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 童庆炳谈审美心理/小红楼论学文丛(小红楼论学文丛)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书是由童庆炳先生专门谈审美心理机制的一组文章汇集而成,包括1990年作者给<文史知识>杂志写的文艺学专栏和与之相关的共16篇论文,作者采取把西方心理美学与中国

本书是由童庆炳先生专门谈审美心理机制的一组文章汇集而成,包括1990年作者给《文史知识》杂志写的文艺学专栏和与之相关的共16篇论文,作者采取把西方心理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相关论述结合比较的视角,力图为审美心理研究开辟一种新的思维。

美学的研究通常有哲学美学、社会学美学和心理学美学三种范式。在审美的过程中,如果人的心理机制不能完全敞开,或者说审美心理有障碍的话,审美就不能实现。本书稿就是着重对审美心理的展开这一重要过程进行了讨论。

编辑推荐

断片的人被束缚在单一的感觉上,当人丧失了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的眼睛,也就丧失了自已的精神家园,就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茫然无所归依。审美给予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使人性的残缺变成了人性的完整,审美是从断片的入走向完整的人过渡的中介。

本书从审美是人的现实需要谈起,对审美联想、审美投射、审美移情、审美心理距离分别进行了解释,对所涉“虚静”“异构同质”、审美升华、审美原型等命题也一一结合实例讲解,并能由浅入深地把问题引向一个开阔的未来。把西方的心理学美学与中国古代的相关论述作了一些比较,为审美心理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新面。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1992)、《文学概论》上下卷(1994)、《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2001)、《现代诗学十讲》(2005)等。其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1992)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多部专著获教育部人文社科著作奖。

目录

小引 从“断片的人”到完整的人——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主体心理意象的诗化——谈审美联想 心理定向与美的幻觉——谈审美投射 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谈审美移情 换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虚静”说浅释 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谈“异质同构” 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谈审美升华 返回人类精神的故园——谈心理原型 审美中的苦难与甘美——谈审悲快感 陋劣之中有至好——谈审丑快感 论审美知觉的基本特征 自我情感与人类情感的相互征服——论文学艺术中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 论艺术想象的意向性和认识性 李贽的“童心说”及其现代意义 从古典的“移情”说到现代的“异质同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