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非教授主讲金刚金 于晓非:《金刚经》序分精讲(06)

2017-1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佛":醒了的人,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佛”:醒了的人,这是《金刚经》对释迦牟尼的第一个称呼。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在基础课都讲过了.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比丘梵文bhiksu:要饭的人,是释迦牟尼最亲密的弟子,这些人是谁呢?释迦牟尼最亲密的弟子——常随众。

为什么那些人叫要饭的人呢?他们在印度自打出家修行那天开始,就不再开火做饭了,托钵乞食。可是我们中国僧人还得做饭,还得做,为什么呢?

佛教传到中国,第一,中国老百姓不给,第二,儒家写文章批判,什么宗教,不劳而获,社会的寄生虫,逼的中国和尚自己开伙做饭,就是这么回事。

以至于到了唐朝,百丈禅师,立了个百丈清规,也就给中国的僧人,除了释迦牟尼定的戒律之外,又给中国僧人定点新规矩,比如说,清规里最鲜明的一句话,就叫做: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你一天不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你别给我吃饭。逼着中国和尚,农业时代下地干活,你不干活,你就别吃饭。我在课上分析过,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狭隘。

你说这和尚,出家的僧人,是不是从事的劳动,你说他是寺院里每天念佛,修行,是不是劳动,很崇高的精神劳动。

你到西方社会看看去,大家认为这个教堂里面,教会里面的神职人员,是不是劳动,人都认为那是神职劳动,很崇高的神职劳动,可到我们中国但就不是这么回事,要命的。所以中国人确实在某些方面很狭隘。大家知道。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与一千两百五十个弟子,聚在一起,接着看。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食时":这个时候“食时”,

“世尊食时”到吃饭的时候了,我们讲过了,大概上午10点多钟,要为十一点吃饭做准备了,

"著衣持钵",披上长衣,拿上碗。注意着衣是披上长衣,有人说释迦牟尼是不是平时不穿衣服,出门才穿?那不是,平时穿短衣,出门披长衣。

为什么印度有这种讨论呢?因为印度真有不穿衣服的。他有个耆那教,有一派叫做天衣派,就是以天为衣服。所以这是耆那教里面最苦行的那一派,他以天为衣,是自打入这派开始,那一天开始,就什么衣服都不能再穿了,我说肚子下想绑小布条可以吗?不可以,财产太大了,贪心。

我有个朋友到印度去学习,到德里大学进修,他真找到一个天衣派,见到大师,那真是。有人说,那什么也不穿也没关系,我不怕,我从今开始不出门不就完了吗,现在这么方便网上叫外卖,不可以!这天衣派厉害了,自打你出家修行那天开始,不是衣服就不穿了吗,还有一条,从今开始,你就再不能进屋了。

你说我天衣,然后我不出门我在家叫外卖,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不能进屋了,只能屋檐下,树窠底下了,真的是苦行,而且耆那教天衣派,他也剃头,他怎么剃?他不是拿刀剃的,一根一根拔的,直到拔到了最后,把头发根损伤之后不再长了为止,只要长就拔,只要长就拔。这是印度极端苦行的流派。

佛陀说我是中道,不苦不乐,苦行不能令众生真解脱,所以佛陀并不主张这种极度的苦行。但是,印度有苦行,而这种苦行各位,往往能够给心中升起信仰,这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您想想,从今开始就再也不穿衣服了,也不能再进房了,这事你想起来就可怕,你做不到,人家做到了。

所以你别说耆那教那些修行人,印度老百姓从心底升起敬仰,看见就跪下磕头,一看见老百姓全跪下磕头,太厉害了,这个我们根本做不到,他能做到,那是彻底舍弃。

所以耆那教、天衣派只准有两样东西,一个手里乞食的钵,第二,有一个拐杖允许拿,他这一生只打修行这个教派开始,只有这两样东西了,多一样都不可以了,然后就找一树窠里面,可能有砖头垒个台了,往那一坐,完了,这辈子就这了,很厉害的。

但,释迦牟尼并不讲这种极端苦行的,所个释迦牟尼平时还是穿衣服的,这里指的着衣,是出门披上长衣,平时在修行时候穿短衣,“着衣持钵”,拿起乞食的碗。

“入舍卫大城”,注意舍卫是个城,不是国。干吗呢?乞食!

“于其城中”,在这城里。

“次第乞已”,挨门挨户的要,平等心,不能隔门要。

“次第乞已,还至本处”。不能一边乞食一边吃,必须托着这碗饭,回到自己修行的位置上才能吃。你看“还至本处”,才能吃

“饭食讫”吃完了。“收衣钵”收衣钵,把出门的衣跟乞食的钵收起来。

“洗足已”。释迦牟尼讲卫生,还洗洗脚。敷座而坐。

你看,鸠摩罗什翻译的语言相当简洁,所以当年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他的翻译班子里请来了几个中国的文学家,帮他一起润笔,所以鸠末罗翻译的这些文字,汉语形态都特别地简洁明了,而且特别优美,这是鸠摩罗什特别追求的。你看这多简洁,就这么两行字,把事交代的多清楚,别人的翻译都比这字多。玄奘翻译的,依字对意,这一大段老长了,鸠摩罗什翻译的非常简洁。

这一段完了,叫做金刚经的序分完了。序分就是他的序言,这是一部完整的佛经,必须分三部分,叫做序分,叫做正宗分,叫做流通分,一部完整的佛经,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所谓序分,就是这一部经的序言,也就是前言,那前言交代什么呢?就是我们教孩子写记叙文,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释迦牟尼都在什么地,跟哪些人在一起,如何如何。序分,所以到这,金刚经的序分讲完了。

随手转发,分享法喜,功德无量,愿与更多师兄善友同发菩提心,共证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