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仁于孔子的感悟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身体不好,在医院里小住,没有事情,又翻了翻论语,静心细品,又有一些新的收获和感受,写出来作个纪念,也算是一篇读书随想.<论语.阳货>记载

近日身体不好,在医院里小住,没有事情,又翻了翻论语,静心细品,又有一些新的收获和感受,写出来作个纪念,也算是一篇读书随想.《论语。阳货》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译为今天的话,就是说:子张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又问:“请问是那五种?”孔子说:“态度庄重,待人宽厚,讲求信用,办事敏捷,对人慈惠。

态度庄重则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受到大众的拥护,讲求信用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办事敏捷就容易干出成绩,对人慈惠就能够使唤别人。”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开创的儒家学派在历史上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中国曾经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迁,但这种影响至今依然存在。在子张问仁于孔子中,孔子将恭、宽、信、敏、惠作为从政和处世的五条原则告诉子张,从而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

恭,是说态度要庄重。态度庄重,便不会受侮辱,而态度庄重,首先必须内心庄重;否则,便如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不久便会露出马脚,失去别人的尊敬。孔子说的“出门如见大宾”,强调的也是这个“恭”字。对领导者来说,庄重的态度尤其重要。官架子太大,遭人厌恶;一点没有架子,不利于威信的树立,关键是要把握好适度的分寸。

宽,是说人对人要宽厚。对上级、下级、长辈、下辈、同事、朋友、都要宽厚,要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原凉别人的过失,正确对待同别人之间的矛盾。去过杭州灵隐寺的人都见过,那里有一尊坦露-胸怀、两耳垂肩、笑口大开的弥勒佛,两旁有一副不知出自那位大手笔的名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具备了这种宽大为怀的精神,就会得到各方人士的拥护。

信,是说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兑现,也意味着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孔子非常重视这个“信”字,在《论语》中曾多次提及,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无信不立”等等。在《韩非子。说林下》有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讨伐鲁国,向鲁国勒索谗鼎。

鲁君送了一尊假鼎给齐国。齐人说:“这是假的。”鲁人说:“这是真的。”齐人又说:“如果你们的乐正子春来说是真的,我们就相信。”鲁君去请子春帮忙。子春说:“你为何不送真鼎呢?”鲁君说:“我喜欢真鼎,舍不得。

”子春说:“君王爱真鼎,小臣也爱自已的信誉。”可见在古代的智能之士是如何爱惜自已的信誉!在今天的商界,所谓的“百年老店”、“金字招牌”,其特殊的价值就是一个“信”字。人们在生活中也常说,“言而无信非君子”。强调的做人也应该以诚信为原则。这说明,信誉本身就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敏,是说反应快,做事敏捷,不像算盘上的珠子,拨一拨才动一动。敏与不敏,有一定的先天因素,但敏者应避免做事粗糙,有时“敏”过了头,反而会给人留下“毛毛躁躁”的印象。不敏者应有意识的增加练脑,练手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一时还赶不上人家,则可以采劝笨鸟先飞”的策略,以勤补拙。

惠,是说要舍得给人家实惠,恩惠。做领导的舍得给下级实惠、恩惠,那部下就拥护他,肯为他出大力,结果得“大惠”的还是领导。《尚书》有言曰:“安民则惠”,〈尹文子〉中也说:“禄薄者不可与经乱,赏轻者不可与人难,处上者不可不慎也。

”此话令人深思和玩味。一家公司,一个单位,干事者实惠不“到位”,也可以说没有多少实惠,人心就会浮动;而首先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往往是那些最优秀的员工,因为他们的贡献同得到的实惠形成的反差最大。

平时舍不得给干事者实惠,一有风吹草动,这些人便不肯出死力为领导保驾,也不肯与公司或单位共患难。所以做领导的应该认识到,有了“惠”才会有凝聚力,才会有积极性;否则,“增加凝聚力”提搞积极性便成了一句自欺欺人的空话。

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核心。他倡导以尧、舜,文、武为楷模,主张德治和仁教,崇尚礼乐仁义,倡导民本思想。今天中央提出的以民为本,创建和-谐社会,实际是对孔子仁政思想的承传。应当看到,当今社会风气日下,提高全民素质,已成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仁者爱人,仁者治人,应当成为所有企业主和所有当政者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