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徐然 杨沫之子老鬼:母亲与张中行的分手是必然的(图)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记者:您怎么看待杨沫女士和张中行的恋情?     答:当时,张中行是一个学者,母亲是一个渴望革命,渴望过动荡生活的叛逆女青年.他们分手是必然的.解放后也见过几次面,但总是不欢而散.     记者:杨沫女士在"文革"期间动笔的长篇小说<芳菲之歌>(原名<东方欲晓>)曾遭遇了失败.您觉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芳菲之歌>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秘书的影响,她和秘书在香山一起生活了20年,朝夕相处,写作上不可能不受那人的影响.我曾亲

    记者:您怎么看待杨沫女士和张中行的恋情?     答:当时,张中行是一个学者,母亲是一个渴望革命,渴望过动荡生活的叛逆女青年。

他们分手是必然的。解放后也见过几次面,但总是不欢而散。     记者:杨沫女士在“文革”期间动笔的长篇小说《芳菲之歌》(原名《东方欲晓》)曾遭遇了失败。您觉得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芳菲之歌》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秘书的影响,她和秘书在香山一起生活了20年,朝夕相处,写作上不可能不受那人的影响。

我曾亲眼目睹那秘书绘声绘色地给她出主意,编故事。

    记者:晚年时期的杨沫精神状况产生了非常重大转变,母性又复苏了,你怎么看她的这种转变?有人说:晚年时候不是杨沫的思想起了变化,而是情况变化了。

毕竟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性格、能力、思维甚至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您对此怎么看?     答:她晚年的变化,与最后的一个老伴有关,李叔叔是一位很正派、品格高尚、有爱心的人,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学者。

他从根本上影响了母亲,治愈了她心灵上的创伤,使她恢复成为一个慈母。这次婚姻也是她三次婚姻中最幸福的一次。当然与时代的发展也有关。

至于有人说晚年的时候,母亲的思想没有变化,而是情况变化了,她才能有那些举动。意思是她一直很开放,一直很敢为老百姓说话。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有问题。母亲的思想也在发展着的,有一个时期,很“左”。

比如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对民主的认识,对我写《血色黄昏》的态度等等都有一个过程。在1979年的时候,当因为反林彪而被冤杀的李九莲烈士的朋友找她的时候,她并没有去为李九莲说话。这就是母亲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和差距。

      “我希望人们晚一些时候忘记她”     “在民族危亡时刻,毅然决然地奔赴到抗日战争的第一线;战胜病魔,苦熬数年,写出了《青春之歌》;坚持真理,主持正义,晚年为徐明清、王汉秋、胡开明等人的不公遭遇奔走呐喊。

”这是老鬼在书中的结尾部分,对杨沫的一生作出的“三个亮点”的总体评价,老鬼说,母亲不是神,也有人的各种缺点,也犯过错误。

她写过失败的作品,对孩子缺少关爱,看错过人,被别人当枪使过……可人一辈子,干出了这三个亮点,足矣!也正是杨沫生命中的“三个亮点”与她人性中不可避免的软弱融合一起,才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杨沫、复杂的杨沫和真实的杨沫。

    记者:如果最后让您用一句话来表达您对母亲的感情和理解,您会说些什么?您现在还怨恨母亲吗?     答:在她去世十周年的时候,我还在常常回忆过去与母亲的那些恩恩怨怨。

她不是好母亲,我不是好儿子。我们在一起自然少不了磕碰。但是对母亲,有多深的恨,就有多深的爱。我希望人们知道真实的她,知道她一生的三个亮点,晚一些时候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