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类贡献奖”大奖摄影师陈庆港

2017-10-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陈庆港,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摄影专业,曾就职于多家媒体,现为杭州日报首席摄影记者.     主要报道作品有:<20世纪末中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状况调查>(1999-2001年);<细菌战调查>(2002-2003年);<外省人-农民工生存调查>(2001-2003年);<中国慰安妇>(2003-2005年);<灰度空间-抑郁症>等.    19日下午,在我市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颁

    陈庆港,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摄影专业,曾就职于多家媒体,现为杭州日报首席摄影记者。     主要报道作品有:《20世纪末中国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状况调查》(1999—2001年);《细菌战调查》(2002—2003年);《外省人—农民工生存调查》(2001—2003年);《中国慰安妇》(2003—2005年);《灰度空间—抑郁症》等。

    19日下午,在我市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颁奖式上,一位蓄小胡须的壮实小伙子从容地走向领奖台,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和达州市委书记李向志手里捧过大奖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届“人类贡献奖”还设了六个单项一等奖,这些一等奖相继被外国摄影师夺得,来自杭州的小伙子不负众望,其作品《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一举夺得了大赛最高奖项。

颁奖结束后,本报记者专访了大奖获得者、杭州日报首席摄影记者陈庆港。   只身独闯女儿国     十年前,陈庆港就十分关注云南、四川接壤的那片秘密森林,多次到那一带拍摄,那里的原始森林、少数民族村庄、绵延的山峦、封闭的道路和原始习俗,吸引了无数的摄影者涉足。

在拍摄本届获奖作品《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之前,陈庆港已到那一带拍了3次,几次都是从云南丽江进入,每次拍摄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2004年秋天,陈庆港再一次来到这一地区拍摄,这次他孤身而来,选择的线路变了,他从川西而入,雇人马带路,徒步走到了木里县屋角乡的利家则村。

利加则是川西南密林深处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村落,以农牧为生,被十三座大山紧紧包围,神秘而与世隔绝,过去靠茶马古道和常年跋涉的马帮,把小村子和外界联系在一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严格遵循着古老的母系氏族习俗:男不婚,女不嫁,男女一生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母亲身边。

男子成年后,晚上悄悄跑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家过夜,天亮前再悄悄地溜回家。女人在这里受到特别的尊崇,是家庭生产、生活的中心,而女主人则是全家的灵魂,家里所有人都把自己挣来的财物交给她,她说出的话,全家都要听从。

  与村民同吃住     为了真实地反映和表现出这里特有的民俗,陈庆港扎根住进了村民二车卓玛家,在她家同吃同住,白天放牛放羊,晚上聊天,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陈庆港是城里人,帮忙干点农活家务活他能凑合,但真正在那里生活,他还是吃了不少苦。这里的人家多数时间吃的主食就是山里产的洋芋,这洋芋吃个一两天,城里人会觉得是不错的粗粮,但天天吃这个,顿顿吃这个,谁也受不了。

不吃又没有其它可吃的,他也只得咬牙吃。     吃的问题还没适应,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山区卫生条件较差,自然环境恶劣,困难要一样一样地面对。

蚊蝇多,白天叮咬,晚上睡觉也挨叮咬。一天,陈庆港干活时腿露在外面,被高原紫外线照射,第二天腿就肿了,行走困难,好心的主人见他痛苦,用酥油茶往他腿上擦,说是擦了它伤口好得快,还可止痛消肿。

没想到,这一擦,因酥油茶中含糖,蚊蝇来得更多,叮得他更厉害了,见他越加痛苦的样子,主人又上山为他采了药草,煎熬水洗脚,洗了几天后腿才渐渐好了。   十年完成一组作品     陈庆港只身独闯女儿国,拍摄了数千张图片,最后完成了《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这组作品。

然而,这不是陈庆港第一次参加“人类贡献奖”并获奖,在第四届“人类贡献奖”获奖作者中也有陈庆港的名字,那一届,他的参展作品《浙闽古道大穿越》获得了生活类三等奖。

    今年9月4日,杭州报业集团召开“陈庆港报道摄影作品研讨会”,人民摄影报、江苏文艺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中国美院摄影系、浙江省记协等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应邀参加。

研讨会还展示了陈庆港近年来创作的《秘密森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灰度空间——抑郁症》、《细菌战调查》、《浙闽古道大穿越》、《礼物》、《拉萨刻石者》、《那山那人那铃声》、《回家》、《外省人》、《第八号强台风》、《中国慰安妇》11个报道摄影图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