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论艺 “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2018-0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10月1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馆举行.图为与会书法家及学者在研讨会现场.天津美术网讯 10月12日,"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

"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10月1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馆举行。图为与会书法家及学者在研讨会现场。

天津美术网讯 10月12日,"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馆举行。来自天津、浙江的吴玉如、白蕉、龚望、范增、孙伯翔等书坛大家的高徒韩嘉祥、郑世海、李赫、朱彦民、刘运峰等及天津楹联学会副会长王文荣,南大诗联学会会长陆广训,吴玉如艺术馆馆长田正宪等欢聚一堂。

围绕书法的传承与担当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并现场挥毫,两地的书法家表示要继承发展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为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吴玉如(1898-1982),名家琭,字玉如,后以字行。1898年生于南京,久寓津门。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故早年号茂林居士,晚年自署迂叟。

吴玉如早年就读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恩来同班,因娴熟古文,深受校长张伯苓赏识,曾在南开大学任教,兼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秘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奉张伯苓校长之邀,赴重庆担任国民参政会秘书。回津后在工商学院(后改为津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51年辞职。生前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吴玉如先生与南开有着不解之缘,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标准字体以及"伯苓楼"三字均出自吴玉如先生之手。

吴玉如书法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享有大名,当时有"南沈北吴"(沈,指沈尹默先生)之说,确立了吴玉如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吴玉如先生弟子甚多,在当今书坛形成"吴门学风"。近年来先后出版有《吴玉如书法集》《迂叟自书诗稿》《吴玉如诗文辑存》《吴玉如手卷精品》等十余部著作。

白蕉(1907--1969)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本姓何,名法治,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名馥,字远香,号旭如。精书法,亦擅长画兰。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白蕉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但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白蕉走的是苦学派的路子。他曾回忆说:"我初学王羲之书,久久徘徊于门外,后得《丧乱》、《二谢》等唐摹本照片习之,稍得其意,又选《阁帖》上的王字放大至盈尺,朝夕观摹,遂能得其神趣。

"据其夫人金氏回顾,白蕉对书法和画兰下苦功练习,差不多每夜都要用掉一二杯子墨水,并且自己立下规矩,墨不尽不休,到老如此。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爱书正与此身仇,半夜三更写未休",正是他勤学精神的记录。由于他的辛勤经营,造就他那相当深厚的书法功底。

白蕉诗论亦富创见,诗名蛮声文坛,写兰尤享盛誉。书法宗王羲之、献之父子,始从唐欧阳询入手。行草笔势洒脱,小楷特能,多参钟繇法,大字俊逸伟岸,亦具风致。工写兰,无师承。所作秀逸有姿。能篆刻,取法秦汉印,泥封,而又参权、量、诏版文字,有古秀蕴藉之趣。

能诗文,著作有云间谈艺录、客去录、济庐诗词等稿。他还治印,只是难得为人奏刀。沙孟海《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云:"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曾主编《人文月刊》,著有《云间谈艺录》、《济庐诗词稿》、《客去录》、《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 (何成)

"吴玉如、白蕉艺术津门研讨会"10月12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吴玉如艺术馆举行。图为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