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篆刻 ——陈师曾的篆刻艺术

2017-09-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童衍方在近代书画篆刻界,陈师曾是一位极具影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诗.书.画.印俱精.其书法篆.隶.正.草皆工,绘画则山水人物.花卉俱佳.吴昌硕评曰:"师曾老弟,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其篆刻初由黄易.奚冈.赵之谦等人入手,并镕铸秦汉,取法甚广,后瓣香缶翁印风,得钝刀入石之妙,孕育变化,终成一家面目,印风隽拔险劲.瑰奇雄浑,其好友姚华(茫父)评曰:"师曾印学导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于鼎彝,纵横于砖瓦匋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又不张门户,不自矜秘

童衍方在近代书画篆刻界,陈师曾是一位极具影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诗、书、画、印俱精。其书法篆、隶、正、草皆工,绘画则山水人物、花卉俱佳。吴昌硕评曰:“师曾老弟,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

”其篆刻初由黄易、奚冈、赵之谦等人入手,并镕铸秦汉,取法甚广,后瓣香缶翁印风,得钝刀入石之妙,孕育变化,终成一家面目,印风隽拔险劲、瑰奇雄浑,其好友姚华(茫父)评曰:“师曾印学导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于鼎彝,纵横于砖瓦匋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

又不张门户,不自矜秘。”可谓知者之评。今年是陈师曾逝世90周年,笔者见其为姚华所刻的名印一方,丰神流动,错落多姿,颇具个性,即成小文以志纪念。

陈师曾刻“茫公”白文印(见图),寿山石,纵3.1厘米,横3.2厘米,款曰:“丙辰重午饮于小玄海斋,微醉,灯下作此,朽。”时年为1916年,陈师曾41岁。“重午”为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宋吴自牧之梦粱录,五月曰:“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

此白文名印为陈氏神来之笔,险而稳健,天然妙成,“茫”字起首的六根直笔,照应起伏,极具动势,之下的“水”部,竟出人意料地又用三直刻之,且巧妙地向左溢出,“公”字宛如手书,含蓄浑融,左右两字相让不相碰,质朴流畅,古趣盈然。

此印边款如六朝铭书,饶有隶意,高浑凝重,舒展劲捷,虽行折刀之笔,却具温淳之趣。“斋”字的宽博,“醉”字的恣肆,“此”字的纵逸,皆令赏者玩味再三。陈师曾品性高洁,学问渊博,乃性情中人,此印微醉而作,尤见真性情,可谓“既醉以酒,既饱以德”矣!“朽”为师曾之号,吴昌硕所题的“朽者不朽”,是对师曾艺术的最高评价。

此印受者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造诣颇高。姚华还是铜墨盒镌刻的领军人物,他与张樾丞将铜墨盒刻推向最高的艺术境界。而陈师曾也是“铜画”的力推者。“铜画”者在铜制的墨盒和镇纸上创作书画,然后由刻铜高手刻成并施墨拓出,此艺在民国初年风行一时。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朽者、朽道人,别署唐石簃、染仓室、安阳石室。江西修水人。诗人陈三立之子,与鲁迅、姚华、金城、胡适、梁启超、蔡元培、齐白石等诸多名家交谊甚厚,其中《鲁迅日记》里,有数十处提到陈师曾,而齐白石悼陈师曾诗:“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尤显两人相知相识的深厚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