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11年改善民生工作的意见>精神,3月下旬,我们赴黄冈.麻城.浠水.仙桃.宜都等市县,就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走访调

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11年改善民生工作的意见》精神,3月下旬,我们赴黄冈、麻城、浠水、仙桃、宜都等市县,就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尔后向省老龄办和省人社厅等部门详细了解了全省农村老年人口情况和有关政策。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分析如下:

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办实事、解难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现状仍令人担忧。

(一)空巢比例大。据省老龄办统计,截止去年底,我省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495.3万,其中空巢老人占45%。实地调查显示,黄冈市农村老年人口83.6万,其中空巢老人占43%;仙桃市农村老年人口12.9万,其中空巢老人占41%。部分村庄空巢老人占比重更大,如麻城市张家畈镇观音阁村空巢老人占64.7%。

(二)生活负担重。调查显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空巢老人普遍生活负担较重。一是较强的体力劳动。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大部分空巢老人得靠种植、养殖所得维持生活,即使得到子女生活补贴也是远远不够的。二是繁重的隔代抚育。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要代替子女抚养、照管下一代,据黄冈市统计,全市农村类比高达60%以上。三是艰难的自我料理。部分空巢老人生活能力降低,处于半失能甚至失能状况的逐渐增多,有的年岁已高、起居困难,有的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生活照料成为晚年一大难题。

(三)健康状况差。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普遍较差,患有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疾病的偏多。黄冈市有关调查显示,全市农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差的占其总数的33%,其中患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占26.5%;浠水县统计,全县农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差的占其总数的35%,其中患脑血栓病的占9.1%、心脏病的占11%,患其它疾病的达79.9%。调查中还发现,少数身患重症的空巢老人,有的长年卧床不起,需要专人服侍;有的长年打针吃药,经济压力很大。

(四)精神抚慰少。在面对面交流中发现,由于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心里有话没人说,家里有难无处诉,得不到亲情抚慰,老人内心缺乏依赖感;少数老人甚至对生活没有兴致,处于一种无奈、无趣、无欲的状态。一些农村空巢老人平时就到寺庙烧香敬神,以特殊的形式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藉;少数老人长期脱离群体,用自闭的方式寡度晚年。

二、农村空巢老人现状的成因分析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转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其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发展转型的震动,是农村空巢老人形成态势的主要因素。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我省早在1998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并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是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基础。二是城镇化进程加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流动,多数子女与老人分居城乡两地。据统计,仙桃市农村劳动力总计64万人,2010年外出从业人员达40余万,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3%。城镇化进程加速,促使农村空巢老人比例上升。三是传统家庭结构分离。由于农村人口的多方位流动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农村传统家庭结构逐步分离,几代同堂已比较少见,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

(二)生活保障的缺乏,是农村空巢老人承载压力的主要因素。农村空巢老人身心负荷重、压力大,主要是生活上缺乏保障。一是经济上缺乏固定来源。在农村空巢老人中,有能力种田种地的,也只能解决基本糊口问题,有的还要承担孙辈的抚育支出;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经济来源主要靠子女给予,但子女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却往往很有限。无固定的经济来源保障,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面临的主要压力。二是生活上缺乏贴身照料。由于分居两地,大多数子女无法在老人身边服侍料理。浠水县散花镇马垅村77岁的涂本经老人,眼睛患有白内障,两个儿子长年在外地,夫妻俩相依而守,他认为生活中最难的是吃水问题(尽管他家门口就有一口水井)。空巢而居,无人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面临的直接压力。三是权益上缺乏维护能力。由于受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村空巢老人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大多显得无能为力。安全有隐患,矛盾难化解,使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各方面条件的局限,是农村空巢老人健康堪忧的主要因素。怕生病!这是调查走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受经济条件的局限。国家新农合政策因其社会保险、互助医疗的属性,需要患者乃至整个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来保证;特别是受新农合医疗项目范围、费用报销比例等限制,如遇患重大疾病,个人缴费部分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多数老人无力承担。二是受医疗条件的局限。受经济基础及医疗资源等影响,多数乡镇、村级的医疗条件很难满足多层次医疗的需求,特别是一些重大疾病只能往县以上大医院转诊,而省、市级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用又令人望而却步。三是受护理条件的局限。在走访中了解到,多数老人患病特别是卧床时,都是夫妇相互护理;若是独居老人,有时卧床几天都无人知晓,更难得到良好的护理。

(四)精神赡养的缺失,是农村空巢老人心理落寞的主要因素。一是缺少贴心的精神慰藉。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务工,即便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孝心不够的几年都不回家看望老人。农村空巢老人长年没有亲人的关心,缺少应有的慰藉,不免造成心理落差,产生强烈的空虚感和失落感。二是缺少足够的精神关注。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差距。部分子女认为,能够在经济上给予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道;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扶助关键是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精神生活问题是次要的。在这些模糊思想的影响下,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三是缺少丰富的精神娱乐。首先是村一级基本没有公共娱乐场所,娱乐没有去处;其次是活动缺少组织,村干部人数少、事情多,很难有精力来协调组织活动;再有是内容单调,大多数空巢老人除了看电视、聊天、听广播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娱乐内容。

(一)着眼时代发展,切实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纳入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尊老敬老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爱老孝亲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强化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意识,努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良好氛围;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普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为保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提供支撑。二是纳入工作规划。应将农村为老服务工作,特别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阶段性工作计划,尤其要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以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侧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围绕存在的重点、难点,细化工作措施。三是纳入综合考核。把做好农村空巢老人帮扶工作作为目标责任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硬杠杠,并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

(二)致力老有所养,推行多途径并举、全覆盖到人的扶助模式。一是推行政府买单,扩大高龄补贴的覆盖面。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60岁及以上的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设定不低于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的高龄补贴发放标准,对已试行新农保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空巢老人参保,使其每月享受基础养老金的同时,又享受差额部分的高龄补贴;对无能力参保的特困户空巢老人,以及还没有试行新农保地区的空巢老人,由政府统一核定后,按标准全额发放高龄补贴,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基本生活问题。二是降低准入门槛,拓展社会化养老的渠道。从相关政策层面进行研究和调整,降低民营建管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采取民间市场营运、谁投资谁受益的方式,大量建立适合农村空巢老人不同消费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借助友邻托养,达到就近就便照管的目的。对不愿集中养老又无力养老的农村空巢老人,委托有条件、有能力的友邻帮助照管。村委会可建立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适时协调有关事宜。同时,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拿一点、受助人出一点的办法,建立扶助服务基金,细化服务补偿费标准,给予参与服务的人员适当补贴。

(三)突出医疗保健,加大对疾病防治和重大疾病救助的工作力度。一是定期组织送医下乡活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以卫生宣传、心理调节、身体检查、医疗巡诊为主要内容的送医下乡活动。发挥村级卫生室贴近服务的优势,定期入户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对农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二是不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身患重大疾病的农村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特困者,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分级下调医治起付线,并提高受助比例和补偿金额,减轻其医疗负担;对身患慢性疾病的,可将大额的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县市及以上医疗机构尽可能实行常规门诊费用的减免政策,有效解决长年有病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三是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予以倾斜。适度降低基本药物价格标准,有针对性地扩大基本药物种类范围;对没有参加新农合的高龄、特困老人,可经逐级核实和有关部门批准,参照基本药物制度明确的标准,给予药物降价的特殊照顾。

(四)注重精神生活,构筑交流有通道、娱乐有场所的老年乐园。一是开展党员结对活动。村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与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一帮一的扶助对子,及时了解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化解思想困惑,使党员成为空巢老人生活上的及时雨、精神上的贴心人。二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村级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要从长计议,建立规范配套的活动中心;条件有限的村,可利用空余库房、校舍等场所,建立基本娱乐阵地,还可明确文化中心户,让空巢老人交流、娱乐有去处。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鼓励支持村级组团、组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利用现代资讯平台,开设农村老年人频道或专题栏目,播放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艺、讲座等节目,丰富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