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周晓琳 周晓琳(左)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重庆彭水县宣传部供图

2017-06-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周晓琳(左)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重庆彭水县宣传部供图"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工作是点滴,是琐碎拼起来的",现年29岁的周晓琳用平实的话

原标题:周晓琳(左)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重庆彭水县宣传部供图

“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工作是点滴,是琐碎拼起来的”,现年29岁的周晓琳用平实的话语,概括了她6年来当村官的感受。2008年,周晓琳来到重庆彭水自治县邵庆街道镇南村,成为了一名村官,从最开始的被村民质疑,到现在成为百姓的知心人,周晓琳经过一步步的摸爬滚打转变着自我,扎根在基层。

2个月和村民打成一片

2008年9月周晓琳通过“村官”计划层层考试,顺利成为了重庆市首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重庆彭水自治县邵庆街道镇南村任职。

“到了村里,心理压力是有的,但我一直告诉自己,事情要一件一件做,首要任务是摸清楚村里的情况。”周晓琳说,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邵庆街道镇南村有700多户人家,面积16.1平方公里,道路崎岖,她刚去那时,很多地方都没有通公路,只能靠双脚走。

周晓琳背着大包,穿着运动服,戴着眼镜,跟着村主任走,村民很好奇:“不是村里的人跟着我们村主任做什么?”周晓琳很大方地介绍自己,与他们拉家常。活泼开朗,是镇南村村民们对周晓琳的初步印象。

“把自己当成学习者和聆听者,多听多记。”记者看到周晓琳办公桌上,十几个笔记本,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李前菊,家里4口人,传中良,45年党龄的老党员……

通过2个月的走访、调研,她摸清了村情民意。而镇南群众,则是通过和她的接触,知道村里来了一个能干的女大学生“村官”,在村干部心里,周晓琳则是位能吃苦、尊重人、虚心上进的年轻人。

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种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种什么菜,怎么种,村民不懂科学,只是按照老习俗栽种。

周晓琳经过长期考察之后,提出在村里种空心菜的想法,并免费提供种子,还发展2户大面积种植,曾卖到8元钱一斤的价格。

另外,经过市场调研,周晓琳动员农户,成立了镇南村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让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的收入由每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镇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周晓琳积极了解国家“扶农”政策,利用镇里“通畅工程”、“通达工程”等契机,为村里修路争取到了资金。她多次去镇里,并抓住县领导到村里考察、调研以及访亲的机会,软磨硬泡争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在周晓琳和全村人的努力下,村里每组都通上了组级公路,修了8000多米的人行道路,23口人畜饮用水水池。

镇南村位处“老少边穷”地区,“怎么让自己的镇子强起来,在竞争中排名靠前”是周晓琳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接触到新事物,是对周晓琳的挑战,也是她的机遇,她说:“抓住机会不断学习,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出现”。

每个村民都知道她的电话

作为党总支部书记,她带领镇南村党总支班子制定了党员干部全程代办群众事务制度,和班子成员接访走访群众制度。

通过村干部分片包干,每年至少逐户走访群众2次以上,周晓琳主动将自己分到民情最复杂,交通最不方便的村组。在走访群众的同时,将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姓名、职务、电话以及各种便民电话的“党群连心卡”发放给每一位村民,让群众有困难都能在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上村干部。

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汇总梳理班子成员接访、入户走访群众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并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公示,让群众随时监督。

另外,周晓琳狠抓无职党员的设岗定责,结合党员的特点设立了“政策宣传、治安维护、森林防护”等8个岗位,让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岗位,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在周晓琳带头公开承诺的感召下,党员结合自己认领的岗位,向村民公开承诺自己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内容,党员争着干、比着干的氛围逐步形成。群众都说,村里来了个新书记,党员也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