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谢安介绍 谢安与王导是什么关系

2017-09-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导谢安南京秦淮河岸有个著名的乌衣巷,自古以来是促使诗人们诗意大发的好去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刘禹锡那首<乌衣巷>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指的什么呢?王导谢安纪念馆乌衣巷是东晋时期上流名门们聚集之地,该名字也是由贵族子弟"乌衣诸郎"而得来,此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晋朝的政坛双星王导与谢安两家,两位都是政治上权倾一时的丞相,也都是书法界造诣极高的人物.王导,东晋初年的丞相,历仕过三代皇帝,是东晋政权

王导谢安

南京秦淮河岸有个著名的乌衣巷,自古以来是促使诗人们诗意大发的好去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刘禹锡那首《乌衣巷》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指的什么呢?

王导谢安纪念馆

乌衣巷是东晋时期上流名门们聚集之地,该名字也是由贵族子弟“乌衣诸郎”而得来,此诗中的“王谢”指的就是晋朝的政坛双星王导与谢安两家,两位都是政治上权倾一时的丞相,也都是书法界造诣极高的人物。

王导,东晋初年的丞相,历仕过三代皇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王导一度权倾朝野,与其兄内外相合形成王马共天下的局面。王导宅心仁厚,性情温和,为人颇有远识,在诸臣中几乎鹤立鸡群,深得皇上的赏识与重任。除此之外,在书法界他也是当时名列前茅的大人物,擅写行草,偏好钟繇的字,一得空就爱提笔练字。

而谢安,也称作安石,是晋朝孝武帝时期的丞相,被人们称为谢太傅,功勋卓越,十分有威望,一度退隐政界,后又复出执掌大权。谢安任大都督征讨秦符时,从容不迫,调度兵力,最终以弱敌强,打败敌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在书法方面,谢安是兰亭集会的成员,常与王羲之切磋书法,在东晋时期极有名气,知名度仅次于王羲之。

王谢二人作为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极有威望,在历史上受到后人的尊敬。

王导谢安纪念馆

王导谢安纪念馆位于南京乌衣巷内,以纪念东晋时期王导与谢安两位政治家、书法家,是夫子庙景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著名景点。旧时的乌衣巷是上流名士与贵族们聚集的地方,也是诗人频繁创作的源泉,其中出自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指的就是这两位名士。

来燕堂

东晋早年,王导居住在此处,后来逐渐转变成王、谢等多户大家族的住宅区。唐朝的刘禹锡写出《乌衣巷》这样的诗句时,他们的旧居早就荡然无存了。1997年,秦淮区恢复了乌衣巷,大力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着手修建了王谢纪念馆,以供中外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能够了解东晋年间关于王导、谢安相关的历史信息,以缅怀他们在历史上做出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贡献。

纪念馆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来燕堂、鉴晋楼以及两大家族相关的历史陈列等等,外庭还有曲水流觞的景观,以杯形喻指喝酒吟诗。

“来燕堂”也就是堂前燕之燕,喻指当年传闻谢安用飞燕来传书送信,该牌匾由沙曼翁题字,苍劲有力,象征王谢大宅的风范。

“鉴晋楼”的牌匾为隶书所写,颇具魏晋之风,里面陈设有东晋年间的雕刻、起居室,以及两个人物相关事迹的壁画,还有一些当时年代画作的复刻版。

王谢纪念堂对于我们缅怀当年伟人们在历史上做出的功绩,以激发爱国情怀、丰富精神生活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东晋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一直隐居拒绝为官,直到四十多岁才正式出仕。入朝为官后,谢安就为朝廷尽心竭力,为东晋政局稳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深受后世赞赏。

谢安画像

因为出身名门又年少聪慧,谢安从小就得到了东晋许多名士和官员的肯定。然而,谢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绝他人的举荐和朝廷的应召。为了躲避出仕,谢安跑到了会稽东山隐居,与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纵情山水,他当时还一直教育自己谢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为官的弟弟战败被贬,谢家在朝廷的势力减弱,谢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温帐下作司马,再被任命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迁。373年,桓温意图篡位,谢安从容不迫与其笑谈许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锡之礼时也是谢安借故拖延。谢安竭力辅佐皇帝,缓和桓族势力与朝廷的矛盾,协调百官,稳定朝政。

除了政治,谢安在军事上也有颇有成就。377年,谢安挑选侄子谢玄等人为将镇守广陵,从而击退了前秦的进攻。383年,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击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大军,之后又为东晋收复失地,赢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战后,谢安因为功高震主,开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谢安主动交出权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岁,被追赠太傅,谥号文靖。

谢安家族

两晋时期因为门阀制度,全国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所有士族中,权势最大名望最高的当属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家,所以后世将两者并称“王谢”,其中谢氏就是谢安所在的家族,也是文学方面贡献最大的家族。

谢朓画像

陈郡谢氏,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期,是谢安的曾祖父。之后,史书上记载的几位谢家人都是出仕为官,不过他们在朝中的官位都并不算很高,所以谢氏当时也并没有成为顶级门阀。谢氏真正发家是在谢安一辈。

据说,谢安同辈里有三个哥哥和三个弟弟。其中从兄谢尚,是当时有名的风流名士,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和舞蹈,之后为官也颇有政绩。长兄谢奕,曾经官至豫州刺史。不过真正让谢家成为可以和琅琊王氏比肩的家族的人,就是谢安。尤其是在谢安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后,不仅谢安个人的权势和声望上升到了顶峰,战争中同样建功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等家族中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一门多功臣,谢家从此崛起,之后辉煌了三百多年。

谢安之后,谢家虽然没有再出现能够像他这样,建立丰功伟绩给家族带来无上光荣的子弟。但是,后来从谢家走出了几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其中以“大榭”谢灵运和“小谢”谢朓最为出名,这两人可谓是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唐诗的辉煌也与她们有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