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部分廉政人物(二)

2017-10-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赵轨,隋朝河南洛阳人.高祖时,赵轨转任齐州别驾,考核政绩连续最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各自擦眼泪说:别驾在官任,水和火的小事都不触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后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停下马等待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操行.狄仁杰,(公元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为官以百姓心为心,为

赵轨,隋朝河南洛阳人。高祖时,赵轨转任齐州别驾,考核政绩连续最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各自擦眼泪说:别驾在官任,水和火的小事都不触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

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后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停下马等待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人偿付了钱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操行。

狄仁杰,(公元630--700),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为官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在武则天时期曾任大理丞,他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

7万人,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狄仁杰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是杰出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武则天称其为国老。李勉(717-788)字玄卿,唐朝宗室。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

李勉生性耿直,为官做人,更是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李勉整饬吏治,严刑峻法,他把明知故犯的污吏装入棺材活埋。他清除私心,不取私财,李勉埋金成为千古清廉诚信佳话。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白居易任官勤勉,政绩突出。他任杭州刺使期间,从未收受贿赂或向地方索取名贵物品,在其离任还乡时,发现箱内有两片玲珑可爱的山石,他遂写成一诗追悔已过。三年为刺使,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徐有功(641702),名弘敏,洛州偃师(今河南偃师)人。他先后担任过司刑丞、秋官郎中、左肃政台侍御史、司刑少卿等官,其间,虽几经起落,但其为官持法宽平、刚正不阿的秉性始终不改,从而与历史上众多的王侯将相一样名留青史。

徐有功为狱官的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用法宽大,独存平恕;刚正不阿,依法断狱。徐有功因为严惩奸邪,被称为獬豸之精的法官。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

包拯直言敢谏,立朝刚毅,多次弹劾权幸大臣,贵戚宦官为之敛手。包拯执法严峻,铁面无私,不避亲党,重惩贪贿。包拯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他断狱英明刚直,被誉为包青天,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是清官的化身。

包拯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张之才,北宋年间任阳城知县,在任四年,为官清明,秉公执法,廉洁无私,爱民如子,政绩卓著,名扬州府,百姓称之为铁面青天。

离任时百姓扶老携幼来到县衙,攀辕挽留,嚎陶痛哭。张之才感慨万千,挥笔留下了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尤似到时贫的诗篇。

后来这首诗刻在石碑上立于汤王庙内,载入邑乘,流传民间。
陈希亮(999年一1063年),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出身进士,曾任雩县令、宿州知府及开封府判官等职,官至太常少卿。在他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如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

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朱熹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朱熹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是后世官员清正廉洁的理论基础。


陈俊卿(1113--?)字应求,号六梅,莆阳人。陈俊卿是文臣中力主抗金的抗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光明磊落,据理力争,向孝宗建议起用抗战派张浚主持北伐,以解临安之危。他采取屯兵垦田、扼要地筑城垒、安抚逃亡流民、整顿浙西水师和督理淮东军务等措施,以巩固后方,增强抗金实力。

今莆田市玉湖陈氏祖祠内有一副柱联。 清忠亮直抗金良相;节义文章扶宋名臣。良相指的是丹心碧海,尽忠报国的陈俊卿;名臣指的是坚贞不屈,杀身成仁的陈文龙。

文龙乃俊卿的五世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武艺高强,武略非凡,治军严谨,令出如山,赏罚分明,威震敌胆,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倡导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岳飞廉洁奉公,衣食住都和士兵一样,穿粗布衣服,吃普通伙食,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其中包括用于装备军队的数千匹麻布和数千石粮米。

吴讷 王翱 于谦 况钟 杨继盛 海瑞 唐侃 范景文 胡守安 李汰 于成龙 汤斌 刘统勋 叶存仁 蔡信芳 郑燮 林则徐 侯鸣珂 张伯行

吴讷(1372-1457),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曾任监察御史、南院佥副都御史等职,所以人称吴御史。吴讷为人憨厚耿直,昌词义色,风采凛然,能正自身,严于律己。吴讷巡抚贵州东返回京时,地方官员为了向他讨好,派人携黄金百两追至夔府给他馈赠。

吴讷接过贿金并未启封,只在上面题诗一首让来人将诗与黄金带回。其诗是: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吴讷题诗拒金,称誉古今,是明代一位清正名臣。

王翱(13841467),明代前期大臣,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右都御史、提督辽东军务、总督两广军务、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在惩贪、辨诬、守土等方面,都颇有政绩,为人 刚正廉直,忧国奉公,忘情恩怨,死后谥号忠肃。

王翱以拒婿调迁和珠还原主两件事,闻名于世,留传千古。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于谦十二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以气节和清廉流芳千古。《明史》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没时家无余资,正屋里面只有皇帝御赐的蟒衣、剑器,锦衣卫看了也忍不住落泪。他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况钟(1388-1442),字伯律,江西靖安人。况钟任苏州知府。他明察秋毫,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严惩贪官污吏。况钟孜孜爱民,裁减吏员1400余人,为百姓奏免赋税粮70余万石。他兴利除弊,不遗余力,锄豪强,扶良善,是明代著名的清官,百姓对他奉之若神,称他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任期十年已满,当地官民二万多人向上级请求留任。他死后,很多人为他哭泣,悲痛不已,并立祠纪念他。昆剧《十五贯》,以歌颂况钟断狱如神而广播天下。


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反冠以诈称亲王令旨的罪名下锦衣卫狱,廷杖一百,有人送与蚺蛇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曰:椒山自有胆,何蚺蛇为?后杨继盛于狱中自行割下烂肉三斤,断筋二条,受尽三年折磨。

后被弃尸于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继盛妻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杨继盛有《自说》诗: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青天。男儿欲上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此诗可视为其自白书和座右铭。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海瑞推行清丈土地、平准赋税,并屡次平反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海瑞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

他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唐侃,明江苏丹徒人。正德八年,唐侃为永丰知县。

他赴任时不带妻子,与书童一起生活,青菜豆腐,粗茶淡饭,生活很俭朴,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节操,殊为难得。皇太后死后远葬承天,出殡队伍所到之处,太监内官大肆勒索金钱,声言不办供张者处死。

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指着棺材说,办吾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贪官们惊愕无奈,悻悻而去。


范景文(1587--1644),字梦叔,号思仁,明吴桥(今河北吴桥)人。范景文写有《五箴》:周官六计,洁廉为贵。山泉寂清,市泉龌秽。名盗忍渴,顾名生畏,勿谓无知,夜金可媚。高高凤仪,圣世灵瑞。竹食醴饮,先洁其喙。

鸢吓腐鼠,是乃失类。蚁隙不窒,大防终溃。一介是严,百奸可坠。微臣作箴,敢告庶位。他任大学士时,当时亲友多登门相求,景文一一婉拒,并在门上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以明心迹,被后人赞为二不尚书。


胡守安,曾任明代信阳知州,为官清廉,在任满卸职时借向城隍辞行之际,薄服轻装。途经城隍庙时,感慨赋《任满谒城隍》诗明告: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借向城隍庙表达衷心,向民众表明自己心迹,坦荡为官,来去轻松。
李汰,明朝永乐年间,是明代福建乡试的主考官,李汰受命担任福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有人夜晚求见,奉上黄金十两,直言道:学生翰墨未精,疏漏必多,望老大人多多照应,得中之后,另有厚报。

李汰愤然挥毫题诗一首: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来人斜眼一看,又怕又羞,揣起黄金落荒而逃。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山西永宁(今吕梁离石)人。

于成龙在词讼、断狱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称。他铁面无私,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的症结。曾断过许多重大疑案悬案,平反错案,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

他天南地北,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于成龙逝世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表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人。汤斌为官一生,治理河务和漕运,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汤斌位极人臣,却众浊独清。他一生刚正不阿,仁厚爱民,政绩斐然。

汤斌离任江苏巡抚之日,苏州百姓罢市三日,痛哭挽留,其情其景,感人至深。汤斌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他任职期间鱼肉荤腥概不入衙署,每日只买三块豆腐作菜肴,人称豆腐汤。

汤斌说:公则明,廉则威。汤斌为康熙盛世清官册上的第一名,真正的清朝第一清官。
刘统勋(1698-1773),号延清,字尔钝,山东高密县人。刘统勋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家原有田数十亩,茅舍一处,服官50年,未增尺寸。

堪称清正廉洁,秉公无私,在贪黩好货,渔色无厌的官场之中可谓清风独标。刘统勋说: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乾隆称刘统勋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计天下利,得万世名!
叶存仁,字心一,号墨村,湖北江夏人。

清乾隆年间任河南巡抚,离任时,部属们在更深夜静时送来很多礼物。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将礼物全部送还。叶存仁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怕自己知道,这是清廉为官的最高境界。


蔡信芳,湖南善化人。清道光四年在陕西蒲城作知县,正直清廉,重士爱民,勤政为官。离任时,百姓拦道挽留,蔡知县大为感动,吟诗抒怀: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郑燮 (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49岁出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历时12年。

在任期间,鞭笞奸吏,勤政于民,被百姓尊称为亲民之官。某年山东遭受严重自然灾荒,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饥馑情景使郑燮目不忍睹。他为民请命,力争赈济,在潍县开仓捐廉,救济灾民,深得百姓感戴。他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他离职时,只有三条毛驴,一条他自己乘坐,二条驮他的书籍阮琴,另一条仆人乘的。可渭两袖清风、一官归去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题画小诗,表达了郑燮关心百姓的虔挚情感。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人。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华人的敬仰,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一切秉公办理,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官。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

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
侯鸣珂(1834~1898),宇韵轩。清湖南永定(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同治二年,侯鸣珂任孝义厅同知,上任途经车家河,目睹荒野遍尸的情景,就对天盟誓:不解民倒悬,鸣珂宁愿一死!

当晚即写呈文,差人星夜赶送省城。不久,行省拨下百万斤赈济粮。粮食到厅后,他亲自赶着骡马送往各地。他又发动百姓生产自救,并和农民一块下田插秧、上山挖地,一天只吃一顿包谷糊汤。

他给自己和家人规定:一日三餐不得过斤,洋芋、包谷、糠菜三各占一,不得妄加他粮。庠生余言吉送5斤猪板油给侯鸣珂夫人杨芝香。侯得知内情,拍案大怒:刮民脂膏,如杀我父母!百姓倒悬,尔等安享清福,不堪造就! 当即革去余的功名,并处其妻杨芝香杖股四十。

此后孝义厅军政官员都以同知为榜样,躬身为民。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进士出身,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

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的称赞,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以后,一些僚属门生,至亲好友,纷纷携礼前来祝贺,都被张伯行严词拒绝。但送礼者仍不乏其人。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份;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一些送礼者见此檄文,不敢自讨没趣,均悄然离去。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内容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