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为什么结四次婚 89岁黄宗英要为自己换活法

2019-04-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宗英,1925年生于北京.16岁时,应大哥黄宗江召唤前往上海职业剧团,从此成为演员.1948年,在经历了两次婚姻后,与同为上海昆仑影业公司职员的大明星赵丹结婚,两人合作过<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等影片.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远离银幕转而写作."文革"结束,全身心投入报告文学创作,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晚年,与著名翻译家冯亦代结为连理.曾有人问她,你一生中最难演的角色是哪个?她答:赵丹妻.黄宗英为什么结四次婚 89岁黄宗英要为自己换活法89岁的黄宗英已经

黄宗英,1925年生于北京。16岁时,应大哥黄宗江召唤前往上海职业剧团,从此成为演员。1948年,在经历了两次婚姻后,与同为上海昆仑影业公司职员的大明星赵丹结婚,两人合作过《幸福狂想曲》《乌鸦与麻雀》等影片。新中国成立后,渐渐远离银幕转而写作。“文革”结束,全身心投入报告文学创作,曾三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晚年,与著名翻译家冯亦代结为连理。曾有人问她,你一生中最难演的角色是哪个?她答:赵丹妻。

黄宗英为什么结四次婚 89岁黄宗英要为自己换活法

89岁的黄宗英已经有两三年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现在的她住在上海一家医院里,除了被家人偶尔接到医院外面逛逛,平日里她连病房的门都不迈出一步。可是,老人的精神状态却很好:“外面有人说,黄宗英已经痴呆了。我要是痴呆了,可能天底下很多人都痴呆了。”她自我调侃着,说话不饶人。在她俏皮的讲述中,岁月就这样不经意地晕染开来。

黄宗英为什么结四次婚 89岁黄宗英要为自己换活法

病床上首次读《子夜》

医院里,黄宗英的病床是最有看头的。床头,一排巴掌大小的玩偶被拴在设备管道上,十二生肖应有尽有。黄宗英说,一位朋友来看望她时带了个花篮,里面是九头小牛和两只小老虎,希望她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战胜疾病,保持快乐。后来,每当有朋友来医院探望,属牛的黄宗英就摘下一头小牛相赠,朋友则回赠其他玩偶,久而久之,病床被装点得萌意十足。

黄宗英为什么结四次婚 89岁黄宗英要为自己换活法

黄宗英的病床靠窗,床边的小桌子和半个窗台堆着一摞又一摞的书。拜访她时,老人正在看茅盾的《子夜》,这本30多万字的小说,她只用了四天多的时间便读完了。“我从前没有看过这本书。”黄宗英解释说,自己年轻时喜欢读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时候她常在剧院后台抓空读书,大部头的《子夜》不方便随身携带,所以留到现在才读。

黄宗英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前不久她刚读完《高原梦未央》,这是一本与生态有关的书,作者是她的好友徐凤翔。三十多年前,黄宗英采写报告文学《小木屋》,身为高原生态学家的徐凤翔便是书中的主人公,两人也因此结成了亲密的姐妹。

这几年,徐凤翔攀高原、钻热带雨林、进北极圈、探大峡谷,走到哪里都不忘绕回上海,专程来医院看望黄宗英,把一路的见闻讲给她听,带给她生态研究方面的最新资讯。徐凤翔的新书,便是由黄宗英作序的,她对自己这位老友的圆梦之旅赞叹不已:“外面的事儿,我最关心的就是生态,现在生态环境太不好了。”

一辈子最为写作“头疼”

或许是因为身为名人的缘故,黄宗英在医院里有一点儿小小的“特权”:别人的病床前只能摆放一张小桌子和一把椅子,可她却有两张小桌子。“多的那个,是院长送的。”黄宗英说,这个礼物是为了方便她写作。

上世纪80年代,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大雁情》《天空没有云》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他们鼓与呼。这些文章不仅改变了笔下主人公的命运,也感动了全国无数读者。不过,问起她为何对报告文学情有独钟,老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才初中毕业,哪儿知道什么是报告文学。只是除了剧本,我什么都想写。”

众所周知,黄宗英原本的身份是演员。新中国成立不久,被称为“甜姐儿”的她因为相貌气质不像劳动人民,一度无戏可演。1952年,她被调到上海文学研究所,奉命转行成为编剧。“在一个两千人的大会上,组织宣布了这个调动。‘嗡’一下子,我就头疼起来了,一疼就疼了几十年。”黄宗英自我调侃。

她回忆说,自己这辈子写出的第一个剧本大纲《平凡的事业》,竟然一遍通过,这令她备受鼓舞。可是后来,自己10个月内连写了8个剧本大纲,却都被毙掉了。“写剧本太磨人了,真是一稿二稿不如初稿,三稿四稿枪毙拉倒。”黄宗英说,幸亏她的领导夏衍为自己解了围,告诉她要是写不出剧本,每年出几篇散文或报告文学也行,这才让她稍有“解脱”。

直到2012年,黄宗英还在为写作“头疼”。在狭小的病房里,黄宗英坐在病床旁边的椅子上,抱着一块塑料板当桌子,愣是在膝盖上一笔一划地写出了1.8万字的《命运的断想》。“这等于是我的自传。”黄宗英说。去年,她除了为徐凤翔的新作写一篇序言,再没写过文章。“我觉得我写不出来了,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她说,自己以后也不打算再写了。

下个十年打算练书法

其实,黄宗英并非没的可说,只是有很多事她已不想再说。交谈中,她有时会停下来,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孤独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以前过得太热闹了。”而她的“孤独”恐怕还要持续很长时间。黄宗英说,她的家族有长寿基因,大姐是在距百岁生日还有22天时无疾而终的,二姐去年刚过百岁生日,“我就想,我还要活那么久,我干点儿什么啊!”

在外人看来,黄宗英年轻时是演员,后来又转型为作家,其成功足以令旁人羡慕不已。没想到,老人自己却说:“如果说这辈子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就是我没有一技之长。”在她看来,写作、表演、朗诵,其实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若是没有任何限制自由地选择一个特长,她说自己很想选京剧。可紧接着,她又遗憾地说,现在不可能了,已经学不动了。

至于接下来的十年要为自己寻一个什么样的消遣,黄宗英动了个念头:“学书法,这在病房里还可行。”她甚至想好,要从临摹《千字文》开始练起。

春节将至,已经许久没走出过病房的黄宗英盼着儿子赵左回来。“每年春节他都接我出去吃一顿饭。”黄宗英开心地憧憬着,“我还要回我的房子看一看,看看我的东西还都在不在。”本报记者 李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