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俭书法 著名书法家庞志亚书法艺术赏读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1月12日电 一位美学家在给书法家的信中这样说:书法家在历练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临碑临帖,殊途同归,绕不开一个美学命题,那就

       11月12日电 一位美学家在给书法家的信中这样说:书法家在历练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临碑临帖,殊途同归,绕不开一个美学命题,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一个成熟的书法家,在探寻书法文脉、传承精髓,寻求自我面貌的路途中,是否"进" 去?"出"得来?书法是否蕴涵古今?形态是否天成气象? 美学家在思考:中国古典书法高峰林立,书法家如何"进"山而去?

     书法家在思考:临古摹古,传承有度,得其心源,创新必须,书法家如何"出"山而来?

   想想也是。当代书法家往往苦于在传承古代书家文脉迷途中难以找到"自我",结果写了几十年的"字",笔笔都有"来历",笔笔皆似"古人",唯独没有一笔是"自己"的,岂能独享书法自由之快意?

       当代著名书法家庞志亚先生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书法家临摹帖,要选临名门,笔透古今,深悟文脉,找到适合自己表情达意的书体,"进"得古书,"出"得自我,笔有内涵,书有气象;如此,书家方有一寸之地。

如清人袁枚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可见,书法家创作,一怕笔墨没内涵,二怕书法无形态。 事实上,笔透古今,对于书法家临碑临帖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提升,一是书法家临碑帖应到位一定的"量",二是书法家在临碑临帖过程中要善于"悟"其道,乐于"解"其意;书呈气象,表现书法家创作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书法作品既有文脉传承,又有文化内涵,又有书家思想、创新理念、艺术形态及时代审美精神。

       庞志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理想、有文脉、有内涵、有面貌、有艺术、有价值的实力派书法家。庞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清新俊逸的"行楷"一品,还是力透纸背、雷霆万钧的"魏欧"一格,都不难看出,庞志亚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深功,那是书内书外的深功,那是披星戴月的深功,那是披荆斩棘的深功,那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功,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功。

       庞志亚从7岁开始临摹碑帖,先后临习了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碑等数百方魏碑,并临习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古代名家书帖,且又专攻二王、魏碑等唐人名碑名帖,博采精华,饱览神韵,深悟书道,从中觅到多种适意抒情的书法表达形态,如行云流水、心手双畅清俊雅致的"行楷";如雄健力透、刀笔双融,魏碑与欧体完美结合的"魏欧体"等等,一方面,体现了庞志亚先生在几十年的书法创作中,孜孜以求的坚韧与执著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庞志亚先生超常的毅力、惊人的胆识、过人的悟性、以及领略和开采书法文化的驾驭能力和审美能力。

      从庞志亚先生的"魏欧体"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庞先生有着超强的书法创新意识,也表现出庞先生那种开拓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魏欧体"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体形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魏欧两种不同书体完美结合表现一代新书风之先河,为中国书法的创新注入"生命意识"。

      庞志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重新审视古典书法碑帖的内涵,重新认识古典书法之优劣,尤其在魏欧结体领域有了更新、更深的悟道。庞志亚将唐代大书家欧阳询的书风引入魏碑之中,不但使魏碑的弱处得以化解,又给欧体凭添几分雄劲;将欧阳询的开笔、行笔、顿笔、收笔融入魏碑之中,使书体结构更加严谨,笔势更加遒劲;同时,将刀法笔法巧妙幻化。

庞志亚先生一改用笔之法,在行笔中化笔为刀,笔法中渗入刀法,将魏碑的十三种刀法与欧体的提、按、使、转等诸种笔法有机相融,既剔除了魏碑中误刀、错刀、碑残的瑕疵,又匡正了欧体笔势气短、结体欠润的弊端,形成笔力险峻、运势流畅、出神入化、浑然无成的独特视觉美感。

庞志亚"魏欧体"书法,之所以呈现"魏欧气象",是因为,庞先生书法创新,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跨入一个创新为书法生命的审美领地,其笔墨语言已经深透古今,意境宏阔,穿越时空,气贯长虹。

      庞志亚先生的"魏欧体"书法背景深厚,体味到了一代书风既厚重又灵性的形成,并以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支撑,笔能透古今,书能呈气象。(李克俭)

中新网河南新闻(作者简介:李克俭,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书法家,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