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刑法学第六版 高铭暄:30年磨一剑 85万字刑法学巨著出版引反响

2017-06-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29日,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高铭暄学术报告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出版座谈会上,中国刑法学实务界.理论界"四世同堂",对84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出版85万字刑法学巨著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同时对高老师30年来为中国刑法学所作的贡献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围绕高铭暄教授书中对新中国30年来刑法起草.研究.制定.修订整个过程的梳理,与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中央政法委司改办副主任.政法研究所所长黄太

9月29日,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高铭暄学术报告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出版座谈会上,中国刑法学实务界、理论界“四世同堂”,对84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出版85万字刑法学巨著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同时对高老师30年来为中国刑法学所作的贡献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围绕高铭暄教授书中对新中国30年来刑法起草、研究、制定、修订整个过程的梳理,与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姜伟,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军,中央政法委司改办副主任、政法研究所所长黄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黄海龙,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厅副厅长罗庆东,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著名刑法学教授王作富、储槐植、曹子丹、丁慕英、周道鸾、江礼华、李文燕、陈兴良、黄京平、阮齐林、刘仁文、黎宏,以及北师大刑科院暨法学院院长赵秉志、常务副院长卢建平,李希慧、刘志伟、王秀梅、左坚卫、阴建峰等出席了座谈会。

一位工作人员的札记

我们国家的立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在立法工作上有不同的反映。据悉,高老师这本书第一次被叫做“一个工作人员的札记”,也就是说,该书忠实地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当然,说是记载,就不是速记,而是经过高老师自己系统的归纳和整理,这样的记载,忠实地反映了立法原意。

高铭暄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的写作过程。他说,“从1954年10月搭班子起草刑法,我就参加了,当时,我才研究生毕业,连讲师资格都没拿到,王作富先生对整个事情十分清楚,尽管他比我小,但是他比我早一届,是我的学长。

当时我就被人民大学刑法教研室指派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参加立法工作,我当时也是满怀高兴的心情。1979年刑法出台前,有38个稿子。在那以后,只要全国人大开始准备起草刑法,我基本上都参加了,也是多蒙领导的厚爱、提携与照顾,才使我有机会自始至终参加刑法起草的全过程。”

谈起写作该书体会,高老师认为有两点,第一,力求客观、完整、准确地反映我们的立法工作过程;第二,重视积累资料,做学问要多动手、多思考。

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

王作富老师和高铭暄教授认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长年的友谊让他们彼此都非常熟悉,所以王老师的发言尤为真挚、有分量。

王老师直言,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司法干部来说,要了解刑法是如何规定的,就需要了解立法精神,而高老师的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答案,这本书对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研究刑法来讲,都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史料。

“《孕育与诞生》这本书,把每个条文怎么来怎么去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只有高老师一个人能完成,为什么?因为,高老师对1979年刑法第一个草案开始自始至终都参加讨论,对整个过程非常熟悉,另外高老师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喜欢积累资料,无论对学术问题还是立法的问题,只要他参加研讨会,他都认真做记录,有很多会高老师和我都参加,我就没这个优点,就没有积累那么多原始的资料。”

王作富教授评价道:“可以说,1979刑法从第一稿开始,之后的历次修改,对每个条文的来源,怎么规定的,当初有多少种考虑、多少种方案,为什么不采取那个,而采取这个,高老师的书都给予了回答。高老师对学术问题,对立法问题的严肃、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一本解读刑法精神的教科书

姜伟副秘书长认为,该书从内容上看是解读刑法精神的教科书、描述刑法发展变化的编年史、介绍刑法条文沿革的路线图;从编写体例来看,该书既有对刑法发展历程全景式的叙述,又有对刑法条款具体内容详尽的解析;该书力求客观、完整、准确,文风朴实、文字简练,没有故弄玄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直面问题、娓娓道来,读起来通俗易懂。

张军大法官指出,这本书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史,当然首先是刑法的发展史;同时该书是法学人、法律人必读的教科书;该书对各级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对刑事法官了解立法的脉络、理解立法的精神,处理好当前的案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军大法官说,高铭暄教授的善于积累以及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从1954年到1981年,再从1981年到1931年后的2012年,这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三十年磨一剑,这样的积累,这样踏实的学风,文风,真的是一代楷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王尚新主任评价说,这本书具有文献性质,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这本书更具有唯一性、具有权威性、具有指导性,因为这本书不是高老师像普通学者著书立说那样谈自己的观点,而是一个大工程,是对我们国家30年刑事立法过程的介绍和梳理。

一个刑事立法理由书

储槐植教授认为,一本书长期存留图书馆并不少见,而一本书长留人们心中是很少的甚至并不多见,高老师这本书就是史诗般的,可以长留人们心中的著作。他说:“高老师比我长5岁,他勤奋的工作和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

作为高老师的弟子,陈兴良教授回忆说,“像我们这一代的中青年刑法学家是读着高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高老师的《孕育和诞生》这本书是我们的启蒙著作。我在1982年9月20日购得此书,距今已有30年零9天。30年过去了,这本书由一本比较薄的书变成了这么厚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演变过程就是我国刑事立法完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刑法理论发展的一个标志。”

陈兴良教授认为,高老师这本书也是一个立法理由书。在立法中,为什么这样立法,这样修改,他都是有理由的,在有些国家的立法中都要写立法理由,立法理由对我们了解立法的原意,是具有重要帮助的。我们国家没有写立法理由的传统,我们在一个法律通过时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法律的起草和修改的有关情况做了说明,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一些理由,但这是不全面的,是零散的,而且刑法有几百条的条文,你要把理由全部说出来,由立法机关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

高老师这本著作,实际上是给出了立法理由,对每个条文不仅仅是资料的编排,而且是立法理由的阐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刑法条文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行进中的中国刑法

卢建平教授则用他一贯幽默的语言风格表达了对高老师学术思想的崇敬之情。他说:“高老师刚才出去的时候对我耳语一下,要我提批评的意见。我就斗胆提两点批评意见:第一,书名太长,这本书书名翻译成英文,我看是直译过去的,但是很长。

我想借用一部央视纪录片‘行进中的影像中国’的名字,我觉得这本书是‘行进中的中国刑法’,即Chinese criminal law on moving (developing,walking);第二,高老师说他的书第一原则就是要力求客观准确完整。

我看了高老师的书觉得有些不过瘾,还有些贪心不足。我希望高老师把大脑中潜藏的自己一生参与新中国刑法的立法,一生研究中国刑法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那些独到的见解和主观感受能在下一本书中有更充分地体现,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