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清华大学 iPS研究势头不减 清华大学丁盛获百万基金资助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iPS技术诞生以来,细胞重编程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之,该领域也诞生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因该技术获得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此外,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学术带头人高桥政代(Masayo Takahashi)也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去年9月12日,RIKEN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能发育成多种细胞的iPS细胞制成视网膜细胞,并于当日移植到一名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同年11月,高桥政代

自iPS技术诞生以来,细胞重编程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随之,该领域也诞生了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因该技术获得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此外,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的学术带头人高桥政代(Masayo Takahashi)也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去年9月12日,RIKEN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能发育成多种细胞的iPS细胞制成视网膜细胞,并于当日移植到一名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同年11月,高桥政代因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iPS细胞的临床应用被选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年度人物”;12月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回归到国内,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博士一直致力于iPS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突破进展。今年5月,央视CCTV 13新闻联播推出的首期《领航科技创新中国》对裴端卿的研究成果作了专题介绍。

2004年,裴端卿回国加入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由他主导的多能干细胞项目已经汇聚了国内外大批科学家。裴端卿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七十多篇论文,并两次登上《Cell Stem Cell》杂志封面文章。

6月22日,裴端卿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oncogene c-Jun impedes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的论文。该研究发现癌基因c-Jun与干细胞多能性完全不相容,有力破除了“干细胞就是癌细胞”的迷思。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一套全新iPS细胞诱导因子。不久前,裴端卿入选了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去年,山中伸弥教授在Nature Methods杂志十周年纪念特刊中发表的文章中表示,近年来iPS研究发表的数量和速度都很惊人。目前,iPS研究仍在持续“发烧”中,对于iPS细胞在构建疾病模型、开发药物以及建立细胞银行等领域的讨论依旧非常热烈。

那么,中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支持力度如何呢?据生物通统计,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中与iPS细胞重编程相关的有近40项,最高资助金额达267万元(清华大学丁盛:利用小分子化合物优化并诱导向成熟人体肝细胞的转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