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图片 陶行知曾建晓庄学校 大礼堂"犁宫"原是茅草屋(图)

2017-06-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行知纪念馆中,大家跟着杜蕾老师去了解陶行知先生. 赵晓濛 宋峤 摄前天,由扬子晚报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推出的"寻找南京的红色记忆"系

陶行知纪念馆中,大家跟着杜蕾老师去了解陶行知先生。 赵晓濛 宋峤 摄

前天,由扬子晚报和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共同推出的“寻找南京的红色记忆”系列活动,首站来到位于北郊晓庄劳山脚下的陶行知纪念馆。让记者感动的是,很多没有报上名的市民,索性直接赶来希望以“编外”的身份参与。现场来了30多位市民,很多人表示,这种活动很难得,下面三站都会参与。 通讯员 童莉 刘双香 记者 杨娟

现场

孙女来不了 爷爷代替来录音

上周六上午9:00,陶行知纪念馆门口,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今年75岁的庄国庆老先生早早就来到现场。“在南京生活几十年了,这个纪念馆还没来过。”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陶行知先生逝世时,自己才七八岁,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位教育家的事迹有深刻的记忆。

“本来是陪上六年级的孙女来的。”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孙女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明祭扫活动时,了解过“晓庄十英烈”的故事,深受感动。看到关于这个活动的报道后,她就特别想来看看。没想到孩子生病了,“本来我们都打算放弃了。”庄老先生说,如果自己来,可能只是看看,没有专家的讲解,感触肯定不够深。考虑到这次机会来之不易,自己就作为代表赶来,“带了录音笔,全程录音,今天是替孙女来学习的。”

集合完毕,活动正式开始前,一位市民张女士找到扬子晚报记者,“我们真的很想参加,了解下这段历史。”张女士是一家国企的行政主管,觉得这样让大人和孩子了解“红色记忆”,接受熏陶的机会很难得。但是此次活动只有30个名额,等她报名时已经没有名额了,“我还是和两个朋友带着孩子来了,希望能参与进来。”当然,这样的“要求”无法拒绝,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很热情地欢迎了他们的到来。

当年“犁宫”原是一座茅草屋

在陶行知纪念馆内,主讲是纪念馆的杜蕾老师。大家从陶行知先生的“少年壮志”,到各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了解到他的一生。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现在纪念馆的所在地附近,创建了晓庄学校。他将学校的大礼堂命名为“犁宫”,并亲自写了一副对联贴在“犁宫”两旁:“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从资料图片上,大家看到了“犁宫”当时的模样,“就是一座茅草屋啊?学习条件真艰苦。”丁家桥小学四年级的王紫彦和一同前来的姐姐小声讨论着,还不时拿着笔将杜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录下来。

原来,姐姐王倩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南昌路小学做实习老师,“不管是我还是妹妹这个年纪的学生,对南京的‘红色记忆’真的不了解。”王倩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革命故事,最多的还是通过书本,这样亲身来体验的机会很少。

自己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需要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奉献精神。妹妹即将升入五年级,到时候会学习一篇陶行知先生写的课文《每日四问》,“提前让她来感受下,对将来的学习肯定有帮助。”

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每到展览的一个时间节点,都会有一个身着黄色马甲的志愿者站在那里,有疑问也可以和志愿者交流。这些志愿者来自晓庄学院的陶行知思想研究会,“经过纪念馆杜老师的培训,我们将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分配给8个同学,大家各自熟悉后,为来参观的人服务。”大二的学生史祎笑着说。

■纪念册

10名学生因参与罢工被杀害

“晓庄十英烈”纪念碑位于陶行知纪念馆的东南侧,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建立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史料科副科长徐霞翔告诉大家,当时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创办后,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前去求学。1928年,学校建立了中共晓庄地下党支部、青年团,并领导学生积极参加声援工人罢工的示威游行等革命活动,在当时南京的中共地下党支部中,晓庄支部是人数较多、工作开展得较好的一个。

1930年4月,学校遭国民党查封,汤藻、叶刚、石俊、袁咨桐等十位晓庄党团学生遭到残酷杀害,长眠在雨花台。徐霞翔说,其中袁咨桐才16岁,也是牺牲在雨花台年龄最小的烈士。

纪念碑底部是一个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面刻着“十英烈”的生平。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大三的学生王媛说,这次共有10位同学一起来参加活动,“我们学校就在纪念馆旁边,以前来过,但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她说,袁咨桐才16岁,这个年纪的自己才上高中,还在为学习而苦恼,他却已身处狱中,面对生死抉择。

按当时的法律,不满18岁是不能判死刑的,当值法官便在判决书上做了手脚,将他的年龄由16岁改为18岁,判处极刑。虽然阳光明媚,但是听完他们的故事,摸着纪念碑上刻着的名字,还是忍不住眼泪都要掉下来。

■活动预告

周日去“宁海路19号”听烈士故事

今年是南京解放65周年。在过去那段革命岁月里,曾有大批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在南京进行着英勇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雨花台的烈士中留下姓名的有2401位,南京不少地方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扬子晚报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推出的“寻找南京的红色记忆”系列活动,计划走四站,每站都邀请市民一起寻找烈士们的“战斗足迹”。在史料专家的带领下,去了解60多年前烈士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往事。

本周日(3月30日),第二站在“宁海路19号”,那里曾经是国民党保密局看守所,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门牌号了。当时从正面战场等押解来的解放军官兵,都曾关押在此,然后被秘密处决。当年的“宁海路19号”现在是什么样子?那里都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想参与活动的市民可以拨打报名电话:96096。 王海潮 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