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繁作品 梅思繁:一个有童心的人与她的首部系列儿童文学作品

2017-06-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11月,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小红豆>系列图书前三册,<小红豆>是80后新生代女作家梅思繁的第一套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梅思繁说,自己一直

2016年11月,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小红豆》系列图书前三册,《小红豆》是80后新生代女作家梅思繁的第一套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梅思繁说,自己一直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她希望用自己的童心和成年人的视野为儿童创作出既有趣又有营养的童书,为儿童阅读带来一些欢乐,为儿童成长带来一些经验。

2016年11月,国开童媒(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小红豆》系列图书前三册。《小红豆》是80后新生代女作家梅思繁的第一套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在此之前,她写过《爸爸的故事》,在读者间广受欢迎。梅思繁还是一个翻译家,翻译作品《小王子》《书、儿童与成人》等。

出生于儿童文学家庭的梅思繁从小就热爱图书、热爱文学,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她去往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攻读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不一样的经历给了她经典文学的视野和逻辑。

在《小红豆》系列图书推出之际,百道网采访了梅思繁,她说在写《爸爸的故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构思《小红豆》了,梅思繁说,自己一直是一个有童心的人,她希望用自己的童心和成年人的视野为儿童创作出既有趣又有营养的童书,为儿童阅读带来一些欢乐,为儿童成长带来一些经验。

百道网:《小红豆》系列图书是您的第一套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吗?是什么激发了您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情呢?

梅思繁:此前我写过一本《爸爸的故事》,因为我父亲是梅子涵,20年前他写了《女儿的故事》,我进入儿童文学的创作是从《爸爸的故事》开始的。《小红豆》是我第一套儿童文学原创系列图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旗下的国开童媒出版。在写《爸爸的故事》的过程中,我就意识到自己以后要写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并开始构思。

写儿童文学之前,我也写过成人文学,出版过纯粹的成人文学作品——文艺评论散文集《洋葱汤里的流水岁月》。后来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是机缘和环境决定的,因为我身在儿童文学之家,又翻译过大量的童书,儿童文学界最经典的两本理论书是我翻译的,而且17岁我就出版过作品,这些年一直在写作的氛围中,所以写作儿童文学对我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二是我一直是一个有童心的人,作为作家,我希望用自己的童心和成年人的视野,写出既有趣又有营养的童书,给儿童阅读带来一些欢乐,也给儿童成长带去一些经验,这是我创作儿童文学最根本的原因。

在每一个故事创作和诞生的过程中,我仿佛再次经历了童年。

百道网:这个故事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有什么灵感?

梅思繁: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中国小女孩与她的蛋糕世界。因为我本身对蛋糕是有特殊情结的。我是上海人,上海一直是一个有西点文化的城市,上海人喜欢喝咖啡,吃蛋糕,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吃蛋糕,念大学的时候有了最早的外版书,日文翻译过来的烤蛋糕的书,我就买来学习烤蛋糕。

一开始我烤的蛋糕很难看,看着很焦很硬,我自己都不敢吃,想扔掉。我爸爸就说蛋糕是鸡蛋烤出来的,鸡蛋很贵不要浪费,第一个吃我烤的蛋糕的人是我爸爸。然后我在法国生活了十几年,法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西点的源泉,刚去法国的时候,我是穷学生,买不起蛋糕店的蛋糕,就在自己租的房子里自己烤蛋糕,法国旧书店里有很多食谱书,我白天上学,晚上烤蛋糕做菜,慢慢地就烤成了专业水准,法国菜也做得很好,我的法国朋友们说,你的水平可以开店了。

百道网: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梅思繁:它讲述了一个平凡小女孩的不平凡的成长故事。小红豆幼年丧失双亲,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街角蛋糕店的布朗宁叔叔发现了小红豆对味觉的敏锐感知力,提出让她跟随自己学习西点制作。几年后,恰逢世界甜点大师毕加索来中国参加高峰论坛,小红豆经过几次努力,终于通过了毕加索老师的考核,如愿进入了法国巴黎的魔法蛋糕学校。

在那里,她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认识了新的朋友。他们在成长路上相互扶持、鼓励,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历经挫折,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向着“爱与幸福的魔法师”的梦想努力前行。

我希望小读者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体会到朋友之间美好的友谊、师长的关怀、儿童独特的美好、纯真、坚强和力量,了解到他们应该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我希望孩子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像小红豆一样,坚强勇敢地接受挑战,向着梦想努力,变成一个美好的人。

百道网:书中每个人物的名字都和一种美食有联系,比如小红豆、泡饭阿姨、浆果慕斯公主等,您是如何想到用如此特别的名字的呢?他们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活灵活现,他们是否来自于生活中的原型呢?

梅思繁:起名字和塑造人物性格是好的作家必须要拥有的素质。名字应该是有代表和象征性的,比如说“小红豆”,因为红豆是中国的食物,很多甜食都是由红豆做成的,红豆也有中国文化的象征,很多诗句成语都与红豆有关;比如说“泡饭阿姨”,因为故事发生在南方,江浙沪有吃泡饭的习惯,剩下来的隔夜饭,用开水泡一泡吃掉,那是一个很市井、平民的食物,泡饭阿姨身上有市井的、小气的性格特点;比如说“浆果慕斯公主”夏洛特,因为慕斯蛋糕是比较娇气的蛋糕,它很难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夏洛特就是娇气的小公主,她出生于西点世家,觉得自己很厉害;小男主角“冰棍”,中国的很多男孩子外表看起来冷冷的,但是很聪明,外冷内热,点子多。这些名字跟人物的个性是贴合的。

塑造人物时一定会有来自现实生活的灵感,但同时也需要把灵感戏剧化、放大化。这就是文学和戏剧的魅力,它能够把现实中的一个火花变得非常鲜明,刻画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到法国一开始学的也是戏剧。我想这些戏剧文学的学习经历对塑造人物是有影响的。曹文轩老师曾说他很期待看到戏剧对我的影响,我觉得《小红豆》里面人物的塑造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

百道网: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在读您的文字时,很多时候感觉产生了共鸣,儿童文学是否只是给儿童看的文学呢?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梅思繁: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是只给儿童看的。销量仅次于《圣经》的《小王子》就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有大量的成年人在读这部作品。我翻译过《小王子》,小时候和长大后的视野和解读是不一样的,成人可以看到孩子读不到的信息;小时候读《木偶奇遇记》就是看故事,长大后再读你会发现它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作品,比如说人一偷懒,有可能变成驴子,这是很具有哲学意义的;《格列佛游记》是西方经典文学,里面有对社会形态、社会意识、政治制度的深刻的讽刺,这些只有大人才能看得懂。

这些作品在文字上是很流畅很有趣的,小孩子可以阅读,但绝不代表作品的思想浅薄,这些作家都是大学问家。

百道网:目前这套书上市了三本,但故事看起来还远没有结束,您后面有什么样的创作计划吗?后面的故事会有什么令人期待的发展,可以小小地透露一下吗?

梅思繁:《小红豆》系列图书计划出版9本书,11月份推出前三本,接下来6本还没有完稿,会陆续推出。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接下来的故事跌宕起伏,小朋友会看得放不下手,我们会亲自经历小红豆的成长和蜕变,会被她的蛋糕魔法世界所吸引。

百道网:您的成长道路上,小时候有作家父亲的培养,后来又是文学专业的优等生,还有您的留学经历,您觉得这些对您的写作分别有什么帮助?您的成长关键词是什么?

梅思繁:我觉得我在阅读上是比较幸运的孩子,因为父亲的关系,我很小就开始接触到好书,他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把好书放到我的手里。一个人从小接触到的都是好书的话,你会有辨别能力,哪些是好书,哪些是不好的书,当你看到不好的书的时候,你会读不下去。

就像吃惯了好的食物,不太好吃的东西你就不想吃,所以童年时候阅读的经验和积累给了我基本的阅读口味和广泛的阅读视野。父亲鼓励我读各种各样的书,我小时候喜欢读各种关于社会、历史的书,他不会给我任何的限定,通俗小说金庸、古龙我也读,三毛、琼瑶我也读。

后来我到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跟一般的文学不一样,它更有张力,现在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经典的美剧,它的结构其实来自于古希腊戏剧的结构,所以戏剧学院给了我戏剧的功底。

再后来我留学法国,学习法国文学,十一二年前,很少有中国留学生学法国文学,因为那个门槛太高,法语不够好没法念法国文学,我的法语当时非常不错,但是进了学校以后念文学还是非常大的挑战。巴黎大学的法国文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巅峰的一个殿堂,学院派的氛围,对逻辑和方法论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人觉得逻辑是理工科的东西,事实上逻辑对作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大文豪,毫不例外,他们的逻辑是绝对严密的,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因为逻辑是掌控文本结构和故事发展的骨髓所在,如果没有逻辑地组织故事的话,故事是一盘散沙不好看的。

留学期间我大量阅读法语、英语古典小说原文,这给了我欧洲古典文学、经典文学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点。

我的成长关键词应该是:阅读,写作,想象,美食,个性,不懈努力。其实不管做哪个行业,每条路都很艰难,好在我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虽然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是路越来越清晰,我知道我热爱文学,我是为写作而生的,我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百道网:期待看到您更多更好的作品。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请问哪些作品,对您个人成长与创作的影响比较大?

梅思繁: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文学作品很多,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边城》《悲惨世界》《包法利夫人》《草房子》。这样的文学是榜样,是我希望去抵达的目标。

《悲惨世界》是两大本很厚的书,雨果写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它也确实不是30岁或者40岁的人可以写得出来的。那么厚的书,结构之严谨,一个漏洞都没有。法国人经常问我,谁是法语作家第一人,我会说是雨果。在法国城市里,以雨果命名的街道最多,他的作品既能够打动最底层的人民,也能打动贵族。

《悲惨世界》的法语版本我读了很多遍,作品里有深刻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人性的矛盾和复杂,人生有的时候找不到出口的无可奈何,但是同时又始终能让你看到有光明在里面。

沈从文的《边城》则是纯粹的中国美,那是一个简单的中国童话、成人童话,讲述了水边的翠翠和远去的老二之间的故事,一个美好的少女纯粹的美,这种美打动了我。沈从文每一个句子都有着中国语言独特的美,中文是一种简洁的语言,沈从文在《边城》里面写出了中文的简洁美,很独特。

百道网:您如何理解与看待您在读者、翻译和作者这几个角色中的转换和跨度?

梅思繁:我觉得阅读、翻译和写作完全不矛盾,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我在这几个角色中的转换是自然而然的,不存在角色的切割。阅读跟吃饭、跑步、做瑜伽一样,对我来说是习惯,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读书,如果经常在外,我会带上电子阅读器。

翻译好作品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好的翻译家要有很强的外文能力和中文能力,因为要把外语作品以文学的形式翻译成中文,翻译起到桥梁的作用。读原文是一种享受,然后我又用我中文的语言能力把它表述出来,那是一种双重的享受。阅读和翻译始终在养育着我的写作,是我写作源泉的一部分。

百道网:您刚才说您小时候,您父亲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把好书放到您的手中。您认为普通的父母应该如何把书放到孩子的手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梅思繁:我父亲从来不会强制我读书,我家的书柜里面装了很多书,我自己喜欢在里面找书读。我很幸运,父亲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文学教授。有时他会对我的阅读指点或者点评一句,有时他会从外面给我带适合我读的书。

我觉得家长希望孩子爱上阅读的话,首先自己要喜欢阅读,这样才能对书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能力,还能起到榜样作用。而且现在有很多非常棒的阅读推广人,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把好书推到读者和家长面前。家长拿到书之后,不能把书交给孩子就算了,最好腾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阅读。

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会逐渐了解到孩子喜欢读什么书、适合读什么书,而且相比自己读书,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图书内容,同时共读可以在互动中增进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