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涵的女儿梅思繁 读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有感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每当听到<童年>的校园歌曲,小时候的欢乐就会重温在梦中.童年的游戏,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散文.梅子涵在文章中谈论中国的儿童读书的现状.文中说"我女儿读书也很努力很

每当听到《童年》的校园歌曲,小时候的欢乐就会重温在梦中。童年的游戏,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散文。

梅子涵在文章中谈论中国的儿童读书的现状。文中说"我女儿读书也很努力很紧张很焦头烂额的,但是还比较全面发展。"但美籍华人教授却说:"现在小孩怎么这样读书的!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的,美国小孩现在也不是这样的。"

我说,不过现在正在改革,以后可能会好的。

是啊,我们小时候放了学玩得多愉快啊。男孩子打弹子,刮香烟牌子,藏"猫猫""造房子",斗鸡,轰大炮;女孩子跳橡皮筋,踢毽子,"跳房子",粘蜻蜓,那时的游戏真是多。

那时的游戏充斥大街小巷,每个村落,甚至捡起一片树叶也可以玩。那时的我们的确像"野孩子",可是我们身心自由,无忧无虑。

但是在城市,除了喧闹、繁华,别说蜻蜓的盛大聚会,就是想欣赏一只蜻蜓的优雅飞翔和停落也快等于是一点小小的奢侈。

蜻蜓到哪里去了?游戏到哪里去了?小孩子的游戏到哪里去了?

梅子涵在《女儿的故事?中认为:应该还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所以在女儿梅思繁厌倦弹钢琴的时候,梅子涵同意女儿停下钢琴的学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女儿喜欢看书,作文写得特别棒,但数学成绩就恭维了。梅子涵并未放弃女儿的数学学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女儿对数学的一点点兴趣,直至女儿不讨厌数学为止。

在女儿的兴趣爱好方面,梅子涵是任其自然发展,女儿从弹钢琴到学习舞蹈,然后是昆虫爱好,这一系列的兴趣转移并未让当爸爸的梅子涵失望或痛心疾首,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所以,女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着,但是,爱读书却是梅子涵对女儿的精心培养的兴趣,女儿能够走向成功,喜欢读书是不可否认的一大利器。

我的女儿今年也结束了她的童年生活,步入了青年时代,我认为我的女儿同《女儿的故事》中主人公梅思繁一样,没有被剥夺快乐的权利,即使是在小学六年级毕业这一时期也如此,在轻松愉快的童真童趣中顺利地毕业,而且还出乎意料地成功,我在女儿的童年时代,并没有像城里的家长那样要求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奥数……,孩子只喜欢唱唱歌,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什么国画,蜡笔画,无考级要求,只有兴趣而已。

所以孩子上了中学,都还在回味童年时代的事情。

正如北小的情趣教育一样,提倡情趣阅读确实有百利而无一害。我的女儿从能听懂大人的话开始,我就讲书给她听,到了能识拼音,就买拼音读本,孩子对书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每次拿回家的书籍,女儿总是抢先第一个阅读,有时还把书中的内容同我交流。正如梅子涵在《女儿的故事》中告诉我们的那样,"大人不懂小孩,是因为我们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缺乏谈论的话题。"

其实,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找到交流的话题多么容易,它总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对了解孩子的心灵更简洁,更方便。

从梅子涵《女儿的故事》一书中,关于"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关于"爸爸"的烦恼的丝丝缕缕,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梅子涵的散散漫漫的随笔中可见一斑,怎样做好一个教育工作者,从梅子涵致力于对自由童年的维护中可以得到一知半解。

所以,梅子涵的《女儿的故事》对家长,对我们教师及至全中国的教育现状都有一定的冲击力,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