,“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

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发现皮包,里有三尺长的木板,上写五个字:点检做天子。周世宗郁闷。这个东西出现在周世宗重病撤军途中。他知道病重了,儿子才七岁,传位只能传给他,可是面对这样的木牌,当时都点检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内侄。这个木牌像预言,让周世宗有压力。这关系柴家的持续发展间题。是人就会有压力。五代时,确实出现女婿做上天子的。像石敬瑭就是。真有的话,一定是有人在捣鬼。这是谁?,

在周世宗北征的途中,出现了一个蹊跷的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让病榻上的周世宗顿时警觉起来,自己舍命打下的江山岂能落于他人之手。而当时的都点检是张永德,此人是周世宗的养父郭威的女婿。那么这个木牌是不是张永德所为呢?周世宗会如何处理这个事件呢?

        最后的结局是,周世宗下令免去张永德的官职。任命了赵匡胤接替。所以史学界看法是这是赵匡胤所为。他是最大受益者。

有可能性吗?我觉得不存在必然性。有一条,木牌出现后,张永德肯定死定了。撤了张永德未必就是赵匡胤继位呀。他能料定自己接任?二是两人关系特好。张永德与赵匡胤关系好,赵匡胤大婚,张永德投了大笔钱。赵匡胤当了皇帝,仍然好。

张永德一次来,请他入宫吃饭,从来不叫名字,叫驸马。赵匡胤做事谨慎,做这事的可能性不大。搞下张永德可能,但是,干掉张永德,自己又没当上,比张永德在还麻烦。赵匡胤做这事的可能性不大。还有谁呢?二是李重进所为,这是郭威的外甥。

因为李重进是禁军另一支的最高领导。都点检长官是张永德,侍卫司的都指挥使长官是李重进。郭威的女婿与外甥关系不好。张永德驻军时,招部下吃饭,总揭李重进的短,甚至说他有不轨之谋。

后来干脆告发李重进。柴荣没理会。张永德后来倒霉,许多人推测不是老赵干的就是老李干的。这是人们怀疑李重进的理由。这话可信吗?我觉得也不好讲。宋史的这段话下边还有“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重进听说后,来到张永德帐中,二人喝酒,说二人是国家重臣,手握重兵,要是猜忌,对国家不好。

张永德也感到后悔,二人从此和解了。这段话在同一卷中。看得出,李重进这人直。李重进也没作案时间。这是周世宗走到河北后,回军途中,李重进在抵挡北汉。根本没在大营中。所以这个木牌怀疑李得进也不可信。三是史学家杜撰。赵匡胤说睡着了,醒来黄袍加身与自己无关,存在太多疑点,所以史学家编个谎言,用这个神秘的事件暗示赵匡胤后来当皇帝是天意。

按照王立群老师的讲解,木牌事件,人们第一怀疑对象就是赵匡胤,因为在这个事件中,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仔细推敲后,却颇有破绽,当时资历、威望高于赵匡胤的不止张永德一人,即使罢免张永德,赵匡胤也不一定就能替补。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王老师列举的三种情况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呢?

    我相信第三种。这个可能性大。一是史源有问题。这个小木牌写得模糊,《旧五代史》只有三个字,到了《宋史》成了五个字。前者是宋太祖时编的。成书早,模糊,后者是南宋灭亡时到元初时元人编的。

三百年过去了。三百多年后,反而更清楚了。二是周世宗不信。张永德告状,周世宗都不信,这样的小木牌就免了军权,不可靠。三是逻辑不通。张永德告,周世宗不信,难道这个就可信吗?四是不废都点检之职。

撤掉这个军职,不更好?为什么要废了张永德的点检,而让赵匡胤做?还不有点检吗?所以我觉得是史学家在做文章,不可信。但得有解释呀。得解释为什么周世宗在病危时,要撤掉张永德的军权?宋代有笔记,《却扫编》上卷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是说周世宗得了重病在回京途中,走到澶渊,不走了,不接见大臣,结果导致许多将领见不到他。

大家急了,当时唯一能见到的是张永德,大臣们找到张永德。讲天下不稳,各地都希望京城出事,好趁机谋利。

应对突发,万一有突发事件,周世宗不在朝,处理不便,应该赶快撤回。这话一说,张永德见到周世宗说了,世宗问是谁让你说的。“永德对以群臣之意皆愿如此。世宗熟视久之。叹曰,:‘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  独不喻吾意战?然吾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即日趣驾归京师。

”。永德告诉周世宗,周世宗间他是谁来教他说的。张永德说是大臣都这样说的。周世宗听完后,一个版本说是看了张永德半天,另一版本说是考虑了半天。

说是本来知道是受人指使,你说不出这样的理由,是受人指使才说得出来,你太不了解我。他对张永德非常失望,表现出他对张永德的不满是没主见。这是大毛病。世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是没主见,二是主见太大。回去就把张永德撤了。周世宗知道这样的人掌握军权太危险了。容易为左右的人左右。赵匡胤成了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