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妹:沂蒙老区走出的副省长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06年1月20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大会上,李玉妹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这位先后在担任临沂市市长,莱芜市委书记期间就极力调整当地政策.拓展民营经济空间的领导者,在50岁的时候成为山东省的副省长.李玉妹:沂蒙老区走出的副省长□    本刊记者 马军在平邑高调起步   从平邑县委书记到临沂市市长,到莱芜市委书记,再到山东省副省长,这对李玉妹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考验.或许,这样的感受得益于15年前的日子.   1991年3月,李玉妹开始担任平邑这个有94万人口.全国重点扶贫

   2006年1月20日,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大会上,李玉妹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这位先后在担任临沂市市长,莱芜市委书记期间就极力调整当地政策、拓展民营经济空间的领导者,在50岁的时候成为山东省的副省长。

李玉妹:沂蒙老区走出的副省长

□    本刊记者 马军

在平邑高调起步

   从平邑县委书记到临沂市市长,到莱芜市委书记,再到山东省副省长,这对李玉妹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次考验。或许,这样的感受得益于15年前的日子。

   1991年3月,李玉妹开始担任平邑这个有94万人口、全国重点扶贫县的县委书记。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那时的平邑县工农业总产值仅有9.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亿元,是当时临沂地区位次靠后的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第三产业弱县、吃财政补贴的穷县。

平邑经济发展的路子究竟怎么走?在来平邑后的几个月里,李玉妹一边思考,一边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求贤问计。在其上任的第三个年头,平邑县工农业总产值已达54.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2亿元,成为全市排头兵,全县农民人均收入4年增加了700多元。

   平邑县的这一巨变也为李玉妹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上级的领导和当地的百姓说李玉妹有“方”,不少相邻的区县慕名前来学“方”……

   “我觉得李玉妹对平邑的贡献不仅在于发展经济,更重要的在于教育方面。”平邑县教育局一位退休干部这样说。

   1992年3月,平邑县教育主管部门破天荒地将传统的学校的人事财政权利交还各级学校,而自己只负责监管。这在当年的山东曾引起不小争议。“教委只做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真真正正地为学校服务的人民公仆;财政局所拨经费,以文件形式分拨各个学校,教委成了上传下达的过路财神。”那位退休干部补充道,“不过,选用人才不当,治理不好学校,将惟校长是问;财政经费不足,校长必须自行筹款。”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中谈到“中国要改革必须依靠教育。”而那时李玉妹主政的平邑县不久后就出现了“公办民助”式的学校。学校在保留国有体制的情况下,可根据当地经济状况,适量收取建校费用,加之企业的赞助等,这使得资金来源不至于像公办学校那样单一贫乏。

平邑县委、县政府并对这一办学形式给予了批复。据说,这是山东省第一个以党委、政府对这种体制所作的文字决定。

从思想上开放莱芜

    2001年2月,李玉妹由临沂市市长调任莱芜市市委书记。

   在李玉妹到任三个月后,莱芜市历史性地召开了全市启动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万人动员大会,拉开了莱芜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序幕。

   李玉妹将温州的老市委书记袁芳烈聘请为莱芜市委市府的经济顾问、招商顾问。

   为什么聘请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袁芳烈为书记的温州市在全国就搞了很多“第一”,如第一个搞了金融利率的改革,第一个搞了私营企业的条例,第一个搞了国有土地的有偿转让,第一个建立了农民城……

   在与袁芳烈的接触中,李玉妹感受很多:上世纪80年代他在温州当市委书记,对搞个体私营经济这个路,反响非常不一致,有人就直接说他在搞资本主义的东西,本来他就兼任副省长,可干了多年也没有提拔,但是他就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现在温州人都把他称为“温州模式”的奠基人,到现在许多人忘不了他。看看莱芜的发展状况,确实得下大气力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这项措施在随后进行的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区建设、巩固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活动中逐渐显现。

副省长的新期待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大型冶金企业在莱芜崛起,钢铁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钢铁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但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市场不断放开,莱芜原先以资源型、粗放型为特征的钢铁工业面临严峻挑战,污染重、科技含量低的弊端日益显现。

作为山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莱芜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时任莱芜市委书记的李玉妹这样回答:一手抓钢铁产业立市,一手抓生态环境优化,打造全新的“绿色钢城”。

   为打赢这场新时代的“莱芜战役”,以李玉妹为班长的莱芜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建设“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的重大决策:推动钢铁产业从资源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培育以型钢、线材、带钢、汽配和环保产品、粉末冶金产品等为主的钢铁产业群,壮大核心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一系列的改革、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手段,加上整体的经济环境,莱芜市一年一个模样。截止2004年,莱芜市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发展到65家,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260万吨,全市钢、铁、材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位。粉末冶金产量达到7万吨,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粉末生产基地。

   而如今,随着山东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博莱线的打通,这片红色的土地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并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钢城煤都”。

“李玉妹在莱芜担任市委书记的这五年,是莱芜市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无论是从表面还是内涵来说都是如此。”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的李老师沉思了一会说,“或许,正是这些促成了她的上升。”

   2006年1月21日,当李玉妹当选为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的消息传回莱芜时,掌声之外还有别的声音。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的李老师便是如此,“李书记加速了莱芜的发展速度,真不知她走后会如何!

”在李玉妹离开莱芜的一周后,莱芜在线论坛及部分个人博客上关于李玉妹上调副省长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中一个主题为“李书记要走了”的帖子下竟有上百条跟帖,其中多是挽留之言。

   上任山东省副省长后,李玉妹保持着以往的作风。

   2006年6月13日,在全省第七次老龄工作会议上,李玉妹尽管分管山东老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以务实、理性开拓工作而闻名的她,还是一针见血地谈着当前我省老龄工作所存在的不足。

“山东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比例高,预计到2010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上升到18%,山东纯属未富先老的典型。因此,分管这项工作怎能没有紧迫感?”现场一位曾在莱芜日报工作过的记者当场发出感叹“李副省长还是那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