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教授 高铭暄王作富教授联袂执教60周年

2017-07-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高铭暄,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王作富,中国人民

高铭暄,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名誉副主席暨中国分会名誉主席

王作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本报记者蒋安杰

2013年5月18日,一个喜庆的吉日!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共同主办的“高铭暄、王作富教授85华诞暨联袂执教6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众所周知,高铭暄、王作富教授两位同庚同事,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老一辈法学家的杰出代表,是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学者中的典范,是刑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公认的德高望重、学术精深、闻名中外、誉满法坛的前辈师长,可谓我国刑法学界乃至整个法学界当之无愧的“立德、立功、立言”之楷模。

数十年来,他们与其他老一辈刑法学者一起,创建了新中国刑法学的基本体系和学说;他们辛勤而成功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刑法学者和刑事立法、司法的专家型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中国刑法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家立法、司法机关的专家型领导;

数十年来,他们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的学风,勤奋进行学术研究,著述等身;

数十年来,他们始终热情鼓励中青年学者,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刑法学人脱颖而出;

数十年来,高铭暄、王作富教授以其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赤子情怀,引领着中国刑法学在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为了表达对两位法学泰斗辉煌人生的祝贺及敬意,庆典活动高朋满座、盛况空前。中国刑法学实务界、理论界“四世同堂”,众多代表近四百人,共同祝福两位“80后”的先生老当益壮、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学术之树常青!

早在20年前就倡导以学术活动方式庆贺高铭暄、王作富教授65华诞暨联袂执教40周年的行动者——北师大刑科院院长赵秉志教授,深情地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六十年的友谊

高铭暄教授和王作富教授认识62年了,两位泰斗级人物超过半个世纪的友谊,书写了中国刑法学界不老的神话。

同一个领域,共同工作60年,没有吵过架,没有红过脸,没有拍过桌子,非常融洽和睦的相处之道,恐怕中国法学界很难再找出第二对。

王作富教授说,“从我担任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我就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基本原则。我个人没有在刑法哲学这一领域下功夫去钻研,我偏重立法实践、司法实践,特别是司法实践。在我讲学的过程当中,我的做法是,首先是向这些单位提出要求,问他们在这些年来在司法实践中遇到哪些难题,有些什么看法、分歧能告诉我,一些重大案件的判决能借给我看,以使我能够了解更多的情况。

中国有一句古话:团结就是力量。一个教育单位是一个集体,我和教研组的同志相处多年,尤其和高铭暄教授,相识60年,没有发生过任何冲突和不愉快的事情。高老师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喜欢积累资料,无论对学术问题还是立法的问题,只要他参加研讨会,他都认真做记录,有很多会高老师和我都参加,我就没这个优点,就没有积累那么多原始的资料。”

高铭暄教授回忆说,“我1951年进入人民大学读研究生,王作富老师已经在那里读研究生了,而且他比我参加工作早一年,所以王作富教授是我的学长,共同工作从1953年开始。我们在同一个专业,研究上有所侧重,总体上还都是全面的。

我们的关系非常地融洽、非常地要好,取长补短。王作富教授做学问很严谨,做学问很细,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很多案例的问题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这都值得我学习。他参加工作在人民大学,我参加工作也是在人民大学,都是从事教学研究,这也是巧遇,也是缘分。60年的共事,使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友谊,我们非常珍惜。”

高铭暄教授与王作富教授同年生,但比王老师大半年。二老联袂执教六十周年之际,高铭暄教授真诚地表示,我们现在年岁已大,但我们的心不老,我们还愿意为中国的法治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生的爱好

高铭暄教授爱好京剧,几近专业的水平,在法学界早已家喻户晓。

如今85岁高龄,仍然能在研讨会晚宴、茶余饭后字正腔圆地唱上一段,而且底气十足,更是让人钦佩不已。每每这时,王老师都是高老师唱京剧的忠实听众和指导者。

作为弟子,赵秉志及其团队精心为高老师制作了演唱京剧的光碟。

参与拍摄的业外人士制片人姚春光深有感触的说,“这次对高先生进行拍摄,我们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高先生作为学术界的泰斗,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法学家的精神。我们没想到高先生的京剧水平如此之高,因为高老的身体原因和社会活动频繁,我们抽空给他进行拍摄,但是拍摄非常的顺利,录音棚的录音师、工作人员都夸赞高先生。

高先生说自己是业余,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好,所以请教我们专业老师给予指导,但令我们吃惊的是,他的接受能力就像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学生,一点就通。

我说的是实情,我当了二十多年的兵,也养成了一些严谨的习惯,但是比起高老师的敬业和严谨,我差之千里,没想到作为业余爱好,他也如此严谨对待,足见高老、王老二位之所以成为泰斗级,是和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分不开的。”

作为业外人士,通过高老的言行举止,通过拍摄过程中他表现出的严谨和认真,姚春光说,“我们看到了一个非专业人士从事专业事业的精神,我们摄制组由衷地祝贺高铭暄先生、王作富先生健康长寿,祝两位泰斗的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