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人职业教育 黄达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些思考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目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来看,谈得比较多的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我们在苏州部分中职学校调研时看到,中职学校办五年一贯制的专业,如刺绣专业.雕塑专业.制茶专业等,基于学生较长时间进行技能训练的需要.而在高职院校也存在办长学制专业的需求,如焊接专业,随着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由人力改为机器手进行焊接操作,以往三年制的学制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要求.时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说,"产业发展到哪里,学校就跟进到哪里".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都是围绕产业需求进行的(黄

从目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来看,谈得比较多的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我们在苏州部分中职学校调研时看到,中职学校办五年一贯制的专业,如刺绣专业、雕塑专业、制茶专业等,基于学生较长时间进行技能训练的需要。

而在高职院校也存在办长学制专业的需求,如焊接专业,随着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由人力改为机器手进行焊接操作,以往三年制的学制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要求。时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司徒渝说,“产业发展到哪里,学校就跟进到哪里”。

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都是围绕产业需求进行的(黄达人,2012)。由此看出,职业教育的学制主要根据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以学历来固定年限,强调的是对行业需求的适应。

我们也建议,在产业聚集、有强烈产业需求的部分地区,选择与当地产业紧密联系、有实际需求的相关专业,依托办学水平高、办学条件好的高职院校,进行长学制职业人才培养的试点。去年,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浙江省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首批遴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6个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

与以往3 N的“专升本”模式不同,这次的试点工作是四年一贯制,将学生的培养工作都放在高职院校。实际上,这就是基于产业需求,进行四年一贯制拿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

同时,我们也看到,仅仅依靠中、高职衔接,还不足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些高职院校的院长们认为,“对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定位在中高职衔接,而应该包含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职业教育与各行各业,尤其是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和创新相衔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黄达人等,2012)。

教育主管部门也看到了这一问题,提出在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上,“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其中一个努力是从2013年开始,试图通过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使之成为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这种职业教育体系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职业教育断头路的问题。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建立在职业资格证书基础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11月推出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有对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的最新定位:“主要为学**者掌握在某一特定的、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而设计的教育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能有基于工作的成分(即实**)。成功完成这类课程后,可获得由相关国家主管当局和(或)劳务市场以从业为目的而认可的与劳务市场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张力,201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采用的是职业资格框架(姜大源,2005)。由此带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差异:职业教育是先有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有相应的学**包,再通过教学单位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最后才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的对接和融通。

例如,深圳市规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深圳市内可以享受本科待遇。最近,河南省也出台了取得技师资格可享本科待遇的政策。

如果反过来,想通过学历提升来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可能会本末倒置,**了社会上对于“学历”的偏好,反而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办成升学教育,职业学校不能靠升格来谋发展,学生不能只靠学历提升来谋前途。不能用普通教育标准来举办、组织和衡量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当然有学历教育的部分,但是一味强调从学历提升的角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只会使得职业教育在“重学历”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职业教育本不应该是学历导向,却因为学历问题遭到社会的歧视。目前很多省都在试点农民工报考公务员,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却因为没有本科文凭被排除在外。

甚至作为非公务员身份,服务“三农”的大学生村官都要求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我们在调研时看到,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多数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这些学生,特别是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既有农业技术,又了解农民需求,还愿意扎根农村,可能更加符合我们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期待。

因此,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关系来看,强调中、高职协调发展主要不是以学历提升为目的的中高职衔接,而是基于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岗位能力的培养而言,最为直接的就是课程,这也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所在。

我们认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在这方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牵头成立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做了很好的探索,具体做法是:将岗位能力对应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在中职和高职的不同阶段,通过对知识点的反复和递进式应用,满足不同层次岗位的要求。强调越是基础的知识点,越要反复练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