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公开课 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访问南开并讲座

2018-03-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小能)5月13日,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来访南开,并在哲学院多功能厅做了题为"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讲座.讲座由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主持,哲学院多位师生参加了讲座.郭齐勇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讲述.首先,介绍了萧萐父先生的思考.贡献与启示.第一,萧先生对方法论问题思考的过程与重点,主要包括对教条化.庸俗化.贫乏化的检讨,强调重新架构解读中国哲学,力图从政治走向学术.第二,萧先生关于经典与史料的解读,认为&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小能)5月13日,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来访南开,并在哲学院多功能厅做了题为"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讲座。讲座由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严正教授主持,哲学院多位师生参加了讲座。

郭齐勇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首先,介绍了萧萐父先生的思考、贡献与启示。第一,萧先生对方法论问题思考的过程与重点,主要包括对教条化、庸俗化、贫乏化的检讨,强调重新架构解读中国哲学,力图从政治走向学术。第二,萧先生关于经典与史料的解读,认为"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这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第三,萧先生关于已有成果的研读,强调学术综述,有思想的学术,要德业双休、学思并重、史论结合、中西对比、古今思远。

其次,讨论了中西之间的互动交流与中国经典诠释方法学的展开。在此部分,郭教授首先介绍了几个诠释词,包括实谓、意谓、当谓、必谓等,接着又介绍了研究中国哲学所遵循的解释学原则,最后用伽达默尔的话告诫中国学者不应忽视本民族及其文化传统中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诠释学思想的分析与提炼。

再次,分析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多重取径、前景与限制。第一,关于中国哲学学科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郭教授认为中国哲学有其自身的特性,实践性强,不停留于"概念王国",中西哲学可以通约、可以比较。第二,关于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郭教授认为我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及其经典要有基本的尊重、谦虚态度。

第三,关于中国哲学的特殊性与丰富性,中国人强调经验直观与理性直观地把握、领会对象,郭教授指出我们要扬弃线性推理的"中国特性"、"中国认识论"的特色。第四,内在的批评与思想的训练,郭教授主张一种谦虚的方法,强调思想的训练与思想力的培养。

最后,严正教授做总结发言,希望郭教授多来南开交流,鼓励同学们多看书,多思考。此次讲座不仅有助于提高哲学院师生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认识,而且对哲学其它学科乃至于中西方文化对话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