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萨男朋友 陈萨:艺术的顶峰没有男女只有人性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和郎朗.李云迪被国际媒体称为中国音乐三剑客<凤凰卫视>近期为她拍摄的记录片以<钢琴女皇>为标题她是国家大剧院纪念肖邦200周年系列音乐会唯一受邀的女钢琴家她被钢琴大师阿里瓦迪誉为"最能懂得肖邦的钢琴家之一"她的忠实粉丝包括<越狱>男星温特活斯米勒,得知陈萨在北京演出他立刻让助手订了16张贵宾标,请来好莱坞的同行助阵在这一切盛名和宠爱之下,陈萨究竟是谁    沉浸在音乐中的陈萨,犹如花园正中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她随着每一个音符摇曳,指尖似乎能够滴下

她和郎朗、李云迪被国际媒体称为中国音乐三剑客

《凤凰卫视》近期为她拍摄的记录片以《钢琴女皇》为标题

她是国家大剧院纪念肖邦200周年系列音乐会唯一受邀的女钢琴家

她被钢琴大师阿里瓦迪誉为“最能懂得肖邦的钢琴家之一”

她的忠实粉丝包括《越狱》男星温特活斯米勒,得知陈萨在北京演出

他立刻让助手订了16张贵宾标,请来好莱坞的同行助阵

在这一切盛名和宠爱之下,陈萨究竟是谁

    沉浸在音乐中的陈萨,犹如花园正中那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她随着每一个音符摇曳,指尖似乎能够滴下露水。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中世纪的公主,在一座梦幻城堡内司管属于伊甸园的天上景色,她说:“音乐就是一座伊甸园,有河流,有美景,也有毒蛇与荆棘”。作为司事,“你要知道在哪里能够找到水,也要知道如何躲开野兽的袭击”。

坚定的职业之路并不是天生的,它首先是一个决定

    第一次见到陈萨,是在北京深秋的夜里,她的脸庞如同那种会在夜间放出柔光的白玉。一瞬间,很难将这样一张年累姑娘的脸,和享誉世界的著名钢琴家联系起来。

   她被称为最善于演绎肖邦的钢琴家之一,最能读懂肖邦的女人,但肖邦是谁?一个天才,既拥有和乔治桑曲折动人的爱情,又有着对波兰强烈复杂的感情;既是细腻到一丝微风都能吹动心绪的艺术家,又有着将心脏运回波兰安葬的爱国热血。这样一个难解的人物,怎第可能被眼前这个年轻姑娘洞穿他生命的密码?

    陈萨和肖邦有脱不开的关系。2000年第十四届肖邦音乐大赛,年仅21岁的陈萨是最被爱好的选手;从初赛到复赛,成绩一直领先,决赛时很多人甚至认为陈萨获得冠军已经成为众望所归的事。

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呼声之下,陈萨却只获得了波兰舞曲最佳演奏奖,总成绩第四--第一名是李去迪。没有人知道,陈萨的那次失利和孤军奋战有关,身边没有亲人,朋友,英国老师彼时刚到华沙。学习、练琴、甚至做饭都要自己来。

  出国学习后,陈萨有了一个男友,“我不是一个花心的人,但一旦爱上后,就会非常投入。”那男孩像个“孩子王”,很有魅力,身边也是花团锦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关系一直没有公开,这是从开始有问题的部分,渐渐地,我在她的生活中成了一个隐形人。

”这种关系给陈萨带来的影响是,她无心音乐,无心饮食,甚至无心睡眠。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只有这份总是若即若离的爱情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她又感到如此无能为力,所能做的一切只是在一个黑洞似的旋涡中越陷越深。

    “那段日子,从1997到2003年,这6年算是我特别不务正业的时候,也弹琴,但脑子里是糊的。”

    “到了2002,2003年的时候,一切已经糟到了极点”。陈萨回国找到老师但昭义,这几乎是第一次,独立的陈萨开始向外界求助。老师冷静地听她讲完自己的状况,冷静列出前面可以走的路,看到老师列出那些路径时,陈萨没有感觉醍醐灌顶,却仿佛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他列了很多种可能性,我觉得他也是为我好,便为什么他说出的话完全没有像以前那种对我的期望。他原来对我的期望是我成为了一个演奏家,这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就是完全没有了这些念头,那么重的期望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这给了陈萨沉重的打击,有好几天她沉浸其中,内心始终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局面。她开始认真地想,“我到底要做什么,我以后还能做什么,我到底想不想做一个好的演奏家。”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一个关键点,陈萨的关键点就在那一次谈话中爆发了,在那之前,更多的是依着一条既定的轨道向前走,而在那个点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陈萨明白了,如果要走职业音乐家这条路,她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必须去克服自己性格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弱点,如果继续放任自己,她只能被动地接受生活。

    几天之后,她做出了决定,“我要做一个演奏家,要做最好的演奏家,我不惜为此付出最艰难的代价。”

    陈萨决定和那个男孩子分手,斩断乱麻:“在我没有办法改变局面,也没有办法改变对方的时候,我最后做的就是一个决定。”

   我这个决定中,陈萨潜在的个性开始全面呈现,女性的细腻、敏感、深情,背后则是男性的决断、坚持和毅力。

   深夜的风拂过她的面颊,她的眼晴里内出一点光,天上的星星便也喑哑了。

    当一个女人有了使命感,她就拥有了难以被忽略的dignity

   对于传统的女性,女性之美更多的是艳丽的容貌和妖娆的身姿,陈萨虽然天生丽质,她最吸引人的却不是这些。

   她有一种尊贵之美,却不是能够被任何钻石和头衔定位的尊贵。当你与她谈话时,你和她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屏障。并不意味着隔离,是某种很自然地引起尊重的物质。

    “如果形容女性的美丽,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dignity”,我不知道在汉语里和它对应的那个词是什么,但是看见一些人时你会自然地产生那种情感。”

    那是一种不仅仅属于此生此世,也和永恒相关的东西。是一张看不见的网,在那里,你的灵魂可以与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最高贵的灵魂们沟通。

    这个过程却并不容易,“我大概用了一两年的时间,才恢复到其中,那时候我才觉得“舒服”了,终于又回到了一个让我“舒服”的状态。

    一两年的时间说起来短暂,其实它是由一天又一天,一小时又一小时连缀起来的。

    “它要求很多的约束,比如定时定量的练习,你必须要一直持续地付出。其实我不记得我这条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它是一个使命感。”

    当陈萨找到自己生命的使命感,不再为一个男人,一段感情左右时,这种尊贵的美开始向她靠近。

    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陈萨拥有了粉丝,和国内情况不太一样,在国外,一个演奏家只有拥有忠实粉丝,才意味着她的职业之路有了保障。

    职业演奏家最简单的定认就是,在与音乐单独相处之处,会定期开音乐会,而总有相当数量的听众会因为你这个人不远千里赶来聆听。

    于是有了很多温暖的时刻,比如在英国的一位六旬老人将一部上百年历史的精装《莫扎特奏鸣曲全集》赠送给她,“这是我很珍贵的收藏,但您更应该拥有它”;还有乐迷把自己最喜欢吃的点心带给她分享;也有粉丝等待很久就为了送给陈萨上次为她拍摄的照片,更多时候则是一种默默地从世界各地赶来,静静地听完她的音乐,再悄悄地离开。

     在她的音乐会上,这些热爱陈萨音乐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一个音乐家生命成长每个阶段对音乐不同的演绎;当音乐会结束,他们又像水滴融入大海那样消失在人海。

   “我虽然不可能咱他们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但他们的支持给我鼓舞,有时让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孤独在台上,这个时候他们的支持特别温暖。”

    这样的时刻却注定是短暂的,音乐家的另一面意味着孤独。意味着孤独中大量工作,这既是对作品和技术上的工作,同时更是对自己心灵的工作。

   每天总会有七八个小时属于陈萨和音乐单独相处的时间,“像植物,植物就是在根的那个部分一直不断地吸取养分,它是不见阳光的,地下的,谁也看不见,没有人知道它在发生着怎样的化学变化。它所呈现给所有观众的那种音乐的光彩。”

   每年全球有几千万的孩子开始学琴,有几百万的孩子梦想成为音乐家,然而只有那些懂得在根部工作的人,才能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音乐家,才能走上这条艰难的职业之路。

   因艰难而稀少,因稀少而珍贵。

   “我终于发现自己拥有了dignity,那是非常喜欢的瞬间。”陈萨这么说时,她的根已经扎得很深,通向看不见却令人向往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