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笔名有何意义

2018-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司马迁笔名有何意义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倾其一生完成了<史记>这部著作,从而获得了在中国历史上崇高的地位.很多敬佩司马迁的人都想了解有关司马迁

司马迁笔名有何意义

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倾其一生完成了《史记》这部著作,从而获得了在中国历史上崇高的地位。很多敬佩司马迁的人都想了解有关司马迁的生平事迹,比如司马迁笔名是什么。

司马迁塑像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为自己做过自序,但远远没有他笔下的其他帝王将相和文人大夫那般详尽,如果司马迁能够知道《史记》将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如此的高的地位,或许他会把自序写的更为详细一些。然而司马迁的很多事情在历史上都是不明了的,比如说他的生卒年、最后去向等,这里面也包括了司马迁笔名。

很多人会好奇司马迁笔名是什么,事实上司马迁并没有所谓的笔名,只是后人对司马迁的称呼和司马迁的自称并不相同,从而引起了部分人的猜测和误解。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曾担任太史令,他的《史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中也有一篇《太史公自序》。在司马迁完成《史记》后,曾把它拿给东方朔看,东方朔为这本书起了名字叫做《太史公书》。之后《太史公书》便被人们称作《史记》并流传至今,造成很多人误会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笔名,实际上太史令是司马迁的官职,太史公是人们对司马迁的尊称,并不是司马迁的笔名。

由此看来司马迁是并没有笔名的,但人们对他的称呼却不少。如太史公、历史之父、史圣等,都体现出人们对司马迁的尊敬与怀念。

司马迁人格魅力有哪些

司马迁人格具有非凡的魅力,就如同那本震古烁今的史家巨著一样,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并不是历史上每一个人物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司马迁绝对是少有的几人之一。

司马迁雕像

对于司马迁人格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坚强的人,这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对于自己的目标执着追求,面对困难勇敢前行。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他在二十岁时就走访全国各地,向当地的老人询问当年的历史经过,并且认真挑选每一个历史事件,有疑点的一概不会录入气中,这份人格魅力中不过写着毅力和坚持,同样也写着严谨与认真。

当李陵北击匈奴被俘后,举国上下一片骂声。司马迁人格中还有两个字,这两个字叫耿直。他认为李陵深入漠北,歼敌万余这样的功绩足以抵消罪过,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李陵得投降未必不是等待时机。但是这样的言论却惹恼了汉武帝,武帝将司马迁入狱并处以宫刑。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大的痛苦,司马迁甚至一度想到自杀。

但司马迁人格中还有两个字坚忍,并非只是坚强,还是坚忍不拔完成使命。司马迁最后在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巨大压力下,坚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司马迁人格中包涵了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无论是坚强隐忍还是严谨认真司马迁都做到了极致。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的故事

司马迁是一个伟人,如果调侃地说司马迁也是一个牛人,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忍受宫刑之后仍能坚强的站起来,继续编织自己的梦想。都知道司马迁编著了著名的史家绝唱《史记》,这个牛人的笔下同样记载了无数的牛人。我随意举出几个名字,大家可以一同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包括孔子孟子韩非子,文王秦王楚霸王……

司马迁画像

这些人随便拿出哪一个不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牛人?随便举出一个孔子,这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提出仁的理念。座下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人最为贤能,七十二人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之大才。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各个朝代所推崇,仁义爱民,君臣父子等理念符和各朝的治国政策。“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虽然需要有待商榷,但流传千年才被揭露可见古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至于另一个牛人我选秦王秦始皇,也许会有人认为一介暴君何足道哉。但我要说能够横扫天下统一六国的人是何其的雄才伟略,重用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给后世的朝代的影响同样深远。在文化上统一文字,更是将整个华夏民族完整的整合在一起。这种贡献较之焚书坑儒不但足以抵消,在坑几次又何妨?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恢弘伟绩的人物,在王朝的斗争中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但英雄何以成败论,只管记住他们共同的名字—牛人。

名人对司马迁的评价都是怎么样的

司马迁的成就这里也就不再一一赘述,鉴于司马迁在史学、文学等等领域方面的成就,素以历朝历代也有许多名人大家都对司马迁有过评价,其中有不少溢美之词,本身也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关于司马迁的画作

按照时间顺序来看,东汉的史学家,也是继司马迁之后另一位有杰出贡献的、著有《汉书》的班固评价司马迁说,司马迁写史是不虚美,不隐恶。唐代的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也都对司马迁做过自己的评价,韩愈也非常推崇司马迁的才华,而且司马迁的《史记》也成为了韩愈写诗创作的样本。柳宗元则评价司马迁说司马迁说写的文章浑然天成,不赞一词。

宋元时期也有许多文学家对司马迁的文章和文体有诸多的称赞,南宋的史学家郑樵评级《史记》说“六书之后,惟有此书”。清末的梁启超也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梁启超对《史记》的评价非常之高,他认为史记的叙事能够分清条理,而且思维缜密非常难得,并说“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到了现代也有许多文人和伟人对司马迁和《史记》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赞誉,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毛泽东主席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句。可以说,司马迁是一个没有差评的男人。

司马迁之心路人皆知

很多人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迁之心,又何尝不是?只是司马昭是王朝篡位的是野心,而司马迁之心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持久恒心、坚忍决心和严谨细心。

司马迁雕塑

司马迁的心脏只有一个,但人就是这样奇怪,只是一个脆弱的心脏却能变化出无数的精神动力。他二十岁时走访全国各地,大禹治水的地方,屈原投江的地方,孔子讲课的地方,项王自刎的地方。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他一路上风雨兼程。最后影视用十三年时间写下五十二万字,讲述着三千年的历史,此司马迁之心为持久恒心。司马迁为了真实史料遍访全国,并且在当地仔细询问老者,认真记录史实。对于所搜集的历史通过层层筛选,凡是有疑点的资料皆不录用,此司马迁之心为严谨细心。

当全朝上下都在对投降匈奴的李陵口诛笔伐时,耿直的他站在客观角度,为与自己关系仅是泛泛之交的李陵说话,去不曾想被大怒的汉武帝收监入狱,并对他处以宫刑。原本想一死了之的司马迁为了史记坚持下来,以文王孔尼左丘孙膑等贤能激励自己,最后再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此司马迁之心为坚忍决心。司马迁用这三颗心去完成历史的总结,我学习司马迁之心,完成对司马迁的归纳,虽不敢说司马迁之心全部包含在内,但这三颗心必然在内,如果说真的忘掉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腔热血不得志的伤心吧。

司马迁的历史观是怎么样的

司马迁所写的历史继承了先秦史官的“不虚美,不掩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念,这种观点都体现在了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和评价上面了。

司马迁图画

司马迁写的历史力求真实,所以“实录”精神是司马迁的历史最大的特点。而且司马迁的历史不是生搬硬照历史上的事情,硬生生的将事件记录下来,而是按照自己个人对于历史史实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来记录的。不论你是皇帝,还是王公贵族,司马迁都不会抹杀任何人的功绩和光彩,与此同时司马迁也会揭露他们腐朽,黑暗的一面。就如项羽,他虽然失败了,没有当过皇帝,司马迁依旧把他收录到“本纪”当中,称他为霸王,英雄。

另外司马迁的历史也是一部爱憎分明的历史,他可以高度评价在统治阶层看起来十分险恶农民起义的领袖,甚至还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放入到“世家”中,与诸侯并称。可见司马迁对于做了于人民有益的事情的陈涉的态度是高度赞扬的。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史记》除了是一本史书,还是一本非常具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可见司马迁对于历史的要求还有“好看”。这个“好看”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对于读者观看体验的一种总结,司马迁的历史加入了许多鲜活的描写和自己的评价,使得历史更加的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