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镗章草 莲花池畔一代章草宗师王世镗

2017-06-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自号积铁子,晚年号积铁老人,祖籍河北天津章武,定居汉中城内莲花池9号,著名书法家.王世镗幼年好学,天资聪颖.17岁时,便博通经史,善于作文.王世镗对天文.数学很感兴趣.科举考试时,由于对数据演算过于详尽,王世镗竟被主考官怀疑是新党而名落孙山.这使王世镗不再对科举抱有幻想,便探访洛阳龙门石刻.汉中石门摩崖石刻.四川剑阁碑刻,悉心研究书法.戊戌变法前,王世镗曾与谭嗣同.唐才常(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人物)等有所来往.维新六君子被杀.唐才常自立军兵败后,王世镗于190

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自号积铁子,晚年号积铁老人,祖籍河北天津章武,定居汉中城内莲花池9号,著名书法家。

王世镗幼年好学,天资聪颖。17岁时,便博通经史,善于作文。

王世镗对天文、数学很感兴趣。科举考试时,由于对数据演算过于详尽,王世镗竟被主考官怀疑是新党而名落孙山。这使王世镗不再对科举抱有幻想,便探访洛阳龙门石刻、汉中石门摩崖石刻、四川剑阁碑刻,悉心研究书法。

戊戌变法前,王世镗曾与谭嗣同、唐才常(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人物)等有所来往。维新六君子被杀、唐才常自立军兵败后,王世镗于1902年避难来到陕西,投靠在安康做官的堂兄王世锳,专攻书法。

在安康不到一年,王世镗辗转来到汉中。次年,在留坝张良庙出现了一副汉中知府张公亮题词,王世镗书写的对联:“我愿从游,托迹行将寻紫柏;世方多难,授书何处得黄公。”此联字字奇崛、倜傥,为王世镗早期的书法代表作。

王世镗,先在凤县双石铺做征税工作,后担任过镇巴、西乡、褒城县知事。

王世镗早年多摹龙门石刻,喜其古拙博大之风。来汉后,他游览褒斜栈道,观摩崖石刻,潜心研究,趣韵高古,别出新意,形成个人楷书的独特风格。他曾集《宝子》联语达八百幅,足见其用功之勤,精研之深。

1918年,王世镗购置汉中莲花池东南角的一块田产,在池边起屋种田、写字、种花、养蜂,与池水为伴,苦研章草10余年。章草,草书的一种,因脱胎于汉隶,字体规矩中求洒脱、奔放,灵活中求端严、大气。由于字体富于变化,难于把控,自东汉张芝、晋朝索靖、明朝宋克等几位大书家之后,已少有人书写。

王世镗习章草,另有一层深意。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人叫嚣其章草水平已非中国人能及。其言语固然过于自夸,但作为一种古老的书体,章草在国内确已沉寂。对此,王世镗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佉盧飞舞遍人间,片假亦从东海还;赴急原非无国字,汉章雅命令重颁。”真切地表达了他要振兴章草的意志。

王世镗从文字学研究入手,改订旧《草诀歌》为《增改草诀歌》,制作手书章草《增改草诀歌》石刻,写有《章草千字文》字帖。并将章草、狂草收为《稿诀集字》。

1928年,由汉中道尹阮贞豫主持,王世镗的《稿诀集字》刻石,嵌于哑姑山宝峰寺壁上(现移存汉中市博物馆),后遂有拓本流传于世,王世镗亦由此声名鹊起。

1933年,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无意获知汉中有位不仅擅长章草,而且深通汉魏六朝书法的王世镗,特地派人邀请王世镗去南京切磋书法。王世镗启程赶赴南京,于右任以饱学之名荐举王世镗为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

王世镗深受于右任器重。于右任常与王世镗谈诗论文,交流书法,结为挚友。王世镗饱览于右任所藏汉晋竹木简牍墨迹,书法大进,遂在前两书稿的基础上再著《改定章草草诀歌》、《论草书章今之故》,从理论上总结草书艺术。

于右任给予王世镗的书法极高评价:“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以并。”“三百年来笔一支,不为索靖即张芝。流沙万简难全见,遗恨茫茫绝命词。”由于于右任广为称誉,一时间,写章草的王世镗名声大振。建康名士,都希望拜见这位“在世的古人”,接连举行的王世镗书法展,展品均被一抢而空。

王世镗为于右任先生书《于母房太夫人行述》(原石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融汇章草狂草,酣畅淋漓,堪称生平力作。当时即以影印本流行海内,手书《重定章草草诀歌》六章,为《草诀》的第三本了。

王世镗潜心碑帖,苦研书法,十分辛苦,久病体弱,兼之水土不服,不幸于民国二十二年12月4日病逝,享年66岁。

于右任甚为悲伤,出资将其安葬在南京牛头山娃娃桥畔,与清代书法家清道人为邻。墓碑刻有:“大书法家王世镗先生之墓,世愚弟于右任敬书。”并作挽诗四首。

遗憾的是,王世镗在南京展出的遗墨上百幅,在战乱中不幸丢失。 存世的书法作品不多,最重要的现存作品是《稿诀集字》、《于母房太夫人行述》等。

《稿诀集字》是王世镗在镇巴刻石之后对《增改草诀歌》的订正之作,同时也是他“十载恨墙面,三冬忘鱼筌”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作品梳理章草的书法源流,明晰章草与狂草的分别,而且,徐泽生、程履端等汉中9位著名书家用楷,行、隶三种字体作释,堪称书坛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