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作者 包身工作者夏衍简介

2017-1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包身工>的作者夏衍 简介: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时家境贫困,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

《包身工》的作者夏衍 简介:

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


  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小时家境贫困,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并与郑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创办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推动了革命戏剧运动的发展。1933年以后,他担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成为我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戏剧运动,同时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领导党的文化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

摘要:以下是高一语文课文《包身工》作者夏衍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本文还介绍了夏衍的教育经历和他一生着译丰富,电影、戏剧、杂感、电影评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均有较高造诣。


包身工作者夏衍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做过染坊店学徒。1914年就学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学日本,先后在明治工业专科学校、九洲帝国大学攻读工科。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着。1923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6月加入中国***。1930年参加了左联的工作。抗战期间,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941年奉命赴香港创办《华商报》。后到重庆任《新华日报》总编辑。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中国电影家协会***,中顾委委员等。 夏衍一生着译丰富,电影、戏剧、杂感、电影评论、报告文学的写作均有较高造诣。他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狂流》《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