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原理陶东风pdf 《文学理论教程》解读 pdf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Page1------------------------------年第卷第期巢湖学院

--------------------------Page1------------------------------年第卷第期巢湖学院学报,200352No.2.VoI.5.2003总第期959JournuIofChuohucoIIegeGeneruISeriuINo.

5《文学理论教程》解读范永康(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文学理论教程》具有研究视角、文学观念、理论指向、学术视野等四个方面的“换代”特征,但是,由于受到特殊意识形态语境的影响,它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文学理论;语境;反思;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I0A1672-2868200302-0079-05InterpretationOfLiteraryTheoryTeachingCourse(,,)FANYong-kungCollegeofArtsAnhuiNormalUniuersityAnhuiWuhu241000China::,AbstractLiterurytheoryteuchingcoursehusfouruspectsofcreutionreseurchthinkingIiteruture,,,ideutheorydirectionthevisuuIfieIdofucudemicreseurchbutbecuuseoftheinfIuenceofthe,speciuIsociuIideoIogycontextithasmanydisvantagesandIackness.

:;;;KeywordsIiterurytheorycontextrefIectionthehumunitiesspirit回首二十世纪,我国文艺学走过了一条从贫乏期,理论界进行了学科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刘走向繁丰,从致用走向求真,从外部研究走向内部梦溪指出以前的文艺学科“以文艺思想斗争代替了研究,从“婢女”地位走向学术独立的艰难历程。

检理论批评,用文艺政策代替了文艺理论,用世界观[]2阅近百部文艺学教材,我们不难寻绎文艺学科回归代替了创作方法,用政治代替艺术”,深刻地揭示本体的蹒跚足迹,不难体会中国学人建设这一学科了文艺学发展的症结。

在批判、反思的同时,许多的热情和反思时的沉重。本文以文艺学科发展史学者向西方寻求新的理论血液。以林兴宅的《论阿为线索,试图客观评价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O性格系统》为发端,到1984-1986持续三年的方[]程》的贡献与不足,以期对新世纪大学文艺学教材3法论大讨论,西方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的大量新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理论涌入中国,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接受美学、一、《教程》的产生生命哲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纷至沓来,《教程》编写于年,年的修订版对不与国内的反思潮流相互激荡。

类似于“五四”时期19911998[]1的这次思想解放和中西文化冲撞,使理论界多方够完善和严密的观点和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修改。

任何创造都是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要法、多角度地研究文艺学成为可能。但是,如何根明确《教程》在文艺科发展史上的历史进步性和局据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的土壤来培植这些限性,必须回到语境中去。

异域之花?如何避免以新学科新方法任意地裁剪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文艺思想在文学和文学事实?这些问题曾一度使中国的理论“文艺从属于政治”的理论指导下,从“左”的倾向发界陷入迷惘。

在此期间,国内出版了几十部文学理展为“左”的思潮乃至“左”的路线,特别是文革十论教材,但大都存在着学科缺乏自主性,生搬硬套,年,文艺事业更是遭到毁灭性的摧残。

新时期初中视角狭窄,脱离实际等弊端。时代呼唤一部具有科收稿日期:2002124作者简介:范永康(197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大文学院文艺研究生。··79--------------------------Page2------------------------------学性,当代性和中国特色的,适合教学的文艺学教(一)研究视角:从单一到多样材。

理论的学理性和逻辑力量根源于方法论,即思《教程》“原是应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文学概维和研究的模式。

视角的转换是由方法论决定的。论’的教学需要而合作编写的。”出版以后即获好因此,考察研究视角的变化,必先考察方法论的变[]4换。旧教材把文学与认识论等同起来,一味地强调评,“大家普遍认为这是一本换代的教材,”继而被全国众多非师范院校使用。

全书在总体构架上文学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把生活活动论,社会意识形态论(包括反映论)和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直接阐述艺术规律;陷入唯物艺术生产论作为三个理论支点,其中又以社会意识唯心等一系列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

它[]5们的文学视角主要以哲学、社会学为主。八十年代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