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耀县药王山游记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农历甲午年正月二十五日,我与朋友吕黑刚等五人,来到耀县"药王山"游览,以祈祷"药王"神灵保佑自己家人无病无灾.健康长寿.在陕西铜川耀州区东约1.5公里处停车后,走下汽车,映入眼睛的是医学大师孙思邈,左手在胸前拿着一本药书,右手摸着胡须,两眼目视前方站立的塑像.这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

农历甲午年正月二十五日,我与朋友吕黑刚等五人,来到耀县“药王山”游览,以祈祷“药王”神灵保佑自己家人无病无灾、健康长寿。在陕西铜川耀州区东约1.5公里处停车后,走下汽车,映入眼睛的是医学大师孙思邈,左手在胸前拿着一本药书,右手摸着胡须,两眼目视前方站立的塑像。这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1961年药王山石刻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塑像的后边,红色的灯笼布满了前门广场,从春节到农历二月二,这里都要举行大型灯展。每逢农历二月二日,这里有庙会,前来烧香磕头的男女老少不计其数,他们之中有献祭面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脱身,健康长寿。

进入大门后,“大医精诚”的四个大字的石刻特别引人瞩目,《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石刻前的一个悬壶济世的黄色宝葫芦灯笼,在众多大红灯笼的簇拥下,格外引人注目。从大医精诚广场到通元桥广场的进山通道中,布满了灯笼,路边以“药王”为主题的浮雕壁画绵延不断,很有视觉冲击力,使人感觉处在喜庆之中。

通元桥广场更是张灯结彩,各种动物造型,人物造型的灯笼很多。“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来,宋、元、明、清各朝,陆续为孙思邈修建庙宇。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从山下拾级而上,经过天门,便是雄伟壮观的大殿。大殿高22米、宽24米、长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楼阁。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上面有一幅赞颂药王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脸长须,身穿昏黄袍服,头带道巾,两腿跨坐,双手搭膝,姿态和蔼可亲相貌温和端庄。塑像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塑像背后,有一岩洞,俗称药王洞。大殿配殿内,还有扁鹊、仓公、张仲景、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内立30多通石碑,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献亭东侧还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宝要》碑由四块相等石碑组成,刻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人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选的,可称普及本。另一石碑为《海上方》,上刻卫生常识和常用验方100多副,韵文记述,便于记忆。《千金宝要》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大殿东边有一陈列室,展出历代印刷的孙思邈著作的版本。
在北洞,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两个大字,各半米见方,二字若象形龟如乌龟爬动,蛇字蜿蜒盘曲,活灵活现,一挥而就,堪称神来之笔!为元代著名道士谭真君书。

再往西走,就来到了“西药池”。“西药池”位于药王庙南处,池口约2米,深约1.5米。相传是孙思邈当年洗药用的池子。神水由药葫芦下的龙头吐出,游人们纷纷用来洗脸洗手,祈望百病脱身,健康长寿。我们是凡人,不会浪费这神水资源,认认真真洗了个够!我们还参观了“摸摸佛”、天宝塔、石塔、“千手观音”和二百八十多种名贵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