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港走出北川 走不出的北川——荷赛金奖获得者陈庆港访谈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今天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的5月,拍摄地点是在中国的四川省北川县.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有几万人失去了生命,我曾目睹了许多人他们怀着对生的强烈渴望,一直坚持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然而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从今天(5月2日)起,再往后数十天,就是四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年里,灾区的人们正在为重建自己的家园而辛勤工作,无数人为了早日抚平幸存者内心的创伤而在不懈努力--"--陈庆港的摄影作品<走

“我今天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08年的5月,拍摄地点是在中国的四川省北川县。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有几万人失去了生命,我曾目睹了许多人他们怀着对生的强烈渴望,一直坚持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然而他们永远离开了我们……从今天(5月2日)起,再往后数十天,就是四川地震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年里,灾区的人们正在为重建自己的家园而辛勤工作,无数人为了早日抚平幸存者内心的创伤而在不懈努力……”

——陈庆港的摄影作品《走出北川》在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中获突发新闻一等奖,这是他在荷赛颁奖活动中的演讲。

和陈庆港的谈话,是从“5·12”地震开始的。

陈庆港:“前不久,在黔西北一个小县城的车站里等车,看到售书亭的书架上挂着一本过期的杂志,是去年五月份的《体育画报》,杂志封面照片上是废墟上斜矗着的一根旗杆,照片上压着‘体育暂停’四个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这个心碎的国度,此刻体育已经不再重要。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期关于‘5·12’地震的特刊。这期杂志我见过,就在‘5·12’过后不久,但我当时没有去翻它,我清楚那时自己根本就无法平静地将它看完。而现在,‘5·12’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我想这时我该能去翻看它了。

于是我从售书亭的架上取下那本杂志,翻看起来。然而,只翻了两页,只两页,眼泪就出来了……卖书的小姑娘紧张地看着我,问我‘您这是怎么了’?我赶紧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这一抹不仅没有抹去泪水,反而使泪水布满了脸颊……其实,时间只会让你和某些时刻有了回旋的距离,但它却丝毫不会让你的心对之麻木。

你可以用时间把一些记忆小心折叠收藏起来,但你一旦把它翻出来,打开,你会发现:它其实从来都不曾有一点的损减,它簇新如昨。”

这段时间,陈庆港经常接到各地记者朋友的电话,问他现在是不是在四川地震灾区,或者什么时候去四川地震灾区,因为马上就到5.12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了,他们都已经到达灾区,在做采访。陈庆港说地震后从灾区回来,自己就一直计划要再次去灾区采访,但直至现在,他都没成行。他说这不仅是因为自己忙,一定还有说不清的缘由。就在和陈庆港谈话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一家媒体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们此时正在北川,手里就拿着陈庆港拍摄的一张照片,他们想请陈庆港能够提供拍摄这张图片的具体时间、地方,以及其他细节情况,这家媒体想寻找到陈庆港拍摄的这张图片上的那位幸存者。对方问得很仔细,陈庆港就详细地向对方描述着他拍摄这张照片时的具体环境、时间,以及他能提供的所有其他情况……

陈庆港:“从灾区回来后,我有好长时间不去翻看在那里拍下的照片。直到后来由于要发稿,找图片,才又翻看这些图片。在连续不断地匆匆翻看那么多的废墟、悲恸、死亡的画面时,偶尔会看到当时拍下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上那些被寻找的人的笑容,会让我的目光停留下来,很久。

汶川地震发生后,幸存下来的人纷纷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自己失踪的亲人,想早点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在当时地震灾区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寻人启事。拍下这些照片,是被照片上的许多人的笑容所打动,你知道,那时,我所能看到的所有人的脸上都不再有这样的笑容,脸上有的都是哀恸,是绝望,是眼泪。

那时,这些笑容让我因看到了那么多的哀痛而变得灰冷的心有了温暖。这些笑容里,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没有一丝不祥的预兆,很容易让人想起快乐、想到幸福。

看得久了,就会去想,他们现在有没有被找到?那时,我努力不让自己去多想这个问题,实在绕不过了,就想:他们一定都已经被一一找到了。

但这样就又会往下想:那么,他们现在又怎么样?‘5·12’地震马上就到一周年了,这些被寻找的笑容仍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我一直都在努力让自己这样去想:他们谁也不会有问题,他们都在,都很幸福。但总是还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追问我:他们真的还好吗?寻人启事上都有联系电话,但我一直不去拨打这些电话。

一是因为我不用拨打这些电话,因为我相信我所相信的就是事实:他们都活得很好;二是我不敢拨打这些电话,因为我怕我所坚信的被证实:事实并不是这样。就这样,好长时间里,我备受这件事的煎熬。我明白,其实,我就是想知道,这些被寻找的人,这些被寻找的孩子、妈妈、还有爸爸 ……他们,现在,到底怎样了?”

陈庆港最终还是决定拨打寻人启事上的电话。

陈庆港:“在拨通一份‘儿急寻母’ 启事上的电话后,电话很快有人接听,当对方明白我的意图后,电话那头传来了非常激动的声音:”找到了!找到了!妈妈找到了!地震后的第三天,我到达绵阳,然后在九洲体育馆寻找妈妈。当时一直没有找到,我很担心,急得不得了。后来几天以后,有人从村里逃出来,我从他们那里打听到了妈妈的消息,得知妈妈没有事情。后来有部队进入村庄,妈妈用部队的海事卫星电话和我通了一次话。地震十几天以后妈妈终于从村里出来。现在,她已经被我接到深圳来了……”

然而,其实更多的寻找者,他们并没有这位“找到了妈妈”的儿子这样幸运。在一张寻找“张馨虹”启事上,有两个电话号码,陈庆港拨打了第一个电话号码,电话打通了,接听的是位女士,她告诉他打错了电话,她不知道 “张馨虹”这个人。陈庆港放下电话,沉默了很久后,又拨打了第二个电话,这次接听电话的是家在绵阳的张馨虹的嫂子……

陈庆港:“我向她说明了意图,想知道他们寻找张馨虹的结果。她告诉我没有找到馨虹。但紧接着她就问我是不是有馨虹的消息?我知道她和我一样相信馨虹还活在某个地方,但我告诉她没有。然后我们沉默了好久,我清楚地感觉得到她和我一样都在极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某种情绪。最后我说,非常抱歉,打搅您了。她对我说:谢谢你了,还记得馨虹。”

陈庆港低着头,好久没有抬起。

陈庆港拍摄下的寻人启事大约有一百多份,由于当时拍摄时许多信息缺失,大多已无法联系。但每一个被寻找的人的命运,都会让人放心不下……

陈庆港:“记住北川,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忘记北川,则是一件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