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之妻为何疯狂向林彪家投递匿名信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彪.叶群.刘少奇.王光美.彭真.陆定一--40多封匿名信将这些政坛人物卷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而写信的竟是陆定一夫人严慰冰.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陆定一知不知情?案件是如何侦破的?作者在此作了最新解密"基度山"匿名信使林彪坐立不安从1960年3月起至1966年1月,严慰冰以"基度山"等化名(取义于法国作家大仲马<基度山恩仇记>),给林彪.叶群写了40封如投枪.似匕首的信.这些信,在林彪所住的毛家湾引起了八.九级强震.林彪气急败坏,叶群惶惶不可终日.林彪到上

林彪、叶群、刘少奇、王光美、彭真、陆定一……40多封匿名信将这些政坛人物卷入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而写信的竟是陆定一夫人严慰冰。她为什么要这样做?陆定一知不知情?案件是如何侦破的?作者在此作了最新解密

“基度山”匿名信使林彪坐立不安

从1960年3月起至1966年1月,严慰冰以“基度山”等化名(取义于法国作家大仲马《基度山恩仇记》),给林彪、叶群写了40封如投枪、似匕首的信。这些信,在林彪所住的毛家湾引起了八、九级强震。林彪气急败坏,叶群惶惶不可终日。林彪到上海开会,“基度山”的信便寄到了上海;他和叶群在苏州“休养”,那信又从北京直接寄往苏州……

林彪暴跳如雷,急令公安部作为“要案”追查“基度山”。林彪说,“抓住这‘基度山’,我要把此人剁成肉酱!”……为了保密,公安部把这一“要案”称为“502案”。

严慰冰乃陆定一夫人。陆定一当时身兼如下要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严慰冰在1966年4月28日被捕,成为“文革”中第一个被捕的“现行反革命分子”,人称“文革第一案”。

我着手采访“文革第一案”,是因为严慰冰的胞妹严昭是我多年的朋友。

我结识严昭,是在1979年11月。当时我正在北京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忽然有一位老大姐来找我,说是全国政协工作人员,约我为刚刚去世的傅鹰教授写报告文学。傅鹰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于1979年9月7日病逝。

这位老大姐就是严昭。她事先了解我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傅鹰教授是我的老师,所以约我写傅鹰的报告文学。严昭还从全国政协为我开了给北京大学的采访介绍信。

严昭的热情、真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当时,我并不知道她的身世,更不知道她是严慰冰的妹妹。

郑公盾先生是资深老干部,曾任《红旗》杂志文艺组组长。有一次,他跟我谈及严昭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事秘书,是严慰冰的妹妹。正在致力于写作“文革”纪实长篇的我,便打算采访严昭,并通过严昭采访严慰冰。

1986年7月10日,严昭给我写了一信。信中说:

我接到郑公盾同志电话,说您要知道我的住址。

多年未见您了,我衷心感激您不忘故旧。我遭到了最大的不幸,家姐严慰冰不幸于今年3月15日凌晨去世了!我五内摧裂!她是被林彪、“四人帮”害死的!她一生坎坷。

听说您有她“文革”中的材料,如有可能我想看看,因为友人均促我为家姐写一传记。我正苦材料不够。

来信请寄北京××××××(在东单)。如您有便来京开会,亦请屈降玉趾!这是慰冰的家(亦即陆定一家笔者注),因我现在为她办善后事及整理遗稿。

很遗憾,我晚了一步,严慰冰在4个月前去世,无法采访她本人。好在跟严昭联系上了。在严慰冰的三个妹妹中,严昭是最了解严慰冰的,因为她曾长期住在中南海增福堂陆定一、严慰冰家中,跟严慰冰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我与严昭重新取得联系。

她读了我的新著《傅雷一家》,于1988年9月26日给我来信,建议我写《严朴一家》:

我因写家姐小传,于今年春、夏两季均在南京,失去相晤机会良可惜也。

您现在在创作什么?乞告。如有暇,我极希望借您如椽之笔写一本书《严朴一家》(或其他名字均可)。现无锡将出版一本《无锡名人辞典》,其中收集了古、今无锡名流。我家得幸被收集了四个人在内。即:父亲严朴,母亲过瑛,大姐严慰冰,姐丈陆定一。

这本书可以写成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一大画卷,特别是写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经历坎坷的一幅画卷。记得苏联有本小说:《茹尔宾一家》是写造船工人的;您写的“傅雷一家”是写知识分子的,这一本“严朴一家”可以写革命志士的一家!

如果幸蒙允诺,我将提供您三十万字的文字资料。

我在仔细阅读了严昭寄来的一批文字资料之后,最感兴趣的依然是严慰冰。我决定先写严慰冰,再写及她的父母以及严慰冰的丈夫陆定一。

1988年10月5日,严昭给我来信:

我10月下旬在京。请先打电话×××××,届时当倒屣相迎。

在这期间,我将为您准备一些必要的资料。现手头只收集到一部分。

这样,我在1988年10月30日、31日得以在北京陆定一家中,与严昭长谈,进行录音采访。她还交给我一批资料,内中特别是她记述严慰冰病重至去世的日记的手稿《慰冰病中仲昭手记》,极其珍贵。我回沪后写好《“基度山”案件始末》,即把手稿寄严昭审阅(那时候我尚未用电脑写作)。她阅毕之后,1988年12月9日给我来信:

我含着泪读完了它。泪水湿透了我的棉袄前襟!我再一次为过去的种种苦难,为我失去的大姐而流泪!

经严昭审定之后,我把《“基度山”案件始末》给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作家》,发表于1989年第5期。我收到杂志后,当即寄给严昭。她1989年10月2日又一次给我写来热情鼓励的信

我再次为您的撰文感动得热泪盈眶!谢谢您的生花妙笔,尤其是文章的布局十分引人入胜。我去邮局买了10本,已分送亲友。

2008年5月,严昭不幸去世。

近日,我重阅严昭给我的信件、资料,重听当年的采访录音,对《“基度山”案件始末》做了大量修改、补充。考虑到严昭、陆定一都已经故世,在这里,我可以透露严昭当年谈话的一些内容,并就严慰冰案件进行新的探讨

严慰冰的这些信,常被人称之为“匿名信”。笔者请教了公安部门的朋友,他们说由于这些信都是署名的虽然署化名,所以不属于“匿名信”,而应称为“化名信”。

不过,严慰冰案件多年来说惯了是“匿名信案件”,因此本文中涉及诸多当事人原话中所称“匿名信”,悉照原文,保持历史原貌,不予更改。

关于严慰冰案件如何侦破,近年来有种种富有故事性的“据说”。

200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黄峥先生在《王光美访谈录》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中,有这么一段“据说”:

这个匿名信案好多年都破不了。破案的过程很巧合。据说在196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严慰冰、叶群都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出国人员服务部买东西。严慰冰同志眼镜近视,不小心踩了一个人的脚。那人大发脾气,口里不住地骂骂咧咧。

两人吵了起来。严慰冰一看,原来那人是叶群。一气之下,严慰冰直奔军委总政治部,向总政负责同志反映叶群这种蛮横无理的态度,严慰冰是上海人,说话有口音,气头上说话又快,那位负责同志实在听不懂她的话,就要她把事情经过写一写。严慰冰就写了。事后,那位负责同志真的拿了严慰冰写的东西去向林彪反映。林彪、叶群一看,觉得这字面熟,就交给了公安部。公安部经过笔迹鉴定,确定严慰冰就是匿名信的作者。

这个故事显得离奇:严慰冰跟叶群同时出现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出国人员服务部,而且严慰冰踩了叶群一脚?这样的“概率”实在小之又小。正因为这样,黄峥先生用了“据说”。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把事情的起因说成严慰冰被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荒坪著《我的外公陆定一》一书这么写道:

一天,严慰冰去王府井大楼买东西,不慎钱包被小偷掏去。她找到大楼的经理,经理得知她是陆定一夫人,便告诉她,对面98号设有一个出国人员和首长家属购物的内部门市部,她可以到那里买东西。

严慰冰进到98号门市部,由于视力不清,与迎面走来的一个人相撞。这个人便立即尖着嗓子气汹汹地叫了起来:“你没有长眼睛吗?”

“我没看见。”严慰冰刚想道歉,仔细一看,真是冤家路窄,与她相撞的人竟是叶群!

自林彪取代彭德怀以后,叶群更是气焰日盛。此时,她一副贵夫人派头,盛气凌人地说:“有什么了不起!”

严慰冰却不吃她那一套,回敬道:“你有什么了不起?谁还不知道谁!”

叶群受到顶撞,便口出恶言,大骂起来。

事后,严慰冰找到叶群的领导,反映叶群以势欺人的言行。她所找的总政这位领导人是江西人,严慰冰讲的是上海话,双方都不太懂对方的话,只好笔谈。严慰冰在纸上写了争吵的经过。这位领导人拿着这张纸去找林彪反映情况,林彪看到字迹觉得眼熟,便联想到那些匿名信……

公安部在林彪的指示下,派了六局局长来到严慰冰的工作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调取严慰冰的档案,查对笔迹,最终断定匿名信是出自严慰冰之手。

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清泉著《在中共高层50年:陆定一传奇人生》,也采用了这一故事:

1966年初的某一天,严慰冰与叶群在北京王府井某商店偶遇而发生争吵,严慰冰状告到解放军总政治部,总政的领导人拿着严慰冰写的情况向林彪反映问题,林彪看到这些字迹眼熟,因此想到了匿名信,于是告诉了公安部,公安部由此确定这些匿名信出自严慰冰之手。

其实,严慰冰案的破案时间,并非在“1966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据严昭告诉笔者,早在1963年3月,公安部六局已经侦破此案,知道“基度山”即严慰冰。