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的书法家钟繇 竟然是王羲之的老师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说道钟繇这个人物,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因为他在三国历史是一个政治家和书法家,战乱时期,人们对将军和君主比较熟悉,不过喜欢楷书的人一定要认识这位人物,因为他是楷书的“鼻祖”,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说道钟繇这个人物,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因为他在三国历史是一个政治家和书法家,战乱时期,人们对将军和君主比较熟悉,不过喜欢楷书的人一定要认识这位人物,因为他是楷书的“鼻祖”,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称帝,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后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明帝继位,迁太傅,进封定陵侯。太和四年(230年)卒,谥曰成。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钟繇个人资料

中文名称 :钟繇

出 生 地: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

出生日期 :公元151年(东汉元嘉元年)

封   爵:定陵侯

官    职:太傅

尊    称:楷书鼻祖,正书之主

逝世日期 :公元230年(曹魏太和四年)

民   族:汉族

国   籍:曹魏

谥   号:成

代表作品 :《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

职    业:将领、政治家、书法家

别    名:钟元常、钟太傅、钟太尉

主要成就 :平河东,收抚南匈奴曹魏开国功臣,开创楷书

遇到历史人物让人最头疼了,因为钟繇的“繇”字有两个读音(yao/you)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呢?,关于钟繇名字中"繇"的读音,一般认为是"yáo"和"yóu"两种。《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注引曾廷枚《香墅漫钞》卷二说:钟繇字元常,取《皋陶》"彰厥有常"之义。繇同陶,非由音也。同样还引用潘眉的话:繇,音遥。《史记·东越传》"繇君丑"《索隐》"音摇"。《吴太伯世家》"子周繇立"《正义》"音遥"。

《汉书》"徭役"字,悉作"繇",《国志》(《三国志》)亦多作"繇",其作"徭"者,后来俗本所改。杨慎称:钟繇字元常者,取《皋繇陈谟》"彰厥有常"之义。今多以"繇"音"由",非也。《晋世说》(《世说新语》):庾公谓钟会曰:"使以久望卿,遥遥不至。"大概是举其父之讳来嘲讽。所以,钟繇名字"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áo"。

钟繇还是一个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传有关于他的典故是跟《聊斋》差不多,钟繇晚年经常不上朝,有人问他原因,他说:"经常有个妇人来,长相美丽非凡。"问他的人说:"这是个妖怪,要把她杀了。"后来,这个妇人又来找钟繇,不敢向前,站在门外。钟繇问她为什么不进来,妇人说:"您想杀死我。"钟繇说:"没有的事。"说完殷勤邀请,于是妇人便进到他的屋中。钟繇杀她,但又感到杀死她十分遗憾,于是下不了手。

但最终仍砍伤了她的大腿,妇人立即跑了出来,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满路。第二天钟繇让人去沿着血迹寻找,结果找到一座大坟墓中,棺中有一个漂亮的妇人,外表容貌身体如活人一样,穿着白绸衣衫,坎肩上绣有花纹,左大腿受了伤,妇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鲜血。是陆云这么说的。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钟繇从小时候就跟玄学很有缘,钟繇字元常,是颍川长社人。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

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便越来越欣赏钟繇,供给他钱财,使他专心学习。

钟繇的死亡历史是有记录的,他到死之前都在申请减死刑,可谓是宅心仁厚,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曹睿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当初,曹操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的设想。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到了曹丕主政时,重新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

商讨未定,恰逢战事起,于是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繇再次上疏,请求恢复肉刑,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意见与王朗相同,认为不宜恢复肉刑的人居多。而曹睿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了这次讨论。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钟繇去世。曹睿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

公元243年(正始四年),钟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以钟繇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丕在为魏太子时,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钟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公元223年(黄初三年),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前面说到,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他建立楷书这种字体,而王羲之将楷书发扬光大,张怀瓘《书断》说:"元常真书绝世,乃过于师,剐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与钻研。

钟繇的书法理论,散见于有关书论内。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关于用笔方面的论述。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

关于钟繇的历史评价,后人是给予了肯定,至今我们还在用楷书这个字体作为中国主流的字体,他给我们留下了的不是一段三国历史,而是文字的传承。

曹操:"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曹丕:"於赫有魏,作汉籓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陈寿:"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卢弼:"李通淮、汝,臧霸青、徐,与钟繇关中之任并重,实委全局所系,不仅一隅之得失也。"

据说钟繇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曹操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才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

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钟繇还很擅长三色书(即铭石书、章程书、行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