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唐诗英译 诗译英法唯一人——从《唐诗三百首》看许渊冲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概述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广泛的题材.精炼的语言.工整的对仗.优美的韵律及意境而闻名于世.究竟该如何翻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唐诗的原韵?是把诗歌翻译成韵体诗.自由诗,还是散文形式,一直没有定论.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凝聚了特定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表达,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则赋予了诗歌无穷无尽的意蕴.因此,写诗已属不易,译诗则难上加难.放眼中外那些翻译大师们,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译作.但就接受程度来说,还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为最.本文将以许渊冲教授所译的<唐

一、概述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以其广泛的题材、精炼的语言、工整的对仗、优美的韵律及意境而闻名于世。究竟该如何翻译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持唐诗的原韵?是把诗歌翻译成韵体诗、自由诗,还是散文形式,一直没有定论。

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凝聚了特定文化精髓的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表达,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则赋予了诗歌无穷无尽的意蕴。因此,写诗已属不易,译诗则难上加难。

放眼中外那些翻译大师们,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译作。但就接受程度来说,还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为最。本文将以许渊冲教授所译的《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诗歌为例,分析印证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三美”原则。

二、许渊冲教授的“三美”原则       作为翻译天才,许渊冲教授所主张诗歌翻译要体现的“三美”原则:音美、意美、形美,一直为中外读者所津津乐道。

其中,“意美”指的是深层结构;“音美”主要是针对译诗的节奏和韵律而言的;“形美”则是针对译诗的行数、字(词)数而言的。三美之中,“意美”最上,“音美”次之,“形美”最后。在实际的操作中,面对唐诗的音美、形雅和意浓,译者应从意、形、音几方面统筹兼顾,不能得“意”而忘“形”,也不能得“形”而负“意”。

三、“三美”原则在《唐诗三百首》中的体现       一)音美       三美之中,音美是最容易判断的,却是最难做到的。

有人认为,“诗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快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说富于意象的词藻还重要”。

从《诗经》、《楚辞》开始,诗歌的韵律就深深的烙在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甚至有“无韵不成诗”这一说法。这对于翻译来说却是件难事。本来传情达意已属不易,现在还要追求音韵美,则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一方面,许渊冲教授所译的《唐诗三百首》处理得极为出色:300首译诗中,韵体诗多达295首,占总数的98.3%,信手拈来,押韵的佳句俯拾皆是。下面我们以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为例看一下许渊冲教授的翻译技巧:       清明                      The Mourning Day       清明时节雨纷纷,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路上行人欲断魂。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借问酒家何处有, Where can a wine 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牧童遥指杏花村。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amid apricot flowers.       原诗为韵体诗,其一、二、四句押韵,韵脚为纷、魂和村,而译诗则是韵脚为aabb的韵体诗,其音韵效果与原诗亦不差分毫,极好地再现了中国古诗的音韵美,对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是十分有利的。

除了尾韵,许渊冲教授有时也会运用头韵这一技巧,使得译诗在音韵节奏上更上层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节选)》中的第三句“荣枯咫尺异”的译文“Woe stands within an inch of weal”。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音韵美。

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有时音韵美也是难以实现的,我们不必强求。而许渊冲教授在翻译《唐诗三百首》时就将其中的五首处理为自由体。

其实,自由体诗和韵体诗本质上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韵体翻译使得(译诗)意韵相谐,相得益彰,形神兼备,音意结合,因而在听觉效果上超过非韵体,造就了音乐美”。       二)形美       唐诗主要分为律诗、绝句和乐府等。

这些诗大多结构严谨,对于每首的句数、每句的字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为了达到诗有定行、行有定字的效果,作者大多运用了模糊、省略等多种技巧。由于汉英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在翻译诗歌时要做到这一点就会倍感艰难。但许渊冲教授就可以做到。       原诗四句,每句五字;译诗以“四行,每行七个音节”与之相对应,从而最大程度的展现了古诗的形美。

当然,对于古诗翻译来说,形美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不重要的,因此,许渊冲教授将其排在三美原则的最后也是情有可原的。

      三)意美       中国古诗讲求“神韵”、“意境”、“空灵”,力图超越诗中的具体物象、景象、情象等实境,创造一种亦实亦虚、虚实相生的境界。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意”与“象”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因此,许渊冲教授将意美列为三美之最。

而许渊冲所译《唐诗三百首》灵活地再现了原诗的意象美。 四、结语       唐诗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其节奏、音韵、语言、意象等均有其独到之处。

正因如此,它才吸引了国内外如此多的人去研究。而诗歌翻译的目的则是创造美与传播美。从这一点上来说,许渊冲教授成功运用“三美”原则所译出《唐诗三百首》无疑是成功地再现了唐诗之美,因此也是值得广大翻译者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

      [2] 章国军,“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之音韵美及意象美赏析”,《语文学刊》,2007年.       [3] 岳峰,“略论《诗经》英译的韵脚处理.

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       [4] 谢辉,“从《长干行》三译文看汉诗英译中的模糊美再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