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才女谢道韫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晋才女谢道韫,名姜,字韬元,与东汉蔡文姬齐名.蔡文姬因创作<胡笳十八啪>而名闻天下,谢道韫则因怀"柳絮才"而载誉千古.堪称"蒙学之冠"的<三字经>称赞她们:"

东晋才女谢道韫,名姜,字韬元,与东汉蔡文姬齐名。蔡文姬因创作《胡笳十八啪》而名闻天下,谢道韫则因怀“柳絮才”而载誉千古。堪称“蒙学之冠”的《三字经》称赞她们:“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她们确实是女子的骄傲,也可令诸多男子汗颜。《三字经》,在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

谢道韫神情散逸、性格开朗,具有豪侠气质、林泉风致,她有胆有识,通晓大体,临危有策,应对自如,充分表现出了惊人的机智和胆略。这一切不仅因为她本身具有兰心蕙质,而且还说明她与其所受家庭熏陶和教养紧密相关。

谢道韫的曾祖父谢衡(240——300),字衡再,官守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祖父谢裒(282-346),字幼儒,又字幼裒,官琅琊王掾吏、参军、郡尉、太常卿、吏部尚书,封福禄伯。父亲谢奕(?-358),字无奕,官剡令、安西将军司马、尚书、安西将军、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假节、使持节,赠镇西将军。

谢道韫有八个兄弟谢寄奴、谢探远、谢渊、谢攸、谢靖、谢豁、谢玄、谢康。谢寄奴、谢探远均无闻。谢渊,字仲度,官义兴太守,袭封熙寿子。谢靖,字季度,官散骑常侍、太常卿,封常乐县侯。谢豁(?-385),字安度。谢玄(343—387),字幼度,官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会稽五郡诸军事、车骑将军、会稽内史,封康乐公,谥曰献武。谢康,字超度,出继于卫将军谢尚,袭封咸亭侯。

谢道韫有三个妹妹谢道聆、谢道粲、谢道辉。谢道聆的丈夫顺阳范少连,官太子洗马。谢道粲丈夫高平郗恢,字道胤,身长八尺,美风姿,风神魁,官散骑侍郎、给事黃门侍郎、太子右卫率、雍州刺史,封东安伯。谢道辉的丈夫谯国龙亢桓石民,东晋名将,幼聪慧,及长,谢安即引之为参军,督荆、江、豫军事,以振武将军领襄城太守,戍夏口,太元六年(381年),与长兄桓石虔击败前秦荆州刺史梁成于竟陵,后诏其以西中郎将、荆州刺史督荆州军事,后升左将军。

在谢道韫的成长过程中,对她的帮助最大的应是三叔谢安。谢安(320-385),字安石,官司徒掾吏、佐著作郎、征西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入殿堂参议政事、吏部尚书、中护军、尚书仆射、领吏部、后将军、总阕中书事、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徐兖五州军事、中书监、录尚书事、骠骑将军、总揽朝政、司徒、后军文武尽配大府、复加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假节、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进拜太保、征讨大都督,封太保、都督扬江荆豫徐兖青冀幽并梁益雍凉十五州军事、加黄铖、使持节,赠太傅、庐陵郡公、谥“文靖”。

谢道韫的二叔父谢据,字元道,小名虎子。四叔谢万(321-361),字万石,官司徒掾吏、右西曹属、会稽王抚军大将军从事中郎、吏部郎、吴兴太守、西中郎将、持节、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淮南太守、散骑常侍。

五叔谢石(327-388),字石奴,官秘书郎、黄门侍郎,封兴平县伯、尚书、尚书仆射、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中军将军、假节、尚书令,封南康郡公、卫将军、散骑常侍、开府仪同三司,赠司空,谥曰“襄”。六叔谢铁,字铁石,官永嘉太守。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399),字叔平,为右军将军王羲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工草隶,其字法最严密,有四子一女。四子是王蕴之,王平之,王亨之,王恩之;一女庾姑。

王蕴之曾随祖父、父亲一起参加过兰亭修禊,写下了兰亭诗一首:“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仰咏挹余芳,怡情味重渊。”

据《晋书》列传第六十六载:“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问:‘《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谓有雅人深致。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毛诗》,即《诗经》及其注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集,成于西周,后经孔子删定,以教习其贤人弟子,大行天下;再经西汉河间毛亨、毛苌叔侄加以注释,成《毛诗诂训传》三十卷,广泛流传于世,从此《诗经》变成了《毛诗》。

“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出自吉甫《大雅·烝民》。《毛诗》注释:“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笺云: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仲山甫述职,多所思而劳,故述其美以慰安其心。”

吉甫,即尹吉甫。尹吉甫与仲山甫、方叔、召虎等均为周宣王姬静的辅弼大臣。吉甫所作《大雅·嵩高》、《大雅·韩奕》、《大雅·烝民》、《大雅·江汉》等诗歌,对于历代诗人影响较大。

吉甫作颂,是因为吉甫的诗歌主要是歌颂和赞美周宣王的功绩。穆如清风,是因为吉甫对周宣王的过失也作了善意批评。穆,禾也;古时宗庙制度,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穆,恭敬,淳和,温和。清风,清凉的风。

吉甫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周宣王的“功”与“过”,并对其作了正确地评价。如《大雅·烝民》中“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就是说“宣王君德有失也,仲山甫则能补之。”除此,他在《大雅·嵩高》中也对宣王含有讽谏之意。

在《大雅·烝民》一诗中,竟有十二处提到仲山甫,说他能“将之”、“明之”、“举之”、“补之”。“以慰其心”,是说为了宽慰仲山甫耿耿于怀的挂念之情。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谢道韫所认为的《毛诗》佳句,并不是歌颂女性美的《诗经•人篇》中“领如蝤蛴”,而是士人关注国是大局的“吉甫作颂”。因此,谢安说她“雅人深致”。领,即颈。蝤蛴,是天牛与桑牛的幼虫,乳白色,长而丰满。“领如蝤蛴”是说颈项如同蝤蛴那样洁白,丰满。

关于谢道韫文才及身世,据近人余嘉锡对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世说新语笺疏》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胡儿,谢朗小字也。续晋阳秋曰:‘朗字长度,安次兄据之长子。

安蚤知之。文义艳发,名亚于玄,仕至东阳太守。’)‘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王氏谱曰:‘凝之字叔平,右将军羲之第二子也。

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晋安帝纪曰:‘凝之事五斗米道。孙恩之攻会稽,凝之谓民吏曰:‘不须备防,吾已请大道,许遣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恩所害。‘妇人集曰:‘谢夫人名道蕴,有文才。所着诗、赋、诔、颂传于世。’〔二〕)”

说的是有一次家人团聚时,天下大雪,谢安问众子侄:“这雪花象什么?”谢安哥哥谢据的儿子谢朗回答说:“散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差点可以比拟为散落在空中的白盐,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还是没有象刮风吹起的柳絮恰当,谢安听了后非常喜悦。

谢安为之击掌赞叹,此时心中也暗想,应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最初他曾属意王羲之的长子卓尔不群的王徽之。但是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剡溪,但到半途却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有人问起,他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于是担心他恐怕并非是始终如一,因而就改择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但是谢道韫嫁到王家以后,发现他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如意。

“初适凝之,还,甚不乐。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封谓谢韶,胡谓谢朗,羯谓谢玄,末谓谢川,皆其小字也。又尝讥玄学植不进,曰:‘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邪?’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袒腹东床”,是王凝之父亲王羲之美满的婚姻故事的成语。太傅郗鉴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郗都璿提亲,王氏子弟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从而“东床快婿”成为传世佳话。但是他的儿子王凝之的婚姻却看似幸福其实非常不幸。

谢道韫对这桩婚姻很不满意是有原因的。她发现她的丈夫与自家的众叔父及兄弟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心中甚为不乐,所以曾对敬爱的叔父谢安大胆地诉说。

从她向谢安的诉说中,可看出她对王羲之的的这个儿子打心眼里看不起,简直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但是,后来王凝之的所作所为及悲剧结局,却恰恰证明谢道韫并没有看错。

作为会稽太守这样一个地方行政长官,王凝之居然死活都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当叛军逼近时,不去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可守住各路要津,使贼兵不能犯。结果城被攻破,死到临头,却仍然不相信同一教派的孙恩会杀他,也不去逃走,终被一刀结果性命,真的死得糊里糊涂。

但是,一个女流之辈却能慧眼识人,故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说:“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

阿大中郎,是指谢安、谢万。吾家龙文,对后代优秀者的爱称。龙文,骏马名。《北齐书·杨愔传》:“已是吾家龙文,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幼学琼林》,为骈体文体裁,对许多的成语的出处、古代的典章制度、风俗礼仪作了介绍,还有许多警句、格言。

有一次王献之与宾客清谈玄议,将要词穷理屈时,谢道韫派丫环对王献之说:“我想为小叔子解围。”乃加设“青绫步鄣”以遮蔽自己,从而从容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观点,使宾客不能不屈服。

《太平广记》也有同样的记载:“王凝之妻谢道韫。王献之与客谈义不胜,道韫遣婢白曰:‘请与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障自蔽,与客谈,客不能屈。(出《独异志》)”故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幼学琼林》说她:“徐贤妃却天子如,露沁新诗;谢道韫解小郎围,风生雄辩。”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太守刘柳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风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柳退而叹曰:‘实顷所未见,瞻察言气,使人心形俱服。”道韫亦云:“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在遭遇孙恩进犯时,她举措泰然自若,当得知丈夫及几个子已为反贼杀害,才指示丫环用肩舆(古代由人抬着走的代步工具)抬着她,抽出刀剑离开家门。孙恩的乱兵一到,她竟亲手杀了几个,终于力竭被虏。

据《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说此事发生在:“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谢道韫,弈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

其外孙刘涛当时年仅三岁,乱兵也想杀害他,谢道韫说:“事情出在王家,不关他姓之事!你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宁愿先杀了我。”孙恩虽然心毒暴虐,也为此改变脸色,并且不再杀害刘涛。

自此她嫠居在会稽,家中也就不再热闹,气氛非常严肃。太守刘柳闻其盛名,诚恳请求与她交谈议事。谢道韫也素知刘柳贤名,亦就答应了,于是簪好发髻,使用白色褥子,端坐在屏帐之中,而刘柳竟然带来束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以表示敬意),整理好冠带造访来了,恭恭敬敬坐在另一坐榻上。

谢道韫风韵高尚豪迈,叙述清新典雅,谈及家事,她慷慨激昂,使人流连难舍,她一边慢慢地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一边问客人酒味道好不好,说话通情达理,词理也毫无疑滞。刘柳在离别后赞叹说:“实在是前所未见,瞻仰其声色,使人心服口服。”谢道韫也说:“亲眷随从都已凋零消亡,才遇到这个名士,听到他所提出的问题,特别使人舒心、开怀。”

“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并传于世。”

原来,同住一郡的张玄之妹亦有才女气质,她已适配于顾氏为妻,张玄屡屡称赞她能敌过谢道韫。然而有一个叫济的尼姑,经常往来王顾两家,如果有人问她,济尼姑就会这样回答说:“王夫人神情散逸、开朗,有林泉高士风致。顾家媳妇清心如玉,自然是个大家闺秀。”

谢玄与张玄,据《晋书》载:“时吴兴太守晋宁侯张玄之亦以才学显,自吏部尚书与玄同年之郡,而玄之名亚于玄,时人称为“南北二玄”,论者美之。”

谢道韫是继班婕妤、班昭、蔡文姬、左芬之后又一著名女诗人,她的诗就在其兄弟姐妹中也是最好的。宋代蒲寿宬则认为谢道韫咏雪的诗句已登峰造极,且无与伦比,作《咏史八首·谢道韫》: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

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细品谢道韫的诗《泰山吟》(即《登山》),即可见其文才、气度。全诗大气磅礴,恰如所咏泰山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清天。

巍峨的东岳泰山,屹立在神州东方,高耸入云,蕃秀壮丽,直冲天空。这里一个“冲”字,既传神、有动感,正符合东晋土族文人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冲静”、“玄远”、“旷淡”、“自然英发”,当时的诗风也就崇尚质木玄胜。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群岩中间的虚空庙宇,真的太寂寞,幽静得使人感到玄妙、神秘。老庄之学不仅是当时人物品藻的尺度,亦是诗歌美学的准则。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天公造物,不是人力所为,云壑松风构成的雄伟景观,来自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未事藻绘,质朴无文;天生丽质,素面朝天。泰山寂寞无言,幽玄自然,质木不文,是对峨峨泰山的最高最佳赞美,饱含作者对巍巍东岳的无比景仰之情。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器质气象、时运造化你为何物?使得我们屡屡迁徙、流离。《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离去后还会想居住在这清静的庙宇里,这里可以安享天年。

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而以宛转细腻见胜,然而《泰山吟》中却充满着阳刚之气。谢道韫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书中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另一首诗是《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望着遥远山峰上的松树,在隆冬腊月也不会凋落。本想走过去到树荫下休息,仰望它有万仞之高。腾身跳跃却不能升空,看来只能顿足等待仙人王乔前来帮忙。时势啊不与我以机会,命运不定如在天空飘渺。

人生无常,谢道借咏松而抒发感慨。

西晋自“八王之乱”,即已正式进入了离乱交织的年代。人们虽劫后余生,但大多醉生梦死,过着有了今天没有明天的颓废生活。而谢道韫却与众不同,称得上是“人中之凤”。

然而,谢道韫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位感情丰富的母亲。她丧夫亡子,悲痛欲绝,曾舍命相拚,却绝处逢生。

后来虽时过境迁,却又无时不在思念、悲痛中度过。六年不拉开帷幕,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精神恍惚,曾梦见二个亡儿前来相会。为了解脱,她虔诚为之祈福,表现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据《世说新语笺疏》笺疏〔二〕解说:“丁國鈞晉書校文四曰:‘道韞名韜元,見唐陳子良辯正論注。’嘉錫案:唐釋法琳辨正論七云:‘謝氏通魂,見亡子而祈福。’子良注引晉錄曰:‘瑯玡王凝之夫人,陳郡謝氏,名韜元,奕女也。

清心玄旨,姿才秀遠。喪二男,痛甚,六年不開帷幕。忽見二兒還,鉗鎖大械,勸母自寬,云:‘罪無得脫,惟福德可免耳。’具敘諸苦,母為祈福,冀獲福祐也。’廣記三百二十引幽冥錄、法苑珠林四十五興福篇引冥祥記,均有王凝之夫人謝氏見二亡兒事。

但無‘夫人名韜元’及‘清心’以下二語。此所引晉錄不知何書,疑是何法盛晉中興書鬼神錄也,所敘荒誕不足據。而道韞之名,則諸書所未聞。故從丁氏說,錄之於此,以補孝標注所未備焉。

晉書安帝紀:‘隆安三年十一月甲寅,妖賊孫恩陷會稽,內史王凝之死之。’嘉錫案:羲之七子,晉書附傳者五人,均不言年若干。考其次第,凝之第二,見此注。獻之第七,見品藻篇‘桓玄為太傅’條。傷逝篇注曰:‘獻之以泰元十二年卒,年四十五。

’凝之之年,當較獻之十年以長。其死難時,獻之卒已十二年,則凝之壽當六十有餘,且七十矣。道韞之年,蓋與相若,故晉書列女傳言其為獻之解圍時,施青綾步障自蔽。及嫠居會稽,見太守劉柳,乃簪髻素褥,坐於帳中。柳束脩整帶,造於別榻。則因年事已老,無嫌於後生也。”

法琳俗姓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他年少出家,博学佛释经书。隋末也曾研究过道教典籍。刘进喜等人非议佛教,法琳撰《辩正论》予以驳斥。

陈子良(?——632),字不详,吴人,隋为杨素记室,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隐太子学士,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法琳《辩正论》八卷由陈子良注释。

“广記”,即《太平广记》。其中载:“晋左军琅邪王凝之,夫人谢氏,顿亡二男,痛惜过甚,衡泪六年。后忽见二儿俱还,并著械,慰其母曰:‘可自割,儿并有罪謰,宜为作福。’于是得止哀,而勤为求请。(出《幽明录》)”

俱往矣!“未若柳絮因风起”已成为典故。“柳絮才”多用以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实谢道韫文武兼备、多才多艺,“所著诗、赋、诔、颂传於世。”《隋书·经籍志》录有《谢道韫集》二卷,已佚,仅存《艺文类聚》中《登山》、《拟嵇中散咏松》,存《论语赞》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