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郭松龄 张学良说出了冯玉祥、郭松龄反奉失败的真正原因

2018-0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张学良晚年口述史中,他曾这样评价冯玉祥:冯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几个都很残忍;冯也很残忍,他杀人.我对他很难过的,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林肯说的话是真理,他说的这

在张学良晚年口述史中,他曾这样评价冯玉祥:冯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几个都很残忍;冯也很残忍,他杀人。我对他很难过的,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

林肯说的话是真理,他说的这句话,我太佩服了,你呀,可以欺骗,在政治上你可以欺骗一个人所有的时间,你把这人欺骗一辈子,他都信仰你;你也可能欺骗多数的人少数的时间,你可是不能欺骗所有的人所有的时间。人,不是都是傻瓜,人不能把所有的人完全欺骗。

他一时成功可能,中国有句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你可以失败,但是假若真理在你那儿,那你不能算失败。我从不欺骗人。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但结果还不是欺骗到他自己身上,冯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你了。

你这个人,说话没信用了,那你就在哪也站立不了了,你要想做一个大的事情,做一个真正的政治上,你想统治,那你总得有你自己确定的主意。那个人—冯玉祥专门做假。带兵倒是很会带兵,所以韩复榘,石友三叛变哪。韩复榘已经是军长了,他跟我说,冯玉祥要他在门口给自己站岗,韩说,我有儿子、孙子,我实在受不了了,所以他后来不叛变了吗?

冯玉祥死得很惨。我认为那是俄国人有心把他弄死,烧死了。在船上,有个小电影机,我也有一个,它是有一个变压器,变压器容易着火。

(1933年8月3日,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1948年8月22日遇难)

张学良为何对冯玉祥评价这样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张学良看来,冯玉祥在郭松龄倒戈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郭松龄之所以倒戈,冯玉祥和李景林能够与之联合,是重要的外援。有了这个外援,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得到配合。从冯玉祥与郭松龄签订的密约看,双方应该真诚配合。但是,冯玉祥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在背后挖了郭松龄的墙脚。

战争爆发后,郭松龄的军事发展异常顺利,冯玉祥等人就不想履行原来与郭松龄所签密约的条款了,或者,从一开始冯玉祥就没想过要履约。

战争爆发当天,冯玉祥就不顾盟约按以前拟定的计划,命张之江进驻丰台至落垡一线;宋哲元部集结于多伦。11月28日,宋哲元率骑兵向热河首府承德进发。国民军一军违约进入热河,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满及疑虑。与此同时,国民军二军、三军在占领保定后,也分路急速向天津进军。这更加剧了李景林的恐慌。

11月30日,冯玉祥派熊斌及王乃模到天津,直接要求李景林率部去热河,让国民军一军借道援郭。这实际上是公开表示,要李景林将直隶完全让给国民军。李景林急忙托张树声向冯玉祥输诚,并派自己的高级顾问韩玉辰会同黄郛去张家口疏通。

韩问冯玉祥国民军对李企图怎样,冯明白表示,由李腾出原有地盘,率所部移驻热河,沿途当予以便利。而此时,国民军已进占热河,实际上,国民军连热河也不想让其所得。这就把李景林逼到了自己敌对的一方。12月1日,李景林决定对国民军进行武力抵抗。

相互联合的三家,两家自己打起来了,自然使郭松龄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条,但冯玉祥从背后来这么一下子,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说到郭松龄失败的原因称:“……李景林一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离间,一以不打破权利观念,定要劫持直隶地盘,竟在此一发千钧的时候,引起了对国民军二、三军的冲突”;“这原因,一方面是李景林违约异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干涉”。

在此,他把罪责归于李景林。然后,他又自相矛盾地指责国民军二、三军要夺取天津:“……郭松龄之功败垂成,一面固然帝国主义出兵干涉,但是国民军二、三军之不顾大局,……也是不可抹杀的原因”。

国民军三军孙岳部放弃陕西与二军攻直隶,是其既定方针。冯玉祥说:“孙二哥一因陕西地方困苦,给养不能维持;二因张作霖曾有驱逐王承斌出津之事,前仇难释;三以逼于李景林的压迫,不甘让步;于是趁奉军内部发生裂痕之时,派令邓宝珊、徐永昌率国民军二、三军进攻保定,企图规复河北地盘。

”国民军二、三军是于11月19日占领保定,随即就挥兵东进。冯、郭在11月22日签订密约。就冯玉祥的威信而言,此时完全可以让二、三军将兵撤回。邓宝珊、徐永昌也决不敢冒破坏大局的风险不听命。但关键是冯玉祥根本没想真正制止二、三军的行动。在此,冯玉祥把一切罪责都推给了他人,根本不谈自己的背约行动。

尽管郭松龄起兵反奉,但张学良对郭松龄的情谊依然没有变。他在晚年对郭松龄依然有惺惺相惜的怀念之情。因为有对郭松龄的这份情意,就更加重了他对冯玉祥出尔反尔的表现的憎恨。这恐怕是他晚年对冯玉祥评价甚差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