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放松 挤爆基地火锅店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旗的主着陆场.为迎接飞船"回家",主着陆场的最后一次演练在13日夜间成功结束.紧张.忙碌.有序是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昨夜的基调.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升

旗的主着陆场。为迎接飞船“回家”,主着陆场的最后一次演练在13日夜间成功结束。紧张、忙碌、有序是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昨夜的基调。

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升空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人们一片欢腾。当晚,东风航天城庆祝的场景比比皆是。人们最直接的庆祝方式就是摆上一桌庆功宴,彻底消除几个月以来的紧张、忙碌气氛。

航天城礼堂附近的天成元火锅店预订席位的电话响个不停,老板娘急得拿起电话就说:“今晚没了,明天再来!”服务员穿梭来去,只恨自己为何不多出一双手脚。这家火锅店共摆了16桌,每桌都挤了十多人,热闹异常。“昨晚就翻了3次台!

生意实在好!”老板娘说,13日晚上照样没位订了,“还有些没走的人,今晚可能最后聚聚了。”

火锅店隔壁的聚缘楼也是房间和大堂都爆满,不少人晚上9点以后去才好容易等到位子。

而这两天晚上人们的庆祝方式还包括唱卡拉OK。“金色年华”、“亮点”等歌厅早已订不到位,每个房间里都是歌声、笑声一片,都是前来唱歌的基地、实验队的人员。“‘神六’发射成功了,大家心里高兴啊!”一名唱歌的实验队工作人员开心地说:“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也想趁最后的机会聚聚。”

为“神六”定制的工具车:打道回府

据了解,“神六”进入发射场时,动用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十几种工具车,都是生产部门根据飞船的各项功用特制了随飞船一起运进来的。

专门放置“神舟六号”推进舱的停放架车是为推进舱量身定做的,看上去虽然构造简单,但少了它,推进舱在飞船总装测试厂房内可是寸步难行。放在这样的专车上,推进舱可以在厂房内自如地移动。

飞船的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三个舱段都配有专用架车,它们的功能基本相似,不过这样的架车没有驱动力,要靠人力或牵引车才能移动。

这些工具车大部分靠电能驱动,既满足了总装测试厂房内空气洁净度的要求,还避免了噪音。“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这些曾随飞船一起进入发射场的工具车,也将在近日全部整理收回,重新送回设计单位。

“神舟六号”发射前,纪念册就已预订得差不多了。如今再到邮局想买上几套“神六”纪念册已是不可能的事。

“138元的‘神六’集邮纪念册肯定没有了,98元的只能说可能还有。”邮局里的工作人员给了想买纪念册的人这么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据悉,这两天邮局的工作人员一直连夜加班,给纪念册贴

邮票盖邮戳。但138元的“神六”纪念册却已断货。98元的“神六”简装纪念册也已抢订一空。

“神六”替身,着陆模拟“神五”

昨晚6时许,最后一次夜间搜索救援演练在“神舟六号”飞船主着陆场拉开序幕。

一辆军用卡车运载着“神六”载人飞船的仿真模型,到达回收部队驻扎地红格尔北5公里左右的指定位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仿真模型的表面上印着一面五星红旗,被侧放在草原上,摆放的样式类似“神五”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后的样式,其舱门偏向一边。

18时40分,参加主着陆场夜间搜救演练的4架直升机发出巨大的轰鸣,从着陆场站临时停机坪上依次起飞。

直升机在空中盘旋搜索,其中一架直升机首先发现目标,并打开大探照灯飞了过去。当飞船出现在探照灯范围内时,这架直升机降低速度,缓缓地降落在飞船200米以外的草地上。刚一停稳,几名身穿橘红色回收防护服的回收战士立即从直升机上冲下来,在飞机探照灯的照射下,迅速在离飞船近2米的距离处拉起了一道警戒线,并在飞船所在的地面上安置了一个回收信号指示灯。

此时,又有一架直升机开着探照灯几乎贴着地面跟了过来。而另外的直升机仍在附近的夜空盘旋、警戒。

等回收战士在飞船周围大约10米处拉起第二道警戒线时,满载着地面回收部队战士的越野车队进入了现场,随后包括定位车、情报车、气象车、医疗车等各种车辆不断赶来。

19时50分左右,两名回收工作人员开始打开飞船的舱门,此时又有一辆直升机降落在50米外,随后机门被打开,在飞船和这架直升机间形成了一条笔直的通道,这是为飞船里“航天员”出舱后直接登机而准备的。

20时02分,参加主着陆场夜间搜救演练的工作人员协助由两名战士模拟的“航天员”顺利打开舱门,“航天员”自行出舱。20时05分,参加主着陆场搜救演练的两名“航天员”自行进入医监医保直升机,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实施医监医保程序。

20时32分,参加主着陆场夜间搜救演练的两名“航天员”分别搭乘两架直升机,飞往转运机场……主着陆场最后一次夜间搜救演练成功结束。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酒泉基地似乎已迎来了久违的假期。然而,用于助推“神舟”飞船的

火箭的箭体残骸究竟坠落在何处却仍是一个悬念。昨天,在发射基地陈师傅的帮助下,晨报记者在荒凉的沙漠和戈壁滩中偶然寻找到了发射时脱落的部分箭体残骸———火箭保温壁。

上午10时30分,驾车行驶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记者和陈师傅突然发现前方“躺”着一正方形的崭新的白色块状泡沫,该块状泡沫复合粘贴组成三层,厚度在15厘米左右,内侧涂上6条粘贴带,在泡沫块外侧是用透明的玻璃胶带连接。

据介绍,此泡沫是“神舟六号”火箭一、二级助推器之间的保温材料。在火箭发射电视转播中,在火箭旁首先脱落的一些小黑块就是这些白色保温泡沫块。晨报特派记者申延宾(发自内蒙古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