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和后序 沈从文和张兆和情书式的恋爱 被中国现代文坛传为佳话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情书式爱恋是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沈从文也因此被戏称为“情书圣手”。

那时,沈从文是教师,张兆和是学生,两人相差8岁。18岁的张兆和,极其清秀美丽,被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有很多男生仰慕、追求她。

有一天,张兆和突然接到沈从文递给她的一封信,开头第一句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张兆和愣了一下,但还是不动声色地将信编号为“青蛙13号”,并放进了箱底。

后来沈从文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源源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爱恋。他甚至软硬兼施,对张兆和的室友说,如果再得到失败的消息,他有可能去自杀。

沈老师寻死觅活的爱情,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给张兆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她不愿意陷入这样的桃色新闻中,于是,她带着沈从文的一沓子情书去见了胡适校长。其实,胡适早就有心撮合这对才子佳人,一面夸奖沈从文是个难得的人才,一面说作为同乡,愿意出面向张父说媒,还强调:”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而张兆和的回答倔犟而骄傲,她说:“我顽固地不爱他。”没有得到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沈从文这个“顽固”的年轻人,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经过近4年的努力,终于将张兆和通到了手。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它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

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