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手札书法 黄宾虹《致白蕉手札》赏析

2018-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岁甲子之春,友人携黄宾虹致白蕉手札数页求售,余观后即收下.宾老为余至友……来沪必首先有潘天寿陪同,联袂来访余于邻园村.宾老善言谈,至者健谈可竟日.宾老一人发挥对书画之卓见时,旁人无法插嘴,只能洗耳恭听.其所谈与致白蕉手札相较,无甚出入,今特将手札全文录出如次,以代表宾老论艺之记录可耳.白蕉手札书法 黄宾虹<致白蕉手札>赏析以上文字,摘自钱君匋<艺术论>194页<黄宾虹与白蕉论艺手札>文章的第一段.文中所说的"手札",便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件.钱君

岁甲子之春,友人携黄宾虹致白蕉手札数页求售,余观后即收下。宾老为余至友……来沪必首先有潘天寿陪同,联袂来访余于邻园村。宾老善言谈,至者健谈可竟日。宾老一人发挥对书画之卓见时,旁人无法插嘴,只能洗耳恭听。其所谈与致白蕉手札相较,无甚出入,今特将手札全文录出如次,以代表宾老论艺之记录可耳。

白蕉手札书法 黄宾虹《致白蕉手札》赏析

以上文字,摘自钱君匋《艺术论》194页《黄宾虹与白蕉论艺手札》文章的第一段。文中所说的"手札",便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件。钱君匋文章除了告知手札收受时间外,还全文录入了信札内容,对于信札年代、背景、文字解释等,则无任何说明。

白蕉手札书法 黄宾虹《致白蕉手札》赏析

信札用的不是专门的信笺纸,而是普通宣纸裁成,共五页。每页宽度21.5厘米,长度41.5厘米,最后一页结尾很局促,"草率昏昏"几字几乎贴着纸边而写,故无日期标注。此札用笔老道,但有多处字迹模糊,缺笔甚多,又有"目患草率昏昏"字样,估计写于1951年到1952年间。

自1939年以来,宾老一直受白内障眼疾困扰。1951年下半年,眼疾加重,作画勾勾点点,不能自己。1952年秋天,他视力严重减退,几至失明;至1953年6月,入杭州市人民医院方治愈。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眼睛看不清楚,但是凭借他那以书法为基础的笔墨和数十年积累在胸的万千丘壑,创作出近于天籁而又老辣的作品,"浑厚华滋,舍丘壑而观笔墨内美"。同时,其理论上的感悟也颇多,比如《虹庐画谈》,就是1952年春天,其学生朱砚英根据他口述记录而成。"致白蕉手札"亦是其一篇论艺文章,现将其文字全部录出,以飨同好。

白蕉先生道席:昨诵手教,谦抑有加,不以妄谈见斥,且惭且感。

尊云玉圭文字,时代疑在战国至西汉之间,以见证尚少,不敢遽断。近如浙之良渚,出土古玉面具,今如桂省人藏释为勾践等文,拓本尚存,蒙以其文字减省,结体平直,渐近汉镜,疑为后作,似不必指为赝器,留为参考,以待实证之用。

玉质土花,尚可研究,浙之良渚与安溪、南溪犹有不同,土花有似大理石之黑斑,而彩笔过之,蒙见以为清至道咸,金石学盛,书画美术,可谓复兴,如包慎伯、张叔宪、赵撝叔、何蝯叟、胡石查、翁松禅、可百余人。所画山水人物,以书法金石文字立骨,以骈俪散体文词诗歌摹其神,以琴棋杂技博其趣,小之安贫乐道,至忘饮食;大之正本清源,潜移默化,敬业可以乐群。美术研究,此诚当今急务。

近日当轴,领导提高文化,泥古者沾沾于六朝、唐代敦煌莫高窟发现古物,足证宋宣和以来铜器碑帖之伪作日多,即唐碑之化度寺,与敦煌出土不同。余经木刻,改变更多,定武兰亭,俱经欧虞修饰。是故阎立本不明张僧繇画壁,王摩诘见李思训父子金碧楼台,以粉涂去绚烂之色,是为盛景,非维所作如此。

王维山水多用浓墨,称为水墨。用淡漠法,始于李成、范宽、郭熙、荆浩、关仝。自董元写江南山水,巨然实总其成。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见民族性。唐画丹青、王维水墨,北宋水墨丹青合体,元季大痴墨中见笔,倪迂笔中见墨,明人枯硬,虽沈石田失之太过,董玄宰兼皴带染,娄东虞山,皆为无墨。此周保绪(济)之说,正可谓圭臬之言。画传云:"周济画山水师北宋,著述颇多,惜未得见。"

先由近百年书画研究入手,上窥元明较易,善书必善画,论画先观其书。书有墨法,经生写经,尚不足取,谓近奴书。观王孟津、伊墨卿、朱竹垞诸贤,俱善山水,而用墨淋漓酣畅,皆为得之。蒙见拟由古玉金石文字寻笔墨之源。

契刀柔毫,近日长沙周缯已见毛笔。由图腾肖形,三代西汉,均是内美。东汉有波隶,晋魏六朝法之,唐人算子,始尚外美。古法凌替,北宋云中山顶于虚处用美,元人无虚非实虚中全美。惜世多伪作,尤宜深辨!拉杂书此,求饬正之!敬颂著绥!宾虹拜上。目患草率昏昏。

白蕉能篆刻,能诗文,精书法,亦擅画兰,才情学养俱佳。沙孟海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其与黄宾虹晚年交往颇多,感情在师友间。他比黄宾虹小42岁,但是黄宾虹不以年长自居,仍然礼数周全。1955年3月,宾老与世长辞,白蕉为黄宾虹送殡,特地留杭三日。

信札最后一段有:"契刀柔毫,近日长沙周缯已见毛笔"字样,又见《夏承焘集·天风阁学词日记》1951年7月12日条:"雨,午后晴。午后过黄宾虹翁,谓新得湖南刘约真(谦)函,长沙附近发现一周代古墓,有古绢中写文字,四周有颜色,画花鸟人物,此甚怪诞。"

两处所讲,应同为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缯书",或叫"楚帛书"。那是现存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唯一完整帛书,《楚帛书》写在一幅近似方形的丝织物上,幅面由三部分文字组成:当中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大段文字;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十二段边文,其中每三段占居一方,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不同颜色的四木相隔,而每段又各附一个神怪图形。

从书法的角度观察,《楚帛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国手书墨迹。其单字造型呈横势状,与同期楚简用笔特征一致,能明显地看出毛笔书写时弹性所表现的轻重变化。此文物1942年9月遭盗掘,1946年被考克斯从上海带到美国,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黄宾虹在金石考据领域研究至深,对各地出土文物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如信所说"金石学盛,书画美术,可谓复兴"。年至耄耋的宾老,还一直以复兴中华书画为己任。

以上例子,亦可佐证本文开头所作的判断:信札写于1951年与1952年间。关于信札的解读,则改期另作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