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含辱去 后代多自强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媒介大量报道纪念的情况,对丁汝昌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正面评价的比较多,其后代的情况也零散提到.我有幸拜访了丁公第五代外甥夏柏林先生,聆听他讲述丁汝昌及其后代的英雄故事."我的外公是丁睿,又叫丁智仁,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嫡孙,我母亲是长女,叫丁荣淑--"听夏老的娓娓道来,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媒介大量报道纪念的情况,对丁汝昌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正面评价的比较多,其后代的情况也零散提到.

摘要: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媒介大量报道纪念的情况,对丁汝昌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正面评价的比较多,其后代的情况也零散提到。我有幸拜访了丁公第五代外甥夏柏林先生,聆听他讲述丁汝昌及其后代的英雄故事。

“我的外公是丁睿,又叫丁智仁,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嫡孙,我母亲是长女,叫丁荣淑……”听夏老的娓娓道来,我一下子被吸引住。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媒介大量报道纪念的情况,对丁汝昌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体来说,正面评价的比较多,其后代的情况也零散提到。

我有幸拜访了丁公第五代外甥夏柏林先生,聆听他讲述丁汝昌及其后代的英雄故事。

丁汝昌,石头一带称他丁尔昌,其实他是“先”字辈,宗谱记载是丁先达,在高林汪郎中村又叫他丁铜顶。

他出生在丁坎,无兄无弟,小时候帮人放牛、打长工,也放过鸭子,摆过渡船,卖过豆腐。14岁时,父母在荒旱中双双饿病而死,1853年,18岁丁汝昌走投无路,参加了太平军,几年后跟程学启起义,转投湘军,后改为淮军,在李鸿章的提携下成为北洋水师提督,在甲午海战中以身殉职。

咸丰三年即1864年,丁汝昌平定太平军有功,晋官副将。他遇到了从太平天国女营散出来的一个女孩,姓魏,娶之,成为继配夫人,人称魏夫人。魏夫人当过太平军女兵,有武艺,常见她舞剑。

为安置新人,又相信了算命人“钉(丁)不在炉(庐)”的话,于是丁汝昌决定在巢县西南乡汪郎中村建宅。丁睿的父亲丁代龄,为丁汝昌原配钱夫人所生,时方3岁,由魏夫人抚育,视如己出。汪郎中村附近的小鸡山是块风水宝地,丁汝昌死后,魏夫人自杀身亡,合葬在此山的梅形地。

丁公的后裔大多继承了祖先遗志,不少人投军从戎,报效祖国,其中以孙辈和曾孙辈尤为突出。

丁智仁是丁汝昌的嫡孙,原在冯玉祥手下当机要参谋和手枪营营长,后被派到少林寺学了8年武功,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由于冯玉祥的父亲在丁汝昌手下当舰长,两家颇有渊源,关系密切,丁睿是冯玉祥的得力干将和心腹。

1937年后,国共合作抗日,延安方面找到冯玉祥,要求给延安派些武术教练和战斗骨干,冯玉祥派了4人,其中包括丁智仁(秘密加入共产党)。平型关大捷后,日军疯狂地报复,加紧对西北地区的扫荡。有一次冯玉祥被日军包围,弹尽粮绝时,丁智仁带领手枪营及时赶到,掩护冯玉祥安全撤退,自己身先士卒,不幸被日军机枪扫射,壮烈牺牲。

丁睿的妻子张氏,人称丁四太,大家闺秀,精通诗词歌赋和音律,两个哥哥都在冯玉祥部队当师长和团长。

有一次她去部队,晚上看官兵表演节目,最后是丁睿表演轻功,只见他借助一根毛竹,如敏捷的猴子飞到两层楼的屋顶,猫着腰快速地在瓦上走动而寂静无声。和哥哥说了心思,冯玉祥做了月下老人。新七师一支队伍就住在她家,老太太高瞻远瞩,帮助新四军搞好后勤保障并出谋划策,使逆境中的新七师度过一个个难关,为革命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从不邀功,是一名无名英雄。

丁智仁和张氏一共有4个女儿和1个儿子:丁荣淑、丁亚华、丁亚芳、丁亚苏和儿子丁荣伟。丁家姐弟受父母亲影响,很早都参加了革命。

严桥位于无为县西北部山区,西、北皆与巢县接壤,是无为县经济不发达地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七师的根据地。丁亚华1939年参加新四军,担任后勤部支部书记。丁家当年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丁亚华负责站岗,带学生讲课以掩护地下党组织。1942年经人介绍,丁亚华与新四军七师56团团长张铚秀(开国少将、离休前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昆明军区司令员)结婚,夫妻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他们的8个儿女都是军人,其中3人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丁亚芳和爱人一起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丁亚苏从小参军,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战场立了功,并入了党。建国后作为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受到周恩来总理及其他领导人的接见,一直坚守军医岗位。

丁家姐弟中惟一的男孩丁荣伟,也叫丁星武,16岁入党,在新四军56团游击队任指导员,在执行任务途中,在巢湖岸边被一大批日伪军包围,寡不敌众,最后潜水游到芦苇荡和茭白滩,在水里泡了7天7夜,获救时全身浮肿,奄奄一息,由此落下了病根。抗战胜利后,丁星武身体状况不好,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转入地方工作,在无为县严桥教书,后病故。

丁荣淑在姐弟5人中排行老大,聪颖贤惠,其丈夫夏敬三。夏敬三,字忠勋,北京大学毕业,在皖江中学教书,为新四军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当时的皖江中学校址就在汪郎中村,夫妻婚后积极参加革命,特别是丁荣淑,在家协助母亲管理家务,还帮助新四军联络、传递和搜集情报。

抗战胜利后,夏敬三由于眼花耳聋,身体极其虚弱,不能随部队北上,回到家乡戴桥以教书为掩护和夫人一道从事地下斗争,配合老同学何泽洲(时任舒庐县委书记、庐桐县委书记,后任浙江林业厅副厅长、浙江农业厅副厅长)工作,受丁亚华之托,在家里建立秘密联络站。

丁荣淑在地下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卖掉家里的稻谷资助,以身怀六甲为掩护画八挺队布防图,为消灭国民党八挺队立下首功。解放后,夏敬三,由于身体原因而在家养病,后被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在极其困难的时候从没有向亲戚、组织和上级要求给予困难救济,过着拮据而宁静的生活,在1994年安详离去。

夏柏林的母亲丁荣淑,父亲夏敬三,爷爷是夏仁澍。夏仁澍,字雨龙,清末举人,京师大学堂前三名毕业,同盟会总干事,担任中央司法部主司、同盟会第一参议即中央委员、同盟会共和促进会会长和淮南义军军长等职,是同盟会中央机关报《黄中日报》社长(笔名夏平),著有《伦理学》等书。

夏柏林受到家庭的熏陶和影响极大,加之13岁前,和父母生活在外婆家,耳闻目濡,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立志向爷爷、父亲、外公、曾祖父丁公学习。不幸的是,母亲30几岁就病故,那年夏柏林才15岁,为了寻求真理,他毅然去上海闯荡,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刘毅部队当了炮兵。

从小就跟外婆、姨娘读书识字,又上过私塾,在部队算是有文化的人,夏柏林刻苦攻读《军事地形学》和《射击学》,不就就升任观测员。后来起义参加解放军,在炮击金门的战斗中,夏柏林是8个观测员之一,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华东野战军表彰,参谋长张爱萍亲自给他佩戴奖章。

“我娘和七舅荣伟(与几个外公家的孩子一起排序,其中三外公家的三个孩子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没解放就过世,亚芳姨娘也去世好几年了。我今年84岁,和小姨娘亚苏同岁,亚华姨娘90多了,她们身体都很硬朗。后辈们无法与前辈比肩,但都自食其力,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地辛勤劳动着。”夏柏林先生表情严肃,继而露出笑容。

又到甲午年,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段屈辱的历史,不会再次重演。国家昌盛,后辈自立自强,丁公若地下有灵,一定会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