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夏衍上海屋檐下的研究现状的分析

2017-11-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夏衍(1900--1996)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20 年留学日本,并深受国内革命浪潮的影响.1

夏衍(1900--1996)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20 年留学日本,并深受国内革命浪潮的影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衍回国,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无论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政论、报告文学、翻译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他光辉的一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1935年以《都会的一角》步入剧坛。1936年发表了历史剧《赛金花》和《秋瑾传》。 《赛金花》用漫画的手法,以赛金花的活动为线索,画出一幅“庚子事变为背景的奴才群像”,鞭打了清朝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卑鄙殛耻。

《秋瑾传》以辛亥革命时期女英雄秋瑾为主角,着重表现了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 夏衍在回顾他的创作道路时曾经说过,他早期创作的独幕剧《都会的一角》,多幕剧《赛金花》《秋谨传》,都是"很简单的把艺术看作是宣传的手段",为了"在那种政治环境下表达出一点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如写《赛金花》是为了骂国民党的媚外求荣,写《秋谨传》是为了所谓的"忧时愤世",因此,这些剧作虽然已.

.. 夏衍(1900--1996)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20 年留学日本,并深受国内革命浪潮的影响。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夏衍回国,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在数十年的文学生涯中,无论戏剧、电影、散文、杂文、随笔、政论、报告文学、翻译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他光辉的一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1935年以《都会的一角》步入剧坛。1936年发表了历史剧《赛金花》和《秋瑾传》。 《赛金花》用漫画的手法,以赛金花的活动为线索,画出一幅“庚子事变为背景的奴才群像”,鞭打了清朝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卑鄙殛耻。

《秋瑾传》以辛亥革命时期女英雄秋瑾为主角,着重表现了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 夏衍在回顾他的创作道路时曾经说过,他早期创作的独幕剧《都会的一角》,多幕剧《赛金花》《秋谨传》,都是"很简单的把艺术看作是宣传的手段",为了"在那种政治环境下表达出一点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如写《赛金花》是为了骂国民党的媚外求荣,写《秋谨传》是为了所谓的"忧时愤世",因此,这些剧作虽然已经显示出夏衍的创作才能以及他戏剧风格的某些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剧中人物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直到学习了曹禺的《雷雨》和《原野》,才懂得了"必须写入物、性格和环境"。

因此,从1937年创作的《上海屋檐下》开始,他实现了创作的根本转变:即从席勒化向莎士比亚化的根本转变。他开始把剧本创作的焦点集中在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活动的描绘",把当时时代特征反映到了剧中人物的身上。

《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两剧表现出夏衍既保持着“自己”,又发展着“自己”,形成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也是他自觉实践现实主义手法取得的重要收获。

剧本描写的是生活在大上海城市底层的一群小市民和贫苦知识分子平凡的、令人诅咒的生活,通过五个家庭的不同遭遇以及相同的不幸命运,揭示社会内在的矛盾,展示了抗战前夕的郁闷时代气氛。 故事梗概:工厂职员林志成十年前在朋友匡复被捕入狱时,被托照顾其妻杨彩玉和女儿,在匡复杳无音信的情况下,与杨彩玉同居。

十年后匡复出狱回家,三人心灵都留下伤痕。林志成软弱内疚,杨彩玉多情,难以选择。匡复初时沮丧,最后毅然奋起,走出家庭,奔向时代洪流;大学毕业生黄家楣,毕业后却失业在家,穷困潦倒,老父远道来沪探亲,家楣与妻只能变卖衣服强颜欢笑,黄父发现真情,留下仅存两块钱后悄然离去;卖报孤老李陵碑,独子在“一.

二八”战事中牺牲,心中仍盼其归来;孤苦无靠,被迫卖身的施小宝,丈夫漂泊海外,自己受尽流氓侮辱;小学教师赵振宇夫妇生活拮据,只能苦中作乐。

剧中人的行为都似乎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按生活给定的逻辑在行事,但是把这些人和事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时,结果却令人无法忍受。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幸的,他们在地狱般的社会中挣扎、煎熬,而本身的弱点又决定了他们自身无力回天,只能在阴暗的日子里默默度日。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些弱者们的内心深处却并未失去对光明的向往,他们企盼着天“总有一天会晴”,文章最后葆珍的歌声是剧本唯一的阳光――象征着未来属于孩子,带有人道主义的色彩。

人物形象: 林志成是《上海屋檐下》中一群小人物里刻画得较为丰满的一个。

他善良、软弱,被捕匡复托其照顾妻女,因失去信息又和其妻产生感情而同居,匡复回而感无脸见人,背着沉重负罪感,想离开又难以割舍。在工厂不满老板,又不敢反抗,生活得压抑、痛苦。后在匡复精神感召下,终于觉醒,不惜丢掉饭碗,摆脱了被人看作狗的屈辱生活。

匡复是剧中有理想、有毅力的勇敢坚强的革命者形象。“四.一二”被捕入狱,获释回家却发现妻子和朋友林志成同居,处于尴尬境地。心中的失望、痛苦自不待言。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克服了个人生活的创伤,走出家门,重新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 林志成和匡复形象,体现了作品“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的题旨。

该剧艺术特点: (1)构思巧妙、布局严密,多条线索共同发展。 (2)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恬淡、自然,而又洗炼、隽永。 (3)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颤动。 夏衍剧作的艺术特点 1)善于写普通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平凡的人生,从"几乎无事"的日常生活中去发掘内在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寓政治意义于艺术表现之中。 (2)不以紧张激烈的外部冲突、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取胜,而 是着意通过日常琐事,真实准确、细致入微地再现人物潜藏的心理矛盾冲突,以简洁的笔力向人物心灵的纵深层次拓进。"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内心活动"。 (3)简约、谨严、含蓄的艺术风格。 (4)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