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后人 被后人误解的“军阀”——陈炯明

2019-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炯明戎装照,此君为人严谨,廉洁自奉.生平致力于推行真正的民主陈炯明同吴佩孚同为前清秀才出身,二人均写得一笔好字,文采亦出众,同时皆风骨铮铮.廉洁自奉.堪称旧军人中的异类.陈炯明墓,墓词为章炳麟题写.陈炯明后人 被后人误解的"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今属汕尾市).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

陈炯明戎装照,此君为人严谨,廉洁自奉。生平致力于推行真正的民主

陈炯明同吴佩孚同为前清秀才出身,二人均写得一笔好字,文采亦出众,同时皆风骨铮铮、廉洁自奉。堪称旧军人中的异类。

陈炯明墓,墓词为章炳麟题写。

陈炯明后人 被后人误解的“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今属汕尾市)。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为国共两党均不受欢迎的争议人物。

陈炯明后人 被后人误解的“军阀”——陈炯明

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陈炯明病逝于香港,翌年迁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且让我们看看这位国共两党均称之为“反动军阀”的真实人生:

陈炯明后人 被后人误解的“军阀”——陈炯明

1、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秀才。

2、宣统元年(1909年)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

3、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之役中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他一方面参与起义,另一方面又借助自己的议员身份,以个人的房产保护革命党人的准备工作。

4、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流亡日本后重组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这等于要求“党员”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认为不符合民主思想,故未参加。

5、1917年至1918年陈炯明部驻军福建期间,苏俄曾派人送列宁亲笔信与陈炯明联系,并咨询陈是否有合作的可能。陈指出苏俄革命后治权侵夺了人权,故回绝。

6、陈炯明1920年11月回到广东就任省长。陈炯明随即邀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回广东,11月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并改编陈的军队由其直辖。11月29日,军政府任陈为总司令。

7、陈炯明在广东的施政:

(1)陈炯明自1920年11月主政广东后,就实施推行他的“模范起信,联省自治”政治主张。他吸取了民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行民主方式的弊端,在广东省内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县级自治始,由各乡村民选县议员,再由县议员民选省议员,省议员民选省长,制定省宪,实行民主。

这种民主政治制度的推广在于自下而上,使社会底层熟悉民主政治流程,逐次向上推行,不容易出现动乱。陈炯明同时规定议员本身只是人民的代表,没有薪酬只有一些公务费用报销。

(2)陈炯明在广东推行司法独立,将地方法院分为数级,分别为地方审检厅、一等地方法庭、二等地方法庭、三等地方法庭。同时他严禁自己的部队未经司令部允许将犯人就地枪决。

(3)陈炯明主政广东伊始,就马上禁赌禁烟。并在广州东校场公开销毁十四万两,价值四十万元的鸦片烟。陈一方面裁减广东驻军,另一方面着手裁减政府人员。与此同时,孙中山却扩充自己的嫡系部队。

(4)陈炯明在任期间,主导了广州市的正式建市,建立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他又下令兴建公路,公家兴办实业,扶持民间企业。

(5)在广东省主政期间,陈炯明大力推广普及教育,改组教育系统架构,延请陈独秀任省教育委员长;提高教育经费在政府开支中的占比;兴建免费公立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陈炯明亦对女权运动大力倡导并给予支持,主张经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的现实主义的顺序渐次达到。

8、1921年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陈炯明反对这一做法。陈炯明认为:依总统选举法,总统由两院联席选出,出席议员至少须全部的三分之二,即580人才能举行选举总统会,当前广州的旧国会议员才两百多人,还不够原众议院人数的一半,而且实行记名投票,这岂不是自毁法律吗?和北方毁法,又有什么本质不同?一旦广东成立正式政府,结局只有一个:南北之间将再次陷入战争之中。

陈反对孙中山任职,不参加就职典礼。孙任非常大总统后,任陈为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并说服陈加入国民党。

9、1922年6月陈炯明与孙中山因护法运动而合作,又因政见分岐而决裂。陈炯明主张先在广东搞好民主宪政,仿照美国,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逐步走向全国和平统一,这个主张,史称 “联省自治”;孙中山不同意陈炯明的主张,他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以便自己夺取政权。

两人多次争论,陈炯明反复强调三点:“打仗是要死人的,打来打去,死的都是中国人”;“打仗就要征丁,就要筹粮筹军饷,就要课税,要给民间和社会增加负担,国家已经很穷了,打不起。

”“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

”孙中山根本不予理会,1922年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在护法运动中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普遍认为,徐世昌下台后,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终现一线曙光。

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可见这个要求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孙中山竟然公然拒绝履行承诺、拒绝辞职下野。

顿时,社会各界大失所望。孙中山之前的 “护法” 革命口号,也因此而露馅,大失民心。甚至段祺瑞都对曹汝霖说:“以前,孙文以临时约法被蹂躏为旗号,闹革命,可是,现在临时约法已经恢复,孙文却还要坚持造反,从今以后,就变成是他不对了。”由于陈炯明坚决不同意孙中山“北伐”,遂被罢黜,回惠州隐居。

10、1922年6月3日,陈炯明部下叶举宣布广州戒严。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他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他宣布: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他若不服命令,我就以武力压服他。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讲大话),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不是用实心弹,而是用开花弹,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

但残害六十余营的军人,且惊动全城的居民,不免过于暴烈,但我不如此做去,他们终不罢休。

我只望报界诸君,主持正义,十天之内,做足工夫,对于陈家军,加以纠正。陈家军若改变态度,即不啻如天之福,万一无效,就不能不执行我海陆军大元帅的职权,制裁他们了。(《申报》1922年6月19日)1922年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

陈炯明在惠州闻讯后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叶举。叶举看过来信后,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叫陈猛荪回报陈炯明事情已不容不发。

1922年6月16日凌晨,叶举开始行动。但他并不想置孙中山于死地,只想将孙赶出广东,所以在开炮前让人打电话给孙透露了消息,让他赶快逃跑。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前面蔡元培等人所提出,请孙中山兑现他与徐世昌一齐下台的诺言。

孙中山离开后,粤军围攻总统府,要求守军投降不遂,而开土炮“三响吓之”。根本不像后来所说的那样“杀人无数”。反倒是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炮击广州造成大量无辜伤亡。根据当年香港中英文报纸和英、美两国外交官的报道,1922年6月17日,孙中山以海军大炮乱轰广州,炸死无辜平民过百人。孙中山甚至亲自操炮射击。

11、1923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并收买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与拥护孙中山的许崇智粤军联合,组成东西两路“讨贼军”,合击陈炯明。1月15日陈炯明宣布下野,次日撤出广州退守惠州东江。其后,孙中山实施“联俄联共”政策,获得苏联大批援助。

1925年,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军两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部。尤其是在第二次东征中,苏联派将官直接指挥部队行动。陈炯明被迫解散军队,退居香港。

12、1925年10月10日,在陈炯明的努力下,前身为前清洪门秘密会社的“美洲致公堂”,正式改组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被推举为总理。

13、尽管在政治上仍存有争议,但在私生活及操守方面,陈炯明绝对堪称君子。他不仅颇有文采,而且廉洁自持,不蓄私财,在生活方面也相当严谨,从不渔色。陈炯明后来避居香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企图拉他下水,他则反过来要求日人归还东三省。

日人拉拢不成,仍赠他8万元支票,陈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还。陈炯明晚年生活拮据,有时甚至三餐不继。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病危,其女问有什么家事嘱咐,陈苦笑对女说:“我对家事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旁边有人问,先生对国事如何,陈炯明闻言挣扎欲起,举手索执笔,然而手已僵硬无法握笔,连说两句:“共和、共和”,话未说完,便溘然长逝。陈炯明去世后,停尸的是家中的一张行军床,连棺材也是母亲备用的棺木。其清贫由此可见!香港工商日报报道陈炯明去世的标题: “国民党死一敌人,中国死一好人”

14、陈炯明逝后,陈家收到各方挽联达三千多幅,陈立夫、邹鲁、章太炎、吴佩孚、段祺瑞、居正、张东荪、张君劢、朱庆澜、曹亚伯、徐傅霖、黄绍竑、陈铭枢、黄素居、徐景唐、黄三德、褚辅成、马育航、黄季陆、谢炳文等均有送联。

因家中无钱下葬,灵柩存放于香港东华义庄。1934年他的旧部发起募捐活动,社会各界纷纷捐资,其中包括有汪精卫、陈济棠、蒋介石等人。1934年4月3日(农历三月初一,1921年陈任省长时下令禁烟的日子)终葬于惠州西湖旁紫薇山。

文革时,红卫兵用12磅大锤猛击陈墓30多厘米的花岗岩大碑未成,打算翌日用炸药炸平坟墓,第二天却被村民以害怕危及周边房屋为由保护起来。陈炯明墓在1990年被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之后多年,当地政府也没有修葺此墓。直到2010年底,惠州当地政府才重新规划修复该墓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