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锡明下课 牛锡明:金融电子化下的银行创新与风险防范

2017-05-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银行家>:互联网金融是当下金融创新中的热门话题,您在这个领域也颇有建树.在您眼中,互联网金融何以成为大家追逐的焦点?它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它有哪些优势?牛锡明:迄今为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新洗牌,而在金融业似乎也已出现这样的苗头,互联网金融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对商业银行持续生存的挑战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大企业在加速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如发债.上市等的同时,产融结合也明显加快,如通过新设.并购.参股非银行和银行金融

《银行家》:互联网金融是当下金融创新中的热门话题,您在这个领域也颇有建树。在您眼中,互联网金融何以成为大家追逐的焦点?它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它有哪些优势?

牛锡明:迄今为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新洗牌,而在金融业似乎也已出现这样的苗头,互联网金融正在撼动百年传统银行的稳固地位,对商业银行持续生存的挑战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近年来,大企业在加速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脱媒,如发债、上市等的同时,产融结合也明显加快,如通过新设、并购、参股非银行和银行金融机构等多种方式渗入金融业,推进了银行的同业竞争。

当商业银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时,却发现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已开始借助其广阔的交易平台和庞大的交易数据进入小企业贷款领域。面对来自这几方面的夹击,银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基于IT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技术上完全能够替代商业银行的功能,但我认为,在实现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能否完全替代还是未知数。银行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的稳定离不开金融的稳定。只要中央银行体系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控制通胀的职能继续存在,银行体系作为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主渠道功能也就继续存在。

互联网金融给货币发行创造、资金价格决定等一系列金融运行的机制带来了冲击,还有可能放大和扩散金融风险。目前纯粹意义上的自金融仍然处于灰色地带,相关行业监管、业务规则等方面都近乎空白。借贷活动是以信用作为基石,银行体系作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在保障社会安全性方面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实际上,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领域的必然产物,它冲击了通过实体中介实现金融活动的传统方式,将彻底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做出变革。从根本上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还是金融属性,遵守的还是金融规则;而资金中介和信息中介是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最基础的两个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提供流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是银行最主要的任务。

因此,银行要成为金融平台和信息平台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未来,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角色,近似于信息行业中的系统集成商,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联合各方,整合各种不同的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方案。例如,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合作为电子商铺提供融资、现金流、供应链管理等服务;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移动商务综合化解决方案;通过与管理软件运营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增值服务;通过与教育咨询行业的服务合作,为客户提供出国金融、留学汇款等一揽子的服务等等。

我认为,商业银行具有客户、网络和信誉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在数字金融时代,网络是竞争客户的基础,银行业最终要靠电子网络打天下。交行“人工网点 电子银行 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网络建设就是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方式之一。

在人工网点建设方面,交行确保全行网点总量长期控制在3000个以内,从“做大做综合”和“做小做特色”两个方面提升网点产能。“做大做综合”,即交行力争用四到五年,建设成700家左右具有较高业务规模和较强销售能力的综合型旗舰网点;“做小做特色”,即结合客户和区域特点,试点推进并建设人均产能较高的特色型或专业化网点,如“现金自助 客户经理”模式的“社区银行”,依托新型机具和业务职能重新整合使客户可方便地办理各类现金存取款、转账等业务,最大限度压缩柜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以社区生活为主题的小型沙龙活动,将业务办理、服务体验与产品营销融为一体,将“社区银行”打造成社区的“贴心型、便捷型的家庭银行”。

在电子银行建设方面,交行正在加快提升银行电子化水平,未来交行电子网点与人工网点的比例要达到5︰1,即电子网点要达到15000个左右。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客户经理承担营销目标市场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等责任,未来交行人工网点的客户经理配比要达到50%。

同时,充分运用各类自助设备和远程服务手段,探索以客户自助服务为主、客户经理咨询引导为辅的“微银行”服务模式,通过远程银行为全行中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管户式客户关系管理及资产管理服务,尽量通过电子渠道为客户服务,推进电子分流率达到80%以上。

《银行家》:时下还有个热门词汇叫“金融电子化”,我们在一些会议和媒体上发现,有人将其与互联网金融混为一谈,有人则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概念。您是如何理解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异同的?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牛锡明:我认为,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改变了金融经营模式。

目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将多个传统行业重组洗牌,磁带、胶片、唱片陆续消亡,传统零售百货也面临巨大挑战。同样,互联网也直接推动金融业发生深刻变革,给现有银行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从金融业务形态看,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成为网络支付的重要力量;在信贷领域,人人贷、众筹融资等新模式异军突起。

必须承认,商业银行已经不再是客户办理“存、贷、汇”业务的唯一渠道。从金融发展史看,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在金本位时代,这种融通的中介是传统商业银行;在纸币流通时代,是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而在数字化金融时代,又扩大到了第三方支付公司、人人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并不简单是技术和渠道的革新,而是颠覆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

而金融电子化,则是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传统金融服务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快捷方便的服务。因此,金融电子化还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即对金融业务实施电子化,而不包含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意义。

《银行家》:风险控制总是银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要实现金融电子化、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但是,在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虚拟平台上,信息不透明甚至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客户身份认定存在不确定性,交行要怎样应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呢?

牛锡明: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代表着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互联网金融要想做大,必须做出两点改革:一是要符合监管要求。任何经济金融形态都需要在监管框架下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因此,相关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并完善起来。

二是要有风险控制能力。互联网金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如何建立,这是一个技术难题。目前,金融业盈利机制建设比较完善,而风险控制机制则相对薄弱;大家往往倾向于关注利润,而难以察觉潜在的风险。利润当期性与风险滞后性这种错配在金融业的经营中一直存在,因此,风险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也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金融安全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目前互联网金融形态只是初具雏形,在监管认定、风险控制、信用体系等多方面存在问题,盲目冒进可能放大经济和金融风险。因此,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在业务发展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约束和控制机制。

在实现路径方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走:首先,依托互联网建立支付中介平台,开展与其他资质良好的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企业等的广泛合作,通过丰富平台服务内容,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支付服务。

在支付领域中,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建立实名制、身份认证、明确参与各方权责与资金安全保障机制。其次,要做信用中介平台,为资产管理业务服务,实现理财等金融产品以电子渠道为主进行销售。

当前金融市场形态多样、交易活跃,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银行应借助在资金、渠道、客户、风险管理、IT系统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突破原有的独立商业模式,通过信用中介平台的方式打通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理财产品线,同时依托平台提供的实时动态,将资金流与信息流加以匹配与管控,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最后,做信贷中介平台,先从小额做起,推进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人通过信用积累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信贷平台上,通过整合挖掘企业和个人的实时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信息,可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管控,有效降低风险并提高互联网形式下的融资服务能力。

《银行家》:多年来,传统金融模式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而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生儿,很多方面还不成熟,您认为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价体系?

牛锡明:做好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既有利于提升银行自身的信用等级,又有利于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而从资金提供与需求的双方渠道来看,互联网金融对于信用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要求更高;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传统银行模式所总结的经验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力。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个是客户身份认定问题,即怎样保证客户的真实性。尽管互联网金融在信息透明度和交易成本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但是由于在身份认定上采取非实名制,且缺少对于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机制,使得当前的网络信用环境无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的对接,身份认定的障碍将影响信用体系的建设。

第二个是交易的真实性问题。互联网形式下的交易过程虚拟化程度高,真实性不易考察验证。如果资金流向记录与实物配送一一对应,严丝合缝,且交易额度不大,那么交易风险基本是可控的;但如果钱物分离、难以契合,金额也超出一般水平、明显扩大,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个是反洗钱问题。互联网金融较高的虚拟性为洗钱活动提供了不少便利,可能成为洗钱活动的新型载体;与传统意义上相比,网络洗钱更为隐蔽、全球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廉。如果不能管控洗钱风险,互联网金融也将受到限制,难以健康发展。

《银行家》:发展互联网金融无疑需要大量软硬件的配合,交行在硬件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未来发展的难点还有哪些?

牛锡明:在互联网时代,只有在客户生活轨迹信息和企业内部运营信息等大数据的帮助下,银行才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难点就在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者的有机结合。银行常年做资金业务,在资金流管理方面还有优势,但对信息流、物流重视不够,这“两流”的管理能力就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外部合作资源和其他社会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还不够深入;因此,除一些资金交易外,客户在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还有大量的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银行服务客户的流程与客户生活和企业内部运营流程的深度匹配和整合也存在差距,还不能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全面综合地提供服务。

银行要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就必须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紧密结合在一个平台上;在现阶段,至少要把资金流和信息流紧密结合在一个平台上。目前,交行已与全国大型汽车厂商进行深度合作提供金融方案,根据全产业链、全资金链的特点,贯穿汽车生产、流通、销售全过程,全面整合产业链的上游部件供应商、中游汽车制造主机厂、下游汽车销售商和终端汽车用户,以及与汽车金融公司和财务公司合作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为各参与方不同时间节点上的金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企业金融、个人信贷和信用卡服务的全方位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