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雄是书法家吗 邯郸淳:是书法家 也是“笑林始祖” (洛阳古代书法家之三)

2018-0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人重书法.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若能铺纸研墨,写出一手好字,尤其令人刮目相看,而在过去,书法更像一门必修课.洛阳历代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如东汉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铎等.他们留下了不少书法珍品,使后人得以领略这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1.师从曹喜学篆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邯郸淳是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生活在汉魏时期,却有一项"复古"的技能--擅写古文大篆.西晋书法家卫恒著<四体书势>,在古文序中写道:"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

中国人重书法。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若能铺纸研墨,写出一手好字,尤其令人刮目相看,而在过去,书法更像一门必修课。

洛阳历代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如东汉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铎等。他们留下了不少书法珍品,使后人得以领略这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1、师从曹喜学篆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邯郸淳是个很有分量的人物。他生活在汉魏时期,却有一项“复古”的技能——擅写古文大篆。

西晋书法家卫恒著《四体书势》,在古文序中写道:“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

也就是说,秦代在全国推行小篆后,之前的大篆绝迹了。到西汉时,人们已不认得这种字体。那么,邯郸淳是怎么学会写大篆的?

这得说说他的老师曹喜。

曹喜是东汉著名书法家,汉章帝时期在洛阳任秘书郎。他擅长篆书和隶书,并有“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

所谓悬针和垂露,是书法中对两种竖笔画的形容:下尖竖至末,驻而不收叫悬针,驻而收之叫垂露。曹喜写篆书时对其进行了夸张的艺术处理,使下垂笔画细如悬针,叫“悬针篆”;在下垂笔画末端作点缀,叫“垂露篆”。

邯郸淳是颍川阳翟人(今禹州市),青年时期游学洛阳,遂以曹喜为师,苦练书法。《书小史》中称他“志行清洁,才学通敏,书则八体悉工,学尤善古文大篆”。据时人评价,蔡邕也精通篆书,但与邯郸淳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

汉末大乱,天下三分,求贤若渴的曹操将邯郸淳招至门下。曹丕、曹植兄弟俩为提高自己的声望,争相与邯郸淳结交。

当时,曹操还是偏爱曹植的,把邯郸淳先推荐给了曹植。曹植高兴坏了,大热的天,他散发袒胸,又是跳舞,又是击剑,好好展示了一番才艺,才换好衣服,坐下来与邯郸淳谈古论今,两个人很快成了知己。

不过,曹丕才是笑到最后的人。他在洛阳登基后,顺理成章地把邯郸淳“抢”了过来,任命其为博士给事中。邯郸淳曾为他作《投壶赋》等,获得不少赏赐。

2 、《三体石经》出谁手

邯郸淳的书法特点,按《古今书评》中的说法,是“应规入矩,方圆乃成”。他的字究竟怎样,今人已很难见到。不过也有人说,可以看看《三体石经》,相传那上面的字就是他写的。

东汉时,洛阳太学的门前立有《熹平石经》,是蔡邕用汉隶所书,汉末曾遭破坏。曹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魏帝曹芳下令再刻石经,每个字都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书写,因此叫《三体石经》,也称《正始石经》《三字石经》等。

说《三体石经》是邯郸淳所书,最早出自北魏人江式的上表。据魏收在《魏书》中记载,公元514年,江式上表称,邯郸淳“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之后,学者大多沿用这种说法,如唐代李延寿、宋代王应麟、清代孙星衍等。在今天的许多权威辞典中,人们也能看到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