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建英陈丹青刘索拉昨网上对谈共同反思八十年代文化现象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讯(记者陈熙涵)"回顾80年代,我不是要怀旧,我是要记得."昨日下午,<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与作家兼音乐家刘索拉.画家陈丹青做客新浪网,共同反思了上个世纪80年代和当今的社会文化现象.刘索拉说,其实整个这本书,我想最重大的意义是一个反省,每个人作为一个过来的人,去反省那个时候,我们的局限性和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一些什么感受,这是最重要的.在谈到王朔是否属于80年代的问题时,陈丹青.刘索拉与查建英均强烈肯定了王朔的价值.查建英说,读王朔作品时的那种兴奋和

本报讯(记者陈熙涵)“回顾80年代,我不是要怀旧,我是要记得。”昨日下午,《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与作家兼音乐家刘索拉、画家陈丹青做客新浪网,共同反思了上个世纪80年代和当今的社会文化现象。

刘索拉说,其实整个这本书,我想最重大的意义是一个反省,每个人作为一个过来的人,去反省那个时候,我们的局限性和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一些什么感受,这是最重要的。

在谈到王朔是否属于80年代的问题时,陈丹青、刘索拉与查建英均强烈肯定了王朔的价值。查建英说,读王朔作品时的那种兴奋和意外感,更强于看余华等的作品。刘索拉回忆说,当初在纽约读到王朔的书之后,赶紧藏了起来,很怕被别人借走。陈丹青说:“90年代初我就看他的电视连续剧,看完《编辑部的故事》之后给他们写了好长时间的信,后来我就介绍给阿城看,阿城花三天时间把《爱你没商量》一盘接一盘地看完了。”陈丹青说,王朔本人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痞子。

查建英表示,她在和阿城聊天时,两人都认为王朔才是对中国文学语言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作家,他改变了中国人说话的方式,颠覆的程度比先锋小说更甚,而在她看来,格非、残雪等一批先锋小说作家的作品有点中餐西做的感觉。陈丹青说:“我很高兴地看到,王朔严重颠覆了以往流行的文艺腔,他伤害了一大批人,伤害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