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为什么不结婚 青音:为什么你妈总是催你结婚生孩子?
武志红:这是中国的特色,中国人一定要和别人活得一样,既然要“一样”,那就会有一个比较。而且,其结果最好是“比你早”或者“比你好”。
青音:“比你早”、“比你好”、“比你快”、“比你多”。
武志红:如果别人家孩子结婚、生孩子了,而自己的孩子没有,他们就会有失落感。如果你说自己单身,他们还会觉得不可思议。
青音:单身好像就意味着你“不正常”——不是你的身体“不正常”,就是你的心理“不正常”。父母似乎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不一样”好像就意味着“不正常”。
武志红:他们觉得“孩子不正常”就意味着“自己不正常”。
孝顺的“孝”字下面是一个“子”字,由此可见,中国父母的“存在感”其实是建立在“我必须有孩子,而且孩子必须要听我的话”之上。而中国所讲的“孝”字,就是指“子承老”,即:孩子要把老人背在自己的身上。
而“子承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子承老”,即:父母年纪大了,你需要养活他们,给他们以物质上的资助。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子承老”,即: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做事。
因此,中国人对生育非常重视。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生了孩子后,自己就可以变成皇帝了,想要孩子做到“我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同时,当孩子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后,父母就会产生“我要把我的存在感,建立在我有后代上”的观念。
青音:之前我做节目的时候,说过一句特别狠的话,虽然很难听,但是确实能概括出一些人生活的现状——有些人由于没有人生,所以只好“生人”,于是把“生的人”的人生,完全当做自己的人生去把握。
甚至我们可以总结为,那些急于催婚而忽略孩子是否有了自我实现、有了爱情的父母,他们的人生并没有完全地实现和展开。
武志红: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的心力就着力于看着自己的后一代变好,这就是中国所谓的“天伦之乐”,我觉得中国的“天伦之乐”很极端。比如父母老了,就必须得有个小孩子。看着小孩子有了天伦之乐的感觉,其实就是看着小孩子的同时,感觉自己的生命被延续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他当时患了“精神分裂症”,后来经过治疗痊愈。他当时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必须得生孩子,为什么?因为我要把我的精神延续下去。”我当时很震惊,对他说:“你当时都已经得了精神分裂症,你的精神没什么了不起的,你要把你的精神延续给谁啊?”他听了之后也很震惊,说:“反正我就是这么想的。”他并没有深刻地反思过这种精神要怎么延续下去。
其实这里面蕴藏了一个含义——当我的精神能够被延续的时候,我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不是我自己就可以把精神活出来,所以我才会存在。
青音:很多的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过分地重视孩子,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有实现,于是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这些父母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是在满足于一种叫“自恋”的东西。
武志红: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中国的每一代人都没有自己的人生。
青音:听上去真的让人觉得后背一阵阵发凉,我们平常会说父母是如何得爱孩子,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爱”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做节目的时候也经常说,有些人是打着爱的旗号在“害”,有些人是打着爱的旗号在“赖”。
我觉得很多做父母人都需要想想看——你到底是完全地在依赖着孩子,还是要求Ta必须要按照你的精神意志去生活?比如,不可以去外地工作、必须留在自己的身边、工作必须是稳定的等等。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在害Ta。
武志红:我们可以试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父母是否真的在意孩子幸福与否?而这个幸福是建立在孩子的感受上,不是活了一个大家都能活出来的样子。
比方说大家都有孩子、有伴侣,这就叫做幸福。而你可能会找一个非常糟糕的伴侣,生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只是活出一个所谓“我有一个家庭”的样子,但却活得很痛苦。
青音: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一个很好的闺蜜,是西班牙姑娘。有一次我们在后海聊天,当时是夏天,夜风吹拂在后海的湖边,很舒爽。她今年四十五岁了,没有结婚。因为她认为爱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她还没有遇到,不想匆忙地走进婚姻。
我问了她一个很中国式的问题:“你的爸爸妈妈不会着急吗?”她说:“为什么要着急?我的姐妹都结婚了,也都有孩子。即使我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会为我着急。”我说:“为什么呢?”
她说:“我的父母非常在意我是否爱和被爱。我们在结婚前,或带一个心上人回家给父母看的时候,父母通常会问我‘你爱他吗?你们在一起相爱吗?’”而在中国,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也提醒很多正在听我们对话的一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者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并且迟迟没有结婚,你能够压抑住自己的焦虑吗?而当Ta把爱的人带回家时,你应该仔细地问问Ta:“你们相爱吗?你爱Ta吗?”你也应该问问自己:“对于你现在的伴侣,你们还依然相爱吗?”
武志红:希望每一代都可以是爱的结晶,而不是“大家都这么活,我也这么活”,这样无意识地传递所谓的“精神”。
青音:希望今天听到我们对话的朋友能够有所收获,下次我们会带给大家一些应对的智慧。谢谢,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