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中国市长 怎么评价《大同》 又名《中国市长》这部纪录片?

2018-0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多图预警,流量党请绕道.(影片资源可以在我公众号"林林茕茕"获取)<大同>是周浩导演第二部获得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片中记录了大同市长耿彦波改造大同市的过程.(耿彦波也就是上文中的"耿拆拆",因为他走到哪里就拆到哪里;同时也有人称其"耿指倒":他指哪里哪里就倒.)影片只能用真实两个字来形容,看完之后你毫不怀疑:这就是大同,这就是中国.端传媒记者形容:"与其说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市长,不如说是中国盘根错节的政治生态和对超负

多图预警,流量党请绕道。(影片资源可以在我公众号“林林茕茕”获取)

《大同》是周浩导演第二部获得台湾金马奖的纪录片,片中记录了大同市长耿彦波改造大同市的过程。(耿彦波也就是上文中的“耿拆拆”,因为他走到哪里就拆到哪里;同时也有人称其“耿指倒”:他指哪里哪里就倒。)

影片只能用真实两个字来形容,看完之后你毫不怀疑:这就是大同,这就是中国。

端传媒记者形容:“与其说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市长,不如说是中国盘根错节的政治生态和对超负荷发展模式的多维思考。”

于是我也想来和大家讨论一些影片中我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以下所有谈及的问题,我基本持开放态度,只是谈一谈我的思考,可能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我会尽量去客观陈述问题。我是山西太原人,也算经历过耿的作风。

大同曾经是北魏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著名的云冈石窟就坐落在这座城市里。但因为历史变迁,政治格局代代更迭,大同如今,只能算作一个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面貌陈旧,还因煤炭开采而成为了中国污染最重的城市之一。

为了拯救经济前景摇摇欲坠的大同,耿宣布了一项极富争议性的改造计划:他要推倒数以万计的房屋,全面铺展古城修复和新城建设工程。计划涉及50万人口(约占大同市总人口的30%),1000多万平方米土地,三分之一的老城区。

导演周浩跟拍了耿一年,记录下了这项改造工程的实施过程。市侩的居民,穷苦的百姓,迷茫的年轻母亲,质量不过关的工程,雷厉风行的铁腕市长,政府与百姓的拉锯都真实地呈现在了他的镜头里。不设判断,不作引导,不下结论,只是把现实摆在你面前,让你去思考。

不像08年奥运时光鲜的北京,纪录片呈现出了一个未经加工的大同市:一个典型的北方三线城市。

老头老太太会在公园广场里从家长里短聊到他们眼中的国家政府:

老城区的居民会自发聚在新张贴的拆迁告示下面讨论:

在中国的国情之下,计划和政策不可能顾及所有人的利益。

有人对拆迁的安置很满意:

也有人以身躯挡在施工机器面前,阻止拆迁:

还有人以性命要挟:

面对这些,耿的回应也很强硬:同情归同情,规矩是规矩,我同情你的处境,但你不可以要挟和挑战政府:

拆迁告示中说:城区内的所有居民必须在几月几日前搬离古城,否则政府将强行拆迁。

虽然是强行拆迁,但值得一提的是,大同政府的做法十分聪明:拆迁人员到达“钉子户”的住处之后,会用相机记录下拆迁的全过程,拍下拆迁前房屋内的所有摆设和资产,以防日后有纠纷。这样既保证了拆迁计划可以如期进行,也保证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公正公开性。

在拆迁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房产,不同经济状况的住户,有不同的补偿和住房保障政策,正如如下这位政府工作人员所说:

这样看来,似乎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真的是这样吗?

上图中的黄衣女子,十几年前自己建了房,建房时没有任何手续,但也安稳住了十几年。现在拆迁,却因为是自建房,且没有手续,而得不到正常安置,只能自己出钱申请经济保障房。但就算申请廉租房,完成申请程序也需要等上一段时间,可房子马上要拆,房一拆,一家人就即刻没有了住处。

像这样的住户,多是因为没钱且没法律知识而选择了自建房,建房时没有任何人提醒他们有手续这一回事,十几年后却要为没有手续付出代价。

强调和重视手续固然显示了这十几年间我们法制建设的进步与完善,但真正为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买单的,却是人民。

我想起太原市修路的过程。修路前全城要推行公共自行车计划:在大大小小的马路上都建起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只需要登记普通公交卡就可以使用,方便又环保。现在太原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免费率、周转率、租用率和建设速度都是全国第一,公共自行车已经切实成为了市民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但我清楚记得,自行车网点刚建好还没过几个星期,就要全城修路了,不少道路面临拓宽问题,比如坞城路。我学校外面,坞城西街口上的公共自行车运行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修路而被撤走了,等修完路才又重新建了一遍。这很明显是两个决策部门没有沟通好,但是耗费的人力物力却是纳税人的钱。

当然,不是所有的自行车网点都要被撤走重建,而且修路也和其他一些很好的计划结合了起来。比如太原在修完路的一年之后,把全城的出租车都换成了电能源出租车,而充电的地方,就在各主干道路高架桥的桥洞下。我不知道两个计划是否事先有过沟通,但其高妙之处的确令人惊叹。也希望有更多类似这样“瞻前顾后”的决策。

拆迁过程中,也不乏与一些受过教育的群体有利益冲突。

有一位私产房住户,买房时在地段和装修上花了不少钱,在不满意安置方式时,想要主动和政府工作人员交谈,但得到的回复却是:“你告去吧”。 面对政府冷漠的处理方式,这位年轻母亲开始迷茫:她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想要教育孩子去相信法律和政府去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可政府的拆迁条例却没有将她们的权利和利益考虑在内,甚至拒绝沟通和协商:

当然,我们不能将所有政府工作人员一杆子打倒,比如和黄衣女子沟通的那位官员,就在耐心解释,并帮她分析对策,但是在面对民和官之间的利益冲突时,的确不乏“你告去吧”这样冷漠又不负责任的回应。

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近些年在努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去政府部门工作都是本着“想当官”的目的,想要在稳定收入和五险一金之余,尝一尝“权力”的滋味,摆一摆“官架子”。近几年的反腐倡廉运动声势浩大地开展下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务员群体的灰色收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报考公务员人数的减少。

那些口口声声指责贪污腐败和权钱勾结现象的人,我恐怕,当相关利益问题出现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也会下意识地寻求“裙带帮助”。

他们一面骂这个贪赃说那个枉法,指责着这些不公现象;一面又找这个亲戚求那个朋友,助长着这些现象。诚然,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监督体制杜绝这种现象成风,但社会也应当反思如何摆正对政府的看法和姿态。

影片也记录了每天在耿的住处门口寻耿解决问题的人。

有人市侩着想要借穷苦之名从拆迁中获益更多:

也有流浪在大同的穷人来找市长诉苦

还有集结成队的非城市户口的家长找市长处理孩子入学问题:

强硬的拆迁计划执行的同时,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也在这位铁腕市长的督促下同步进行着。

如果有三条路要修,常规的做法是修两条,留一条;但耿的做法却是三条一起修。

他在大同和太原的做法都一样,我至今也无法忘记太原几乎全城瘫痪的那段日子,每天都要为上下学预留更多时间,下起雨时,施工中的坞城路更是泥泞得无法行走。从马路上的出租车司机到教室里的老师同学,几乎人人都在谈论(以指责为主)修路的事。但那灾难性的几个月过去之后,几乎每个主干路上都架起了高架桥,交通流畅度有了极大的提升,暴雨天道路积水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所有人又都开始改口夸赞修路修得好。

很难说,这是不是操控人心的政治手段,但纪录片却记录下了耿对着进度拖沓的施工队伍和手下官员大发雷霆的过程。至少让我了解到,下令全城修路的那人也在尽最大努力督促着施工尽快完成,好早日结束出行艰难的日子。

面对拖沓的施工队伍,他给出具体期限,要求工程必须7天内完成:

面对手下官员“乡里没有能力落实计划”的回复时,大发雷霆说要换一个能落实计划的人:

因为大拆大建,大同政府欠下了巨额债务,至今也未还清。但在纪录片里,耿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检查,面对糊弄人的垃圾工程,他气得要撤回资金:

对这种斥巨资建设的行为是否可行,我很难做出评价,因为眼下大同虽然焕然一新,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市政府都将因背负巨额债务而举步维艰。但积极的一面是,至少做决策的人在尽最大努力监督着这些资金的使用,对他的决策负责。

除了拆迁之外,耿对于古城的建设也存在争议。

有许多考古专家认为他以“重建和修复的名义破坏了真正的文物”。也有市民质疑他:修城墙就可以带来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吗?甚至拿他与秦始皇相比较:

耿对此的回应是:修城墙是帮大同修复传统文化资源,以便日后发展文化产业:

虽然耿的做法不完全可取,但如果不重建古城,那么即使破旧的城区是文物,这些既没有历史故事又没有特殊建筑风格的残垣断壁是不会有旅游吸引力的,也就是说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耿及其团队打算从文物上做文章,请考古专家帮忙评估文物和参与重建会是更好的办法。

这学期上金融课,教授还拿大同市举例,调侃市政府很聪明,说他们发行债券借巨款修路,至于还不还得起,那可能就是下一任市长的事了。

但看完纪录片,我才了解到耿的调任是上级突然的决定,前一天在提名大同市委书记的他,第二天就收到了调任太原当市长的通知,匆匆忙忙离这一任赴下一任,许多事情来不及收尾:

耿的突然离任,也许是上级领导认为复兴大同的框架已经建设起来,可以将耿放到省会城市大展身手;也许背后有政治势力角逐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耿的确尽到了他应尽的责任。而且在影片中,虽然耿的许多做法颇有争议,但从他的角度来说,他有理由相信他的做法对大同这个城市有利,而他也在尽最大努力对他的决策负责。

大同市的市容似乎在大拆大建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道路、恢弘的古城、甚至还被评为了花园城市。可是这个城市乃至全国的内核呢?观念和体制上的不合理之处需要多久才能改变?盘根错节的政治生态,牵一发则动全身;这样超负荷的发展模式可行吗?可那欠下的巨额债务又将怎么办呢?

取怀柔政策,路一条一条慢慢修可能会令这个城市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落后地位;可是取雷霆手段,所有路同一时间一起修又会带来即时的交通瘫痪和庞大的拆建成本。

导演周浩问耿,为什么不怀柔一点呢?

耿的回答是他留在大同的时间不多,大同的机会只此一次,要抓紧机会冲上去:

历史会不会再给大同机会我不知道,刚和柔两条路,也许都是出路,也许都不是出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事关民生大计的重要决策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参考各方意见,再三斟酌考量,而非将整个城市的命运,像赌博一样,交由一人决断。

尽管“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但如果抓耗子这件事涉及其它一众猫猫狗狗,那么抓耗子的那只猫,就不能粗暴地独自决断如何抓耗子。因为我们不能赌上成千上万人的正常生活去拼一个可能存在的好结果。

我相信历史的车轮必然会一直向前走,我也能看到我的国家我的城市在一天天变好,但我希望这条变好的路可以走得快一点顺利一点,而这必然要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度。当然以中国目前国情来说,不可能实行直接民主,因为一则效率太低,二则不切实际。但现行的代议制民主,至少要反思如何能更好地代表群众的意志,如何能更好地抓住那只耗子。

最后,这也是我发在公众号上的观影笔记。资源可以在公众号后台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